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中國歷史上最高產的垃圾寫手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維護國家統一、推動文教發展、保持穩定方面,有一定貢獻。然而,作為專制君主,長期被阿諛奉承所包圍,難免自視甚高,身處笑話中而不自知。乾隆一生寫詩4.3萬多首,比全唐詩(4.2萬多首)還多,假設他從生下來就會寫詩,平均一天也要寫1.34首。他的作品只能做到合乎平仄而已,堆砌且雕琢,後人很少將他看成是詩人,可他自我感覺卻很好,到處將詩作勒石,希望傳之後世。
除了寫詩,他也寫劇,只是知道的人不多。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希望與中國建立貿易往來,乾隆對此高度重視。此前經過尼布楚之戰,清軍戰勝了沙俄,雙方以朝貢的方式,建立了貿易往來,乾隆希望也用這種方式與英國打交道。為了讓英國使者目瞪口呆,乾隆煞費苦心,叮囑沿途嚴加戒備,禁止使團人員與百姓接觸,以給他們一個清朝特別強大的印象。為威震對方,特意定圓明園西洋樓為接待場所,西洋樓是郎世寧設計的,以西方建築為主體,特別雄壯,足以顯示大清無所不有。然而,馬戛爾尼到了西洋樓,並沒覺得特別驚訝,這讓乾隆感到灰心。
與馬戛爾尼爭論的焦點在是否採用跪拜禮,其實乾隆並非墨守成規之人,在接待馬戛爾尼使團前,曾特別下令俄國使團不必行跪拜禮,只用俄式禮儀就可以,他還曾囑咐出使俄國的外交人員,見沙皇必須三跪九叩。在乾隆心中,始終有一種觀念,認為只要對方表示臣服,則一切可以寬鬆,寧可自己姿態低一點,如果對方不臣服,那麼就要千方百計讓對方臣服。為了讓馬戛爾尼下跪,乾隆費盡心思,終於想到要感化英國蠻夷,藝術最有說服力。於是,他著手編寫了一個昆劇劇本,名為《四海昇平》,裡面文昌皇帝、四海龍王、雷公、電母輪番登場,最後收服了鬧事的海龜,全劇以眾神念白「果然是萬萬年四海昇平也」收場。
這齣戲是賜宴當日所演,當天共演了8出戲,耗時5小時,本劇是大軸,可馬戛爾尼根本沒看懂,他看到有很多海上、陸地的動物,以為是在讚美大陸與海洋聯姻。乾隆的劇作很多,比如昆劇《八佾舞虞庭》,是讚美自己平定西陲,他不僅寫,而且改,經常審查民間戲劇,遇到違禁的詞句輒改之。有趣的是,《四海昇平》在嘉慶、光緒末年曾盜了兩版,用於宮內演出,是歌功頌德的必備劇目。劇本寫得不好,宣傳效果自然也就沒能達到,馬戛爾尼終於不肯磕頭,中國從此喪失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但乾隆嘴上並沒輸,用他的說法,「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固然鏗鏘有力,卻是一句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