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酒德最好的君主:醉而不亂的東吳孫權 | 陽光歷史

 

A-A+

三國裡酒德最好的君主:醉而不亂的東吳孫權

2017年05月25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91 次

在《三國演義》中,對孫權的著墨不是太多,對其喝酒的描寫就更少,但事實上,孫權是個著名的酒鬼,而且多次因為喝酒差點誤了大事。幸而,孫權酒醉心明,及時改正,才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最嚴重的一次是差點把張昭給殺了,把東吳的文武大臣全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張昭是誰?是孫權的師傅,也是托孤大臣,不僅孫權禮敬,也極受群臣尊敬。這回,遼東的公孫淵要求歸順東吳,孫權喝酒正喝得興高采烈,立即封公孫淵為燕王並派人帶了珍寶印綬前往。張昭看出公孫淵是假降,於是勸諫,孫權不許。張昭火了,繼續力陳己見。孫權也火了,刷地一下就把寶劍拔出來了,厲聲責問:「為什麼你總是跟我過不去?」張昭淚流滿面,卻毫不示弱:「無論你聽不聽我的諫言,我都必須盡職盡責!因為我是太后遺詔的顧命大臣!」一句話說得孫權也流淚了,扔掉寶劍,與張昭相擁而泣。但是事後,孫權還是封了公孫淵為燕王。張昭這可氣壞了,就托病不朝。孫權一看,好,你不朝是不是?那你就別出門了,派人用土將張昭家的大門堵住。張昭一看,火氣更盛,馬上叫家人也用土將大門從裡面堵住,心想你今後就別想進來。君臣就這命耗上了。一段時間後,公孫淵果然造反了,孫權感到自己錯了,於是前去張府賠禮,張昭硬是不出來,孫權命人用火燒其大門,張昭仍誓死不出,嚇得孫權趕緊命人滅火。後來還是張昭的兒子怕事情弄得太多最終不可收拾強把父親扶了出來,孫權趕緊把張昭請回宮中,擺開酒宴,當著文武百官滿飲三大斛,算是賠罪。

這次事情過了,但孫權喝酒的習慣可是怎麼都改不了。有次他遇上了點高興事情,大宴群臣,一下子就喝大了,將酒潑在群臣的臉上,邊潑邊說:今天務必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許走。群臣誰敢不從?張昭可不幹了,臉色一沉,拂袖而去,到外面自己的車上坐著生氣去了。孫權一看壞了,趕緊追出去,嬉皮笑臉地說:「不過一起樂樂而已,師傅何必發這麼大火呢?」張昭說:「是啊,不過樂樂而已!你想過沒有:昔日紂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當時也說只是樂一樂,結果呢?」一句話說得孫權滿面慚愧,酒宴也就不歡而散。

張昭是孫權的師傅,雖然經常掃孫權的酒興,但孫權是個明白人,還是不敢輕易對他怎麼樣。但是對其他人就不一樣了。名士虞翻也是一個著名酒徒,但酒量不是太大,常常靠賴酒糊弄過關。這天孫權心情好得很,舉行盛大宴會,菜過三巡酒過五味後,孫權起身行令,每人滿斟一杯。行到虞翻這裡,虞翻覺得自己差不多了,就沒接孫權的令盅,而是將身一翻佯裝醉倒,接著又晃晃悠悠地爬起來,然後又倒下去。孫權知道虞翻的酒量有限,以為他真翻了,就放過了他。沒曾想,孫權一轉身,虞翻卻翻身正襟危坐,並不見醉。孫權這一怒非同小可,拔出佩劍就要砍掉虞翻的頭。大臣們全都嚇壞了,紛紛求情。大司農劉基抱住孫權的腿力諫:「大王酒後殺名士,萬萬不可!虞翻雖然有罪,可是天下人誰又知道呢?萬不可因小事而毀了英名啊!」孫權餘怒未消:「曹操把名士孔融都給殺了,我為什麼不能殺虞翻?」劉基繼續勸道:「曹操輕害士人,天下人誰不罵他?大王您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怎麼跟曹操這樣的人相提並論呢?」一席話說得孫權幡然醒悟。虞翻撿回了一條命,直嚇得大汗淋漓。隨後,孫權對下令:今後凡我酒後下達的殺人命令,統統不算,誰都不准執行!

綜觀孫權飲酒,雖常常因酒生事,卻總能及時止住,不至釀成大禍,實為孫權酒醉心明也。也因此,孫權轟轟烈烈地喝了一輩子酒,卻沒有倒在酒桌上,而成就了一番東吳霸業。    孫權在酒場上也留下過諸多佳話。比如,常常借酒試才,魯肅、呂蒙都是在酒場上選拔出來的大將之才。又常常在酒場上收買人心,周泰和甘寧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孫權因為自己經常酒後犯錯誤,推己及人,他後來也經常原諒下屬的酒後錯誤。這些都是千古佳話,限於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列舉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