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親歷者憶開國閱兵:湊齊坦克用了一個多月
田漢之子、當年戰車方隊指揮回憶,開國大典「拼湊」40輛戰車,聶榮臻命令過天安門不能拋錨。
9月10日,陽光明媚。北四環邊兒上的軍屬大院裡出奇的安靜。
院外有軍人站崗,門口豎著「來客登記」的牌子,一切似乎說明,住在院裡的人們並不一般。
現年85歲的田申就是這樣一位不一般的人物。他是田漢的長子,年輕時曾赴印度、緬北打日本人,在解放戰爭中更是九死一生。不過,讓老人最驕傲的,還是在開國大典上,指揮坦克開過了天安門。
「1949年7月,聶榮臻司令員給了我一個任務,讓我在開國大典上,帶領坦克經過天安門受閱」。年過八旬的田申思路清楚,每說一句都用手比劃。
田申當時是華北獨立戰車團的代理團長,他決定使用日式20噸的中型坦克接受檢閱。按照長安街的寬度,並排三輛,一共十排,再找十輛備用,「看著最合適、最氣派」。
可是「身經百戰」的坦克們都千瘡百孔。「要我湊齊這些坦克,太難嘍……」田申一邊搖頭一邊揮手。
他找到聶榮臻說:「聶司令,你給我的任務,要我三個月能通過天安門,很困難」。聶榮臻說,「不要別的,只要你這個坦克方隊,通過天安門這一段不要拋錨就行」。
「三個月中,我都是晝夜不停地搞。田申說,當時先找到發動機好的,其他部分乾脆就從別的坦克上拼。「這樣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東拼西湊了40輛」。
公主墳附近的沙窩,1949年時還沒有樓房。田申帶著他的戰車團,在這裡秘密集訓。讓田申最著急的,是如何讓坦克整齊地通過天安門。
開戰車受閱要左右標齊,前後對正。按照正常的方式,應該是車內用電台聯絡,可是繳獲來的戰車,電台早就壞了。
田申想了一個辦法:沒電台,就用人聯絡。「本來開坦克要求是不能有人露出頭的,但是沒辦法,我讓每一排最靠近天安門的車長站出駕駛室。這樣車長可以用腳踩到駕駛員的肩膀上,比如開快點,腳就往前使勁兒,往左開就左腳蹬一下」。
檢閱前的三個晚上,半夜兩三點,田申帶著受閱團到天安門,就像檢閱時一樣去演練。試驗很成功,沒有出現問題。
1949年10月1日下午,當《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天空時,站在坦克前的指揮車裡的田申再也克制不住,眼淚不斷地流。24歲的他知道,站在天安門上的有毛主席,有周總理,還有他的父親田漢。
此時,田申除了激動還有些擔心:千萬別拋錨。但是,在真正受閱的時候,一輛坦克還是出了問題。
經過天安門時,坦克很有氣勢,但是沒想到,還沒到西華門,一輛坦克突然不動了,後面的坦克趁勢頂著它過了西華門。
「真危險啊。幸好沒有在天安門前拋錨。不過我也是完成了任務」,田申說。
田申把開國大典當成自己最驕傲的一天,「當時我還想,這是繳獲的坦克,東拼西湊的,哪天我能開著國產的坦克開過天安門,那才更驕傲」。
講述
講述人:郭盛
工作單位:原公安部北京總隊
我所在的部隊執行了開國大典的保衛任務。
1949年10月1日凌晨4點多,我們從安定門內的國子監出發,到鼓樓帽兜胡同團部集合,全團集合完畢的時候天還沒有亮。
團政委先給大家作了動員講話,我們連執勤的位置是天安門東側的東三座門北面,連隊到達執勤崗後,天才剛剛亮。
我們都頭戴鋼盔全副武裝,在我執勤位置的正前方50多米,就排列著數十門大炮,這是用於慶典的禮炮。
早上7點左右,30萬群眾就陸續來到天安門廣場。
閱兵開始後,每支方隊都有一面鮮艷的八一軍旗為前導。閱兵儀式結束後,天色已近黃昏。
夜幕降臨,盛大的晚會開始了,遊行隊伍的人群不斷高呼口號。我記得,當擴音機裡傳來一聲洪亮的湖南口音高呼「同志們萬歲」時,人們都踮起腳更使勁地歡呼。當時我熱淚奪眶而出,整個保衛任務很順利,我們完成任務返回駐地已經是晚上12點多了。(來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