[圖文]八國聯軍裡的「中國軍團」
1898年,沙皇俄國通過強租旅順口和大連灣,使中國的東北淪為它的勢力範圍,引起了英國的強烈不滿。1898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條約》正式簽訂。次日,英國政府即電令駐華公使竇納樂,並照會清政府,正式提出英國租借威海衛。1898年7月1日,英國政府終於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訂租威海衛專條》。
當時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認為,光靠一紙空文難以實現殖民統治的目的。要想在威海衛站住腳必須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做保證。但是,英國正處於兵力匱乏時期,一是當時英國人和布爾人在南非地區爭奪領土,二是過多的殖民地分散了英國的陸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旨在維護威海衛租借地統治秩序的部隊,便不可能從本土上增派。於是,英國政府決定在華組建僱傭軍擔負威海衛的防務。
這年11月,英國陸軍部派員到香港和上海招募譯員、號手等專業軍士,然後到威海衛招募士兵,組建中國僱傭軍團。
一陣緊鑼密鼓的籌劃之後,一支主要由300多中國流民組成的僱傭軍於1899年在威海衛正式成立了。按照英國當時以組建地為部隊命名的慣例,這支部隊被稱為「中國軍團」;又因士兵全是華人,又稱「華勇營」。該軍團的尉級以上軍官均從英國的正規部隊調任,士兵則在中國招募。招募範圍,完全違背了「只在威海衛招兵」的承諾,擴大到了山東、直隸等地。在軍團內部,除了樂隊、譯員、衛生隊之外,還設置了長槍連、機槍連、炮隊和騎兵隊。這支部隊經過正規的英式訓練之後,分別駐紮在威海衛的北大營、寨子和南、北竹島等地,擔負威海衛界內治安和對外防衛任務。
「中國軍團」組建後不久,就成為英國殖民當局鎮壓威海人民的得力工具。特別是1900年威海人民掀起武裝抗英鬥爭的時候,殖民當局就利用這支武裝力量對從事抗英鬥爭的中國民眾進行了瘋狂的鎮壓。
「中國軍團」不僅在威海衛鎮壓抗英鬥爭中,而且還在天津圍攻義和團的戰鬥中立下過「汗馬功勞」。1900年6月中旬,英國駐華海軍司令兼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中將率八國聯軍進軍北京,途中遭到了雲集在天津的義和團和愛國清軍的奮力抗擊。西摩爾便調「中國軍團」增兵天津,6月21日,剛剛鎮壓完威海衛抗英民眾的400多名軍團士兵乘英艦離開威海衛前往天津。到達天津後,以「英軍第一軍團」的名義編入英軍作戰時,「中國軍團」的表現也開始令殖民當局感到難堪,到了1 903年,1300多人的隊伍一下陡減至500人,約800人開了小差。
開小差現象令殖民當局頭痛,而留在軍團裡的士兵,打架鬥毆和渙散的軍紀更令殖民當局惱火。據威海衛殖民政府1903年年度報告記載,租借地內全年有270人被判一天到一年的監禁,其中就有100人是。中國軍團」的士兵或退役士兵。他們中有40名是因違犯軍紀被處罰的,如站崗睡覺、不守紀律、賭博等;其餘大部分是因打架、敲詐等行為被罰。到了1904年,兵源更成問題了。到剛開業的威海衛金礦做工或去海參崴、南非等地賣苦力,對當地青年有更大的誘惑,殖民政府為了招募新兵,又是張貼告示,又是召集村董作動員。儘管把「中國軍團」的作用說成是保衛自己的村莊,保衛租借地的安全,但最終還是未能完成徵兵任務。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在中國的旅順和大連取代了俄國的位置,來自俄國的威脅隨之消除。1905年8月,英日又第二次簽訂了同盟條約,英國對日本的戒心也隨之解除。由於威海衛的防禦壓力大為減輕,界內治安秩序也逐步穩定,「中國軍團」便失去了繼續保留的價值,英國政府和軍隊再次將解散該軍團的問題提到議事日程。1906年6月,這支橫行一時的僱傭部隊最終被解散。大部分士兵轉往南非當警察,部分士兵留在當地充任巡捕或加入中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