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改變歷史的一艘戰艦:英國海軍出訪太平天國 | 陽光歷史

 

A-A+

差點改變歷史的一艘戰艦:英國海軍出訪太平天國

2016年06月16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96 次

  丞相分春夏秋冬,王爺侯爺可以拿簸箕撮,夫妻不可同宿,洪秀全的正式妃子卻有八十多個……在一直被教育太平天國是革命典範之後,發現這樣的歷史,不免讓我們驚訝。然而,太平天國還有很多令我們更為驚訝的內容,比如它和當時的洋人關係頗為密切,軍中也不乏金髮碧眼的「洋將」 – 清朝著名僱傭軍「洋槍隊」在指揮官華爾死後,其第二任指揮官白齊文(H. A. Burgevine)就率部投了太平軍。

  參加太平軍的「洋將」多是一些輕擲生死的冒險家,而太平軍接納他們也有一個重要理由 – 由於洪秀全在起兵時借用了「拜上帝教」的名義,太平軍把也信上帝的外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洋兄弟」分外熱情 -- 這也許是太平軍中未曾見過日本人的原因,因為日本人中信基督教的不多。

  也有些洋人真的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可能在中國建立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機會。然而,等洋人真的和這個政權打交道以後,才發現滿不是這麼回事兒。

  1854年6月,英國軍艦響尾蛇號和冥河號到達太平天國控制的南京,試圖和這個與世隔絕的政權建立某種聯繫,或者說刺探一下它的虛實。

  太平天國對普通的洋兄弟雖然熱情,但對這種帶著大炮來的傢伙十分警惕,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自兩廣,對於英國人炮擊虎門,強販鴉片之類的事情,還是很警惕的。所以根本不允許他們上岸。總的來說,在外國官方面前,太平天國還是頗有點民族主義精神的。

  不管怎樣,最終執政的東王楊秀清仍然把他們當作「夷弟」做了某種書面交流,但他在信中提到的一些內容恐怕會雷得來訪的響尾蛇號艦長麥勒西(Mellersh, Arthur)直翻白眼。比如,這位後來擔任英國海軍上將的艦長記錄的其中一個問題 – 「Does God write verse?"(上帝會寫詩嗎?)

  楊秀清被認為是太平天國第一流的政治家。但他的回答讓英國人徹底明白,對方和所謂基督徒風馬牛不相及,雙方幾乎不存在對話的基礎。於是,此行之後,英國方面做出了在清政府和太平天國戰爭中保持中立(實際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這種中立明顯有傾向清廷的意思)的決定。

  雙方的對答是件有趣的事情,給人以極強的穿越感。但這並非本文的話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艘來到太平天國管界執行特殊使命的英國軍艦響尾蛇號,在世界海軍史上,都是值得記錄的一艘名艦呢。

  訪問南京的響尾蛇號是第四艘用這個名字命名的英國海軍軍艦,該艦1843年下水,排水量880噸,長56米,220馬力,裝有12門大炮,航速10節。如果從性能和尺寸來看,該艦隻是平平。即便在帆船時代,比它大得多的軍艦英國人也造得出來。

  響尾蛇號得以成名,來自於一場比賽。

  1845年3月,在倫敦郊外的泰晤士河口,英國海軍部安排兩艘軍艦「響尾蛇」號和「愛裡克托」號進行了一場有趣的比賽。動力相當的兩艘船的船尾相互繫牢,獲得信號後就全速開航。儘管開始雙方相持不下,但一段時間以後,前者開始獲得優勢,後者則被倒拖過來,船尾向前以2.5節的速度被拖著跑。

  看到此處大概會有人覺得英國人是沒事兒撐的,人拔河算是鍛煉身體,船拔河算哪門子事兒呢?

  其實,這場比賽背後是一場船舶設計的技術革命。

  最初的輪船與今天大不相同,特別是它們的推進裝置。第一艘輪船克萊門特號是設計了兩排蒸汽機推動的划槳,模仿人劃舢板`的動作前進。真正實用的早期輪船則使用明輪式推進器。

  明輪是兩個巨大的水車狀轉輪,一般安裝在船兩側(也有個別安裝在船尾的),鍋爐生火,明輪隨即被推轉動,划水為船隻提供行進動力。

  這種推進方式我國宋代就曾經有過,虞允文在採石大戰金主完顏亮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明輪船,只是沒有蒸汽機。

  明輪推進的船隻外觀優美,運轉靈活,但也有不可推卸的問題。首先,明輪自身重量大,推進效率不夠高。其次,明輪體積大,在舷側位置明顯,作為軍艦的動力裝置容易被擊毀;最後,明輪船不適合海況惡劣地區使用,經常會出現一側明輪被推出水面空轉這樣的問題。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找用一種新的推進方式來代替明輪,他們找到的答案就是螺旋槳。

  螺旋槳的原理據說和我國的櫓有關係(雖然我看不出來,但是專家這樣說,姑妄聽之),又據說和螺絲釘有關係(這個從外觀上看比較靠譜),反正經過計算,被證明是一種理論上比明輪優秀的推進方式。響尾蛇號,就是英國海軍中使用螺旋槳推進軍艦的鼻祖之一,據說它在1843到1845年間曾經換裝過各種不同的螺旋槳,以選出最有效率的設計。

  螺旋槳藏在水下,推進效率又比明輪高,但推廣它和推廣任何一種新東西一樣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人們並不是總願意接受新事物,特別是英國海軍部的那幫強驢老爺們。

  怎樣說服他們呢?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是進行一場試驗 –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當初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鐵球,便是要讓大家來一個眼見為實,這種宣傳效果是最好的。

  響尾蛇號和愛裡克托號的比賽就是這樣一次試驗,因為兩艦的動力和噸位基本相同,只是推進方式不同 – 響尾蛇號使用螺旋槳而愛裡克托號使用明輪。

  試驗的結果證明了螺旋槳的優秀地位,從此以後,世界大多數海軍艦艇都採用了螺旋槳推進模式,軍艦才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而本來相貌平平的響尾蛇號也因此載入了史冊,可很少有人記得它還有拜訪太平天國這樣一段奇怪的經歷。

  其實,讓響尾蛇號到南京拜訪太平天國,從技術角度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因為長江屬於內河,而響尾蛇號是一艘設計上用於外洋的炮艦,限於當時英國人對長江水文條件尚沒有做到瞭如指掌,派內河炮艦執行這一任務無疑更為穩妥。而通常條件下,這種內河炮艦都是明輪推進的艦船,比如太平軍那條飛而復來號。

  雖然在推進效率等方面明輪船不如螺旋槳船,但有一個領域略勝一籌,那就是在內河上。這是因為明輪船吃水淺,而且動作靈活 -- 左右兩個明輪甚至可以向相反方向旋轉,來獲得最小的回轉半徑。相對來說,螺旋槳船在內河較容易出現螺旋槳觸底被碰壞等事故。直到今天,無論是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還是在日本的琵琶湖,各國內河內湖上仍可見大量明輪船在航行。在列國後來的「長江炮艦」中,也有不少明輪船的影子。

  那麼,英國人為何派響尾蛇號而不是一艘明輪船到南京執行任務呢?由於沒有看到當時的檔案,這只能進行推測了。會不會是英國人想用這種看不到帆也看不到槳,卻可以在江上來去自如的怪船嚇唬一下太平天國方面呢?太平軍眼睜睜看到這種邏輯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肯定是被嚇得魂不附體,甚至會像印加人對待西班牙人一樣俯首稱臣吧?

  如果是這樣想,那只能說英國人太不瞭解中國國情了。作為拜上帝教的成員,太平天國的老弟兄們哪個沒看過刀槍不入或者白日斬鬼這種戲碼呢?幸運一點兒的連上帝下凡都看過好多回了。一條不脛而走的船?這點兒小小的神通比東王北王撒豆成兵,移山填海的本事,那還是差得遠呢!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