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首次證明生命可以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存活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首次證明生命可以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存活

2016年08月02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65 次

 

3500萬年前一顆真正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美國切薩皮克灣附近區域留下的彈坑
3500萬年前一顆真正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美國切薩皮克灣附近區域留下的彈坑

 

此彈坑岩石碎片表明曾有熔化的跡象
此彈坑岩石碎片表明曾有熔化的跡象

網易探索6月30,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美國科學家首次詳細檢查了3500萬年前一顆真正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美國切薩皮克灣附近區域留下的彈坑。其分析結果首次提示頑強的生命可以倖存於災難性太空岩石撞擊之下。


此次撞擊形成了一個大約深7公里、寬20公里的臨時彈坑,並讓這個大約3公里寬的撞擊天體、一些撞擊目標岩石和爆炸碎片完全氣化進入了空氣中。大約20秒之後,撞擊衝擊波還將巨大的碎片跨越切薩皮克灣水面,製造出了海嘯。如今,此彈坑埋在120-365米的泥沙和粘土之下,是世界最大和保存最好的彈坑。


科學家認為此天體以10公里每秒以上的速度撞擊北美大陸架大約200-300米寬的水面,水面下面是柔軟的沉積層和堅硬的岩石層。在天體撞擊片刻之內,岩石被高高地炸飛到了空中。撞擊形成的力量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洞,導致溫度急劇上升,將易碎的岩石變成了「乳糖」。之後,沿著洞邊緣的物質向山下洶湧奔流而去,形成了像雪崩似的碗形凹陷。彈坑壁在撞擊後40秒開始向裡塌陷,引發山崩,將巨大花崗岩衝入彈坑中。


撞擊後大約6分鐘,從撞擊區域奔流而去的水注滿了彈坑,攜帶著來自彈坑噴射的噴出物和海底被沖走的沉積物。撞擊後大約10分鐘,撤退的彈坑牆留在彈坑中,盛滿了混有沉積物的泥漿水。另一個碎片環也在距離此彈坑中心大約40公里處的海洋中形成了。


據美國地質勘測局(USGS)調查,切薩皮克區域的河流直接彙集於此掩埋的彈坑。美國地質勘測局的格雷戈裡·高恩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從彈坑中心附近鑽入的2個深洞中獲得的樣品,發現這樣品中充滿了微生物。高恩說:「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彈坑中心處鑽洞,獲得盡可能長的截面情況,以更好地瞭解上彈坑的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撞擊導致該區域的溫度上升到了350攝氏度,這種極端的熱量消滅了大多數生命。然而,他們發現大量的微生物如今正生活在彈坑最深的地方--1.4公里的深度處,這裡的岩石似乎已經被撞擊毀壞了。其中一些遠古細菌可能倖存於撞擊之下,因為它們所有藏身之處都能感受到這種要命的熾熱。當然,大多數新發現的微生物是這裡的移民,可能好幾萬年前當溫度下降到可居住的情況就移居到這個彈坑裡面的。


美國地質勘測局微生物學家瑪麗·沃泰克說:「此次撞擊爆炸瓦解了各種類型的岩石,真正產生了一個微生物移民的空間。它還為水和其它物質注入地彈坑提供了新路線,這對細菌來說很好。」因此,像這樣的災難事件確實能造福微生物,至少長期作用是這樣的,沃泰克說。「突發事件是這些細菌的旅館。」


瞭解這種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的生物效應將能認識到38億至25億年前的地球太古代時期的地下深處的潛在生命。那時的天體撞擊事件比現在頻繁得多,此結果還暗示能預測火星深層土壤生物圈有哪些生命。


沃泰克說:「如果我們要在火星上發現生命,每人都會贊同一個尋找生命的好地方,那就是火星地下。」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2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