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揭秘抗日戰爭中「飛虎隊」如何從建立到解散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揭秘抗日戰爭中「飛虎隊」如何從建立到解散

2015年04月08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91 次

隨著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日的到來,二戰期間飛虎隊的故事再一次被人們訴說。那些為了和平而揮灑青春、熱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值得每一個生活在當今太平盛世的中國子民銘記。

  飛虎隊,正式名稱為美籍志願大隊(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 ),又稱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華民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招兵買馬創建飛虎隊


 



 


「飛虎隊」隊長美國人陳納德(左)及其夫人陳香梅(右)


  「飛虎隊」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陳納德1893年9月6日出生於得克薩斯州,1937年7月初,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幾天之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並且親自駕機投入戰鬥,迫於日本外交壓力,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為非公開。


  1941年,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7月和10月,200多人分兩批來華,隊員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險,性格不拘的年輕人。由於形式上並非正規軍,他們的戰術研究和訓練反而得以自由揮灑。不久,他們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便對日本戰機予以痛擊,此後並連創擊落日機的佳績。在31次空戰中,志願飛虎隊員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戰鬥機共擊毀敵機217架,自己僅損失了14架,5名飛行員犧牲,1名被俘,「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聞天下,其「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


  在飛虎隊建立時,陳納德根據隊員飛機上的標誌(飛虎隊隊員們在飛機上作畫),將飛虎隊按作戰編成了3個中隊:第一中隊由前陸軍駕駛員組成,隊長是羅伯特·桑德爾,即「亞當和夏娃隊」。第二中隊外號「熊貓隊」,傑克·紐柯克指揮。第三中隊由陸、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駕駛員組成,命名為「地獄裡的天使」由阿維特·奧爾森擔任中隊指揮官。


  飛虎隊以生命的代價穿越「駝峰航線」


 



 


這是「飛虎隊」P-40戰鬥機在緬甸上空飛行


  當時日本人控制了中國的港口和運輸系統,幾乎使國民黨政府與外界隔絕。這一小隊空戰人員駕駛著破舊的老式飛機,儘管經常面臨燃料,零件和飛行員的不足,仍不斷戰勝遠比它們規模大,裝備好的日本空軍。他們空運給養,在緬甸公路提供空中掩護,並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上空與日本人作戰。


  1942年7月4日,飛虎隊被編入美國第十航空隊,成為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的骨幹力量,陳納德1943年3月又被改編為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後來升任少將。從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飛虎隊」在華作戰期間共擊落日機近300架,他們中間有24人在戰鬥中犧牲或失蹤。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國志願航空隊以3個中隊,數十架飛機的有限兵力,擔負中國戰場的國際交通大動脈滇緬公路北,南兩端的樞紐——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務,期間還幫助中國運送物資。


  1943年,志願航空隊改為第十四航空隊,除了協助組建中國空軍,對日作戰外,還協助飛越喜馬拉雅山,從印度接運戰略物資到中國,以突破日本的封鎖,人稱「駝峰航線」。航線全長800多公里,橫跨喜馬拉雅山脈,沿線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經緬甸到中國昆明,重慶。運輸機飛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山峰時,達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峽谷中穿行,飛行路線起伏,有如駝峰,駝峰航線由此得名。飛機飛行時常有強烈的氣流變化,遇到意外時,難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飛行員即使跳傘,也會落入荒無人煙的叢林難以生還。日軍飛機的空中攔截也給運輸隊造成巨大威脅。


  在這條航線上,中美雙方3年多共向中國戰場運送了80萬噸急需物資,人員33477人,航空隊共損失563架飛機,犧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隊還有力地配合了中國軍隊的戰鬥,至抗日戰爭結束,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


  嚇人的鯊魚嘴和插翅飛虎隊徽


 



 


中國陸軍守護著的飛虎隊戰機


 



 


飛虎隊隊徽


  P-40飛機是飛虎隊的主要裝備,也是太平洋戰爭初中期美國陸軍的主力戰機。這種戰鬥機裝有1台水冷活塞式發動機,流線型機身和機頭下方碩大的散熱器,構成該機優美的外形,梯形下單翼裝有武器,可收放後三點起落架。它的最大速度為552千米/小時。二戰期間,P-40主要對手是日本零式戰鬥機。對比而言,P-40機動性不如日本零式戰鬥機,但具有較高的俯衝速度。因此飛虎隊往往採用高速俯衝,打了就跑的戰術,避免與零式戰鬥機糾纏。


  飛虎隊的P-40飛機上都繪有嚇人的鯊魚嘴和插翅飛虎隊徽,藉以打擊日軍士氣。在飛虎隊併入第十四航空隊之前的31次空戰中,以5至20架的戰鬥力量,共擊毀敵機200多架,自己僅損失了10餘架。


  P-40系列各型飛機曾經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主要戰場的作戰行動,是航空博物界的重要收藏品。二戰期間共生產了這類飛機13738架,現保存在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餘架。


  英雄的謝幕:飛虎隊宣佈解散


 



 


  資料圖片:2007年8月2日,12位曾經英勇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美國飛虎隊老兵們在北京聚首,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過九旬。


  由於與某些政客存在分歧,抗日戰爭即將勝利時,陳納德被迫辭職。飛虎隊大多數隊員均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嘉獎,有十多名飛行員獲得美,英政府頒發的飛行十字勳章。


  1942年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美國志願隊(飛虎隊——下文不再重複解釋)奉命在這天的午夜12時0分解散。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志願隊這一天仍在空戰!整整一天,陳納德都在發佈命令和擬訂公文。工作結束後,陳納德參加了美國志願隊工作結束儀式——告別宴,並通知了凡是能參加晚宴志願隊隊員必須前往。各界政要和軍方代表都來參加了晚宴,重慶市民像過節一樣,為志願隊祝福。晚宴由黃仁霖主持,晚宴開始時,樂隊奏起了《啊,小小的伯利恆鎮》,一些志願隊隊員也跟著樂曲低聲唱著。晚會主持宣讀著美國志願隊戰績:


  「美國志願隊自從成立以來,在緬甸、印度支那、泰國和中國戰鬥歷時7個月,共擊落日機299架,擊傷153架。美國志願隊4名駕駛員在空戰中陣亡,6名被高射炮射中陣亡,3名被敵人炸彈炸死,3名被俘,10名在空難事故中喪生。美國志願隊共在空戰中損失飛機12架,在地面上損失飛機61架(包括撤退時自毀的22架戰機)……」


  近二十年,隨著中美關係改善,抗戰史實陸續被披露,陳納德與飛虎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獲得高度的評價,不少倖存的原飛虎隊員回到中國,不畏艱險尋找飛機殘骸和戰友遺骨。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