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辛者庫是個什麼地方?辛者庫是什麼意思 | 陽光歷史

 

A-A+

清朝的辛者庫是個什麼地方?辛者庫是什麼意思

2016年02月1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41,340 次

  「辛者庫」,是滿文「sin jeku」的音譯,乃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八旗之下一個旗人組織—管領,這是一種包衣組織,而絕不是專門監管罪奴的機構。辛者庫人分原有的辛者庫人和緣罪入辛者庫的,不能一概認定辛者庫人皆是罪籍。內務府、王公府第、陵寢、行宮、莊屯皆有辛者庫人服勞役。絕非如小說家言,發往辛者庫,即是發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乾隆年間所修的《大清會典則例》中,便直接做出這樣的詮釋:「辛者庫,即內管領」,「管領,即辛者庫」,王公府邸之辛者庫,即府屬管領。這裡明確說明,辛者庫就是「管領」,是一種包衣組織。又有「渾托和」即「半個佐領」之稱。宗室奕賡在其《寄楮備談》中即清楚地說明:「半個佐領,今名渾托和,漢語為管領」,又說「辛者庫(人),乃半個佐領下食口糧人也」。管領下人按扣每月領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糧為生。

  可見管領下人是包衣的一種,為皇室、王公世僕。

  辛者庫分為內務府辛者庫,即上三旗辛者庫(內管領);王公府第之辛者庫,即下五旗辛者庫(府屬管領)。

  辛者庫人絕大多數並非罪奴

  正因為有些論著把辛者庫說成是專門監管罪奴的機關或收管罪奴的「刑外執法機構」,所以也就自然得出「辛者庫人是被管束的罪奴」的結論。辛者庫人是否就是」罪奴「?進一步說,史籍及檔案中出現的大量的」辛者庫人「,是否全是罪奴?

  讓我們先看官方典籍的記述。嘉慶《大清會典》在解釋管領下人口糧的給發標準時說:」凡管領下俱為辛者庫人,其無官地者,十歲以上為一口,月給糧三斗六升;十歲以下為半口,月給糧一斗八升……至從前緣罪入辛者庫人,其口糧一體支給。「(《大清會典卷76《內務府 會計司》)這段記載告訴我們,所有管領下人都是辛者庫人,其中分為管領下原有的組成成員辛者庫人和」緣罪入辛者庫人「兩種。顯然,如果把辛者庫人都算作罪奴是不正確的……檔案中提供的辛者庫人的數字還表明,原管領下辛者庫人是管領成員的主體,因罪罰入辛者庫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這些辛者庫人絕大多數都是原管領下人,他們並非罪奴。而因罪打入管領下的辛者庫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傅克東先生曾論述:」辛者庫人分為內在和外入。「這種分析師確當的,我們認為,因罪罰入管領下的辛者庫人,只是少數」外入「者。所以,對辛者庫人的身份地位,也應分而論之。

  服役地點

  大內、王公府第、陵寢、雍和宮、避暑山莊、莊屯等皆有服役之辛者庫人。

  服役內容

  專以從事大內或王公府第等地賤役苦差為職。比如紫禁城內庭院、道路之掃除,「糊飾掃塵」、「三殿除草」、清除積雪,運送米面糧油、擔水,運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辦醬醋、餅餌、茶湯及淘洗果品,司管燈火、採買雜物,承應各處祭祀,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駝馬,以及「各公事需用驅使」等等。一些內務府辛者庫婦人所管的雜務如做祭品、針線活、打洗臉水等。皇室后妃各宮,每宮都配有一定數額的管領下婦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生活。管領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義務。每年,管領下女子要與佐領下包衣女子一起,備選宮女,先給各宮主子使令,有的到了一定年齡放出宮去,而有的則可能被皇帝看中,備列后妃,當然有罪的賤民不可能成為后妃,而原在辛者庫下的世僕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如孝儀純皇后魏氏、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就出身於內務府包衣辛者庫)。

  社會地位

  管領下包衣辛者庫人雖然屬於奴僕,但他們的低賤身份只是對於他們的主子而言,在社會上,他們的地位不同於旗外賤民奴婢及八旗之中的旗下家奴,他們與後者有良、賤之分,有自己的獨立戶籍,可科舉為官,可與良人通婚,並有權擁有奴婢。在旗人中,他們的身份低於旗分佐領下人及包衣佐領下奴僕,但大大高於旗下家奴。

  辛者庫人為官者也不乏其例,雍乾兩朝的名臣來保(嘉慶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叔祖父),「原在辛者庫」,雍正即位後便「授為內務府總管」,按當時為正三品官(雍正十三年後改為正二品);迓圖,原「為安親王屬下辛者庫,因王厚待之,朕(康熙帝自稱)不次擢用,授為都統」,為從一品官。以上事實說明,籠統地認為辛者庫人是最低下的奴婢、根本不許入仕為官,是不正確的,也未能確切地反映出他們的身份地位。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