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延安時期的供給制:幹部服裝「分三色」
20世紀30年代末期,作家孫犁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延安的土布,深藍色,布質粗而疏,易下垂拉長。冬季以羊毛代棉絮,毛滑下墜,肩背皆空。有棉衣,甚少。
在延安,服裝的式樣和顏色比較單一。
魯迅藝術學院師生們的穿戴有著文化人獨特的風格。在延安早期的紀錄影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窯洞前唱歌的年輕人,他們服裝各異,顯示出在城市生活過的痕跡。有人曾這樣描述說:在延安,一看見歪戴帽子的,就知道是魯藝的文化人。
灰布軍裝
進入抗戰後期(20世紀40年代上半葉),革命者們的服裝也發生了變化。在延安後期的影片資料中,同樣的窯洞前唱歌的場景,人們的服裝已經變成了統一的灰布軍裝。
對於很多奔赴延安的文化人來說,脫掉舊長衫,穿上灰布軍裝,這就告別了過去的生活,成為新人延安人了。
這時在延安的各大禮堂裡,每到週末和節假日的晚上,幾乎都有文藝晚會或交際舞會。樂器大多是臨時手工製作的。最能渲染舞場氣氛的定音鼓、爵士鼓,是用廢棄的美孚汽油桶改制而成。
王實味講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樣的呢?所謂「衣分三色」,就是高級幹部的深藍色斜紋布、中級幹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層幹部的黑色土布之間的分別;並非什麼嗶嘰、華達呢和灰布之間的分別。艾青還指出:我們也不止一次看見毛澤東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塊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在一個週末交誼舞會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跟一個同樣靦腆的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學系第三期學員牟決鳴。後來,同樣是在一個週末晚上,何其芳、牟決鳴在窯洞裡舉行了婚禮。他們身穿由灰色洗得發白的土布制服,先向毛澤東畫像鞠躬,再向來賓們致謝。當時延安的婚禮很簡單,稱為「花生米婚禮」。拉起手風琴、唱起祝福歌,分著花生米,用輕快的交誼舞向新人表示慶賀。
《野百合花》提到的「衣分三色」
1942年3月王實味在著名的《野百合花》一文中,形容當時延安的供給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大發牢騷。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當時艾青作了說明:王實味講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樣的呢?所謂「衣分三色」,就是高級幹部的深藍色斜紋布、中級幹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層幹部的黑色土布之間的分別;並非什麼嗶嘰、華達呢和灰布之間的分別。艾青還指出:我們也不止一次看見毛澤東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塊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幹部服、「列寧裝」
1946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男幹部服通行灰布和黃布軍裝或中山裝,而女幹部服通行「列寧裝」。此後很快在新解放區流傳。
從延安時代開始,女幹部們就逐漸流行灰布列寧裝。夏有單衣、冬有棉衣,統一製作發放。列寧裝既不同於西式女上衣,也不同於男式中山裝。目的當然是制服化,冬天大掩襟擋風寒,夏天可以不系扣,形成敞領,穿著方便。這種不加襯裡、不加墊肩、簡易的蘇式服裝,在那種革命激情高漲的歲月裡,實在是很具有時代精神的。投身革命的女性一穿上列寧裝,就塑造出一個「女幹部」的形象。
列寧是男性,為什麼要用他的名字稱呼女幹部服呢?之所以叫列寧裝,是因為要革命化,與西裝決裂;男有中山裝,女裝也要以革命家命名(其實仍來自西裝式樣),而且表示男女平等,服裝式樣也可以類似。採用樸素的灰卡其布面料,帶有無產階級革命派的風采;何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一直以蘇聯老大哥為榜樣呢。
王實味講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樣的呢?所謂「衣分三色」,就是高級幹部的深藍色斜紋布、中級幹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層幹部的黑色土布之間的分別;並非什麼嗶嘰、華達呢和灰布之間的分別。艾青還指出:我們也不止一次看見毛澤東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塊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女式列寧裝主要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後來略加改制,一直延用到20世紀70年代。現在就罕見了。
列寧裝的基本款式為:衣領是開、合兩用,領口可以敞開,也可以閉合。敞開時翻作V形領口,閉合時左領子上角紐扣與右領子上角相扣,如同中山裝。
雙排四檔紐扣,第一檔紐距特別長,與第二檔以下的幾檔紐距不等,以便於領部翻敞開來,這是列寧裝的特色之一。左胸部置手帕袋一隻,袋型比西裝大,用以插放鋼筆和筆記本。兩側對稱置有寬袢斜插袋各一個。後背有背縫但無開叉;肩縫用包縫式,使得線條清晰。腰部系一根寬腰帶用以收腰,多為與服裝面料相同的布製成;下擺到臀部。列寧裝有單衣、裌衣、棉衣之分,面料以棉織卡其、華達呢、嗶嘰為主,少數也用精紡毛織物。顏色主要是灰色、黃綠色、藍色等。1960年中蘇論戰開展以後,婦女穿列寧裝的就少了,逐漸為春秋兩用衫和軍便服所取代。
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8)的供給制
接近抗戰勝利時,各根據地都擬訂了比較完善的供給制度,規定:
1.衣著方面,供給單、棉、襯衣和鞋襪,以至毛衣、大衣;
2.伙食方面,供給糧、菜、油、鹽、肉、炭。
這就基本上達到了「溫、飽」的生存保障。
3.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供給牙刷、精鹽、肥皂、草帽,學習用的筆、墨、紙張、書報。
4.病號除免費治療或入休養所外,還發給營養補助。年老體弱的發給保健費。
女同志生育,除發給生育費外,還提高其伙食標準。對於女幹部所生嬰兒則發給衣被所需的布及棉花,還規定發給奶費;需要請人照顧的,發給保姆費或免費住托兒所、幼兒園;幼兒達到入學年齡,可以免費入學,生活費用全由公家負責。革命軍人及工作人員的家屬,凡在解放區內居住而又不能生產自給的,當地政府負責組織群眾代耕;隨同幹部同居的,則幫助安排適當的工作或組織生產。生活困難時,給予適當的補助。
在供給標準上,也因工作上和實際生活上的需要,由沒有差別而逐漸有所差別,如一些負責同志吃中、小灶伙食,電台人員發夜餐費,對老弱婦孺傷病員的伙食、津貼從優,發給技術人員較高的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