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時期那兩次稀里糊塗的戰爭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三國時期那兩次稀里糊塗的戰爭

2018年03月26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三國是講究權謀的,尤其是那些謀士,往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何能在戰爭克敵制勝,是一些戰略家精心思考的問題。不過三國裡也有一些這樣的戰爭,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稀里糊塗的參與戰鬥,卻能獲得勝利。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三國有兩次戰爭,第一次是江東猛虎孫堅和荊州劉表手下的黃祖發生激戰,當時孫堅打敗了黃祖,乘勝追擊。眼看黃祖無路可逃,這時黃祖的部將在密林處射來很多箭。不想身先士卒的孫堅卻被一陣亂箭給射死了。據三國誌記載: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資治通鑒上也說:初平三年「術使孫堅擊劉表,表遣其將黃祖逆戰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遂圍襄陽。表夜遣黃祖潛出發兵,祖將兵欲還,堅逆與戰,祖敗走,竄峴山中。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看來,說法大致相同,都是黃祖不敵江東猛虎孫堅的銳氣。黃祖此勝,純屬僥倖,不過因此而殺死了孫堅,得以名揚天下。

  第二次戰爭發生在曹操派兵攻打漢中,當時漢中屬於張魯,張魯想投降,可是弟弟張衛卻不服氣,立誓要與曹軍一搏。雙方相持了數月,後方糧食無法接濟,曹操提議退兵,手下郭諶極力勸阻,那天晚上,很多的麋鹿衝進張衛的營盤,張衛大驚失色,以為自己的大營被曹操攻陷,於是率眾投降。史書上說:「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關出武都征之,至陽平關。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率眾數萬人拒關堅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初,魯遣五官掾降,弟衛橫山築陽平城以拒,王師不得進。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掾東郡郭諶曰:「不可。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雖不同,偏攜可攻。縣軍深入,以進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夜,高祚等誤與衛眾遇,祚等多鳴鼓角會眾。衛懼,以為大軍見掩,遂降。」

  不過兩次戰爭儘管都是稀里糊塗,並且獲勝方都是在無可無不可的情況下獲勝的,其實也有必勝的原因:

  其一,失敗者一方。孫堅這個人雖然作戰英勇,當年連董卓也畏懼三分,但是過於輕敵,史書上說他「惜乎!三失大機而功業不就,卒以輕敵遂殞其身,由無謀夫策士以發其智慮之所不及故也」,兩軍對壘,作為主帥,衝鋒陷陣是必要的,但是經常身先士卒,並且身邊沒有接應的人物,緣何不敗。孫堅如此,他的兒子孫策也是這樣;至於張衛,既然鐵了心要與曹操爭鋒,就應該深思熟慮,膽大心細,不能畏首畏尾。張衛的失敗主要在於不會解決突發事件。

  其二,獲勝者一方。黃祖儘管被孫堅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經過戰爭的洗禮,多多少少的戰鬥經驗還是有的,尤其是手下護主心切幫助了他,結果形勢發生了逆轉;至於曹操久經大敵,自然知道如何運籌,因此看似荒誕不經的戰爭,其實也有取勝之道。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