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女兒也愁嫁:皇帝女兒也有沒有嫁妝的時候? | 陽光歷史

 

A-A+

皇帝女兒也愁嫁:皇帝女兒也有沒有嫁妝的時候?

2016年04月15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17 次

  常言說得好:「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皇帝的女兒也有辦不起嫁妝的時候,當婆家幾次三番來求親時,皇帝卻因湊不齊彩禮錢而拒絕嫁女,這麼說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使得唐朝在以後的近100多年間國力每況愈下。太和公主是唐憲宗的親生女兒,唐穆宗的第十個妹妹。前面我寫過鹹安公主的和親,自從鹹安公主去世後,回紇又多次向唐朝要求和親,但是唐憲宗卻一直不理不睬。元和八年(813年)回紇又派伊難珠攜帶財物到唐要求和親,唐憲宗斟酌一番,仍然覺得如果參考以前出嫁公主的彩禮費用的標準,國庫支出太大,而降低標準,有可能回紇不滿足,失去了和親的意義。

  由於憲宗以彩禮費用不足為由仍然沒有答應和親,在大臣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禮部尚書李絳具體分析了當時形勢,認為和親有三利,然後上奏唐憲宗:第一,和親可以不必再發生戰爭,由於連年的戰亂國家也需要休養生息,保存兵力以穩固江山社稷。第二,和親可以安定北方,可以放心有精力地解決淮右問題,如果不安頓好北部,解決淮右的割據局面,後面回紇騷擾邊境,就造成了兩面作戰的局面了。第三,因為北部大多數都是唐朝的和親屬國,西戎(當時主要指吐蕃)產生嫉妒羨慕恨,他們和唐朝之間常年戰事不斷,使得唐朝也不得安寧,經常遭到劫掠。如果和親,回紇會從後方牽制並對付吐蕃,唐朝北部邊疆無憂了。

  如果唐朝不與回紇和親,則會存在五種憂慮。第一,回紇等到秋後馬匹膘肥體壯,可以隨意進攻唐朝。第二,現在唐朝剛剛經歷過「安史之亂」,國力城池尚未加強穩固,還拿朝廷的那一套天朝、懷德等做說辭會引起回紇的懷疑,乃至於西邊的絲綢之路就保不住了。第三,邊將現在都已經和朝廷離心離德,回紇如果入侵邊塞是沒有援軍可以助唐朝一臂之力的。第四,自從向回紇借兵平叛之後,他們已經掌握了唐朝的山川地形,軍事要塞的虛實,如果和回紇的戰爭一旦打響,回紇就會避實擊虛得心應手。第五,回紇還有可能會和吐蕃解除恩怨結成聯盟一起對付唐朝。

  如果「捨三利」而「取五憂」,後果將不堪設想。李絳又為憲宗皇帝就公主嫁妝一事出謀獻策。哎!那時的大唐看來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老百姓就甭提了,就連公主出嫁都沒錢置辦嫁妝嘍,可悲啊!我們再看看籌集出嫁公主的費用提出了的辦法是什麼:「我三分天下賦,以一事邊。今東南大縣賦歲二十萬緡,以一縣賦為婚貲,非損寡得大乎?今惜婚費不與,假如王師北征,兵非三萬、騎五千不能扦且馳也。又如保十全之勝,一歲輒罷,其饋餉供凝,豈止一縣賦哉?」儘管李絳對時局的分析是正確的,主張是可取的,措施也是可行的,但沒有被唐憲宗採納。

  元和十二年(817年),回紇可汗又派8名摩尼教徒到長安請求和親,唐憲宗讓有司計算了一下所需的費用,僅彩禮費就需要500萬緡。由於安史之亂之後,各地藩鎮割據,當時唐朝正在全力討伐藩鎮,真的一時難以抽出這麼多的資金,又沒有答應和親。但唐憲宗這次實在不好意思強硬拒絕了,便特派宗正少卿李孝城、太常博士殷侑到回紇友好慰問一下可汗,並作出合理的解釋。回紇也顯得很大氣,並沒有因為唐朝幾次三番的拒絕和親而懊惱,到了元和末(806—820年)的時候,唐朝再次向回紇借兵平定吐蕃,回紇為唐朝除卻邊患有功,憲宗主動許婚與回紇,可是,回紇的娶親隊伍還沒有到,憲宗就駕鶴西遊了,和親的事情也就隨之夭折。(公主需要守喪三年)

  如果唐朝不與回紇和親,則會存在五種憂慮。第一,回紇等到秋後馬匹膘肥體壯,可以隨意進攻唐朝。第二,現在唐朝剛剛經歷過「安史之亂」,國力城池尚未加強穩固,還拿朝廷的那一套天朝、懷德等做說辭會引起回紇的懷疑,乃至於西邊的絲綢之路就保不住了。第三,邊將現在都已經和朝廷離心離德,回紇如果入侵邊塞是沒有援軍可以助唐朝一臂之力的。第四,自從向回紇借兵平叛之後,他們已經掌握了唐朝的山川地形,軍事要塞的虛實,如果和回紇的戰爭一旦打響,回紇就會避實擊虛得心應手。第五,回紇還有可能會和吐蕃解除恩怨結成聯盟一起對付唐朝。

  如果「捨三利」而「取五憂」,後果將不堪設想。李絳又為憲宗皇帝就公主嫁妝一事出謀獻策。哎!那時的大唐看來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老百姓就甭提了,就連公主出嫁都沒錢置辦嫁妝嘍,可悲啊!我們再看看籌集出嫁公主的費用提出了的辦法是什麼:「我三分天下賦,以一事邊。今東南大縣賦歲二十萬緡,以一縣賦為婚貲,非損寡得大乎?今惜婚費不與,假如王師北征,兵非三萬、騎五千不能扦且馳也。又如保十全之勝,一歲輒罷,其饋餉供凝,豈止一縣賦哉?」儘管李絳對時局的分析是正確的,主張是可取的,措施也是可行的,但沒有被唐憲宗採納。

  元和十二年(817年),回紇可汗又派8名摩尼教徒到長安請求和親,唐憲宗讓有司計算了一下所需的費用,僅彩禮費就需要500萬緡。由於安史之亂之後,各地藩鎮割據,當時唐朝正在全力討伐藩鎮,真的一時難以抽出這麼多的資金,又沒有答應和親。但唐憲宗這次實在不好意思強硬拒絕了,便特派宗正少卿李孝城、太常博士殷侑到回紇友好慰問一下可汗,並作出合理的解釋。回紇也顯得很大氣,並沒有因為唐朝幾次三番的拒絕和親而懊惱,到了元和末(806—820年)的時候,唐朝再次向回紇借兵平定吐蕃,回紇為唐朝除卻邊患有功,憲宗主動許婚與回紇,可是,回紇的娶親隊伍還沒有到,憲宗就駕鶴西遊了,和親的事情也就隨之夭折。(公主需要守喪三年)

  那麼,幾年來回紇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唐朝請婚和親呢?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兩點:第一,回紇已經到了走下坡路的時候,其勢力也大不如從前,非常希望得到唐在政治上的支持,以此作為控制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資本;第二,借助和親繼續維持不等價的絹馬貿易,獲取更多的財物。回紇的這兩個目通過娶了皇帝的公主的出嫁全部可以達到。

  唐穆宗剛即位,回紇又派合達乾等人到了長安,堅決要求和親,唐穆宗沒有刁難回紇的要求,答應和親。但不久之後回紇的可汗病逝了,也去和唐憲宗做伴去了,和親一事又暫停了。回紇的新可汗崇德可汗(821—825年)剛一繼位,就派都督、公主、摩尼教徒等573人到唐朝迎娶公主。長慶元年(821年)五月,唐穆宗只好詔令太和公主出嫁回紇。此時的太和公主長了崇德可汗4歲,雖然第一次準備和親的年齡差距不知道,估計至少應該有20歲了。

  回紇煞費苦心地與唐朝這次的和親可是得來的很不容易,而太和公主出嫁回紇的事也同樣事關重大,所以唐穆宗為她精心選擇了送親使者:左金吾衛大將軍胡證檢校戶部尚書,持節作送公主及冊可汗使;光祿卿李憲兼御史中丞,充副使;太常博士殷侑改殿中侍御史,作判官;太府卿李說為婚禮使。

  吐蕃聽說唐朝又與回紇和親了,十分氣惱,極力破壞,長慶元年(821年)六月,開始騷擾青塞堡。回紇為了迅速而平安地迎回太和公主,決定「以萬騎出北庭,萬騎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當太和公主準備離開長安時,回紇可汗又派伊難珠、旬錄都督思結、外宰相、駙馬、梅錄司馬、公主、葉護公主及達干帶著駝馬千餘匹到唐朝迎接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出嫁那天,唐朝文武百官全部到章京寺前立班,儀衛甚盛,歡送公主。唐穆宗乘車把公主送到通化門。這樣隆重的場面轟動了整個長安城,「士女傾城觀焉」。太和公主出行時,當時很有名的詩人像楊巨源、王建等紛紛賦詩送別。其中王建這首最佳,但詩中也全是淒涼之音:塞黑雲黃欲渡河,風沙瞇眼雪相和。琵琶淚濕行聲小,斷得人腸不在多。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太和公主離開長安朝東北方向往太原進發。在太原已等待三個月的回紇迎親使者把公主迎到太原府稍微休息,又向振武出發。十月,在500名回紇騎兵的迎接下,太和公主到達豐州,這裡距長安1800里。十一月,回紇760人帶著車輛、駝馬相繼趕到黃蘆泉等候太和公主。太和公主離開豐州,渡過黃河,抵達天德,又北行300里到了磧口。看來那時候皇家小姐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到塞外異族和親安邊要鬥智鬥勇不說,就是這個和親路上的艱難跋涉也是夠辛苦的啊!路況十分艱難。不僅要經過茫茫石磧,還要經過浩瀚的沙漠。正當他們行走在沙漠南部時,回紇可汗特派的騎兵相繼趕到這裡。他們向冊回紇可汗及可敦特使胡證提出要求,把太和公主所穿的漢族服裝換上回紇人穿的衣服,胡證堅決不同意,拒絕了回紇的要求,「守漢儀,黜夷法」。

  吐蕃聽說唐朝又與回紇和親了,十分氣惱,極力破壞,長慶元年(821年)六月,開始騷擾青塞堡。回紇為了迅速而平安地迎回太和公主,決定「以萬騎出北庭,萬騎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當太和公主準備離開長安時,回紇可汗又派伊難珠、旬錄都督思結、外宰相、駙馬、梅錄司馬、公主、葉護公主及達干帶著駝馬千餘匹到唐朝迎接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出嫁那天,唐朝文武百官全部到章京寺前立班,儀衛甚盛,歡送公主。唐穆宗乘車把公主送到通化門。這樣隆重的場面轟動了整個長安城,「士女傾城觀焉」。太和公主出行時,當時很有名的詩人像楊巨源、王建等紛紛賦詩送別。其中王建這首最佳,但詩中也全是淒涼之音:塞黑雲黃欲渡河,風沙瞇眼雪相和。琵琶淚濕行聲小,斷得人腸不在多。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太和公主離開長安朝東北方向往太原進發。在太原已等待三個月的回紇迎親使者把公主迎到太原府稍微休息,又向振武出發。十月,在500名回紇騎兵的迎接下,太和公主到達豐州,這裡距長安1800里。十一月,回紇760人帶著車輛、駝馬相繼趕到黃蘆泉等候太和公主。太和公主離開豐州,渡過黃河,抵達天德,又北行300里到了磧口。看來那時候皇家小姐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到塞外異族和親安邊要鬥智鬥勇不說,就是這個和親路上的艱難跋涉也是夠辛苦的啊!路況十分艱難。不僅要經過茫茫石磧,還要經過浩瀚的沙漠。正當他們行走在沙漠南部時,回紇可汗特派的騎兵相繼趕到這裡。他們向冊回紇可汗及可敦特使胡證提出要求,把太和公主所穿的漢族服裝換上回紇人穿的衣服,胡證堅決不同意,拒絕了回紇的要求,「守漢儀,黜夷法」。

  太和公主一行繼續往前,越過漫天昏濁的黃沙地帶,經過呼延谷、呼延柵、歸唐柵,沿著眉鵜泉,過10里沙磧,翻過鹿耳、錯甲等3座山頭,跋涉800里到達燕子井。由此向西北行進,過密粟山、達旦泊、可汗泉、橫嶺、綿泉、鏡泊。離可汗牙帳僅有百里時,可汗大概有點等不及入洞房了,又派人要求太和公主超捷徑與可汗幽會,胡證仍然堅決反對。回紇使者反駁說:鹹安公主來和親的時候,離回紇數百里之時就先去與可汗見面,今天為什麼非要拒絕我的要求呢?胡證回答:「大唐天子命我詔送公主前來送親,如今我還沒有見到可汗人在哪裡,怎麼可能讓公主獨自前往,我要盡職盡責,請給予方便」。話已經這樣說了,回紇使者沒有再要求下去。

  長慶二年(822年)正月,太和公主到達回紇,被冊立為仁孝端麗明智上壽可敦。冊立儀式還蠻麻煩的,首先,「先升樓東向坐」,由回紇公主向太和公主傳授回紇禮儀。太和公主脫下唐朝公主服,換上回紇服裝,由一老嫗服侍,到樓前朝西而拜。第二次俯拜結束後,進入設在樓下的氈幄中,脫掉回紇服裝,披上可敦服。可敦服「通裾大襦,皆茜色,金飾冠如角前指」。然後,太和公主走出氈幄向可汗俯拜。回紇預先把「大輿曲廢」準備好,前面安放一個小座,太和公主坐定後,回紇九相分別背著她「隨日右轉於庭者九,公主乃降輿升樓」,與可汗朝東並坐,接受群臣的朝拜。這樣,太和公主就正式當上了回紇可敦。

  太和公主自己也建了牙帳,命二位大相自由出入帳中,有了胡證等人的陪伴,太和公主倒也過得逍遙自在。當唐朝使臣要回去覆命時,太和公主悲痛萬分,哭得像淚人一樣。但是,沒有辦法,唐朝使臣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太和公主那稚弱的嬌軀留在風沙漫天的大漠之中。寶歷元年(825年),崇德可汗死了,他的弟弟曷薩特勒立,被唐朝冊封為毗伽昭禮可汗(825—832年),太和公主又作了昭禮可汗的可敦。大和六年(832年),昭禮可汗被他的部下所殺,他的侄子胡特勒立,是為彰信可汗(832—839年)。太和公主又作了彰信可汗的可敦。此時的回紇一片混亂,動盪不安。因鬧雪災,凍死牛羊馬匹無數,又被吐蕃和黠戛斯(今吉爾吉斯境內的部族)擊敗,內憂外患之下,回紇四分五裂,回紇的可汗也是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太和公主的丈夫也就隨之被換來換去。大和九年(835年)六月,太和公主向唐朝獻「馬射女子七人,沙陀小兒二人」。開成四年(839年),掘羅勿殺死彰信可汗,奉盍駁特勒為可汗(839—840年),太和公主最後又作了盍駁特勒可汗的可敦,可憐的太和公主這次的和親可謂是失敗的,她不但沒有安定好唐朝,就其回紇也是動盪不安。

  回紇這時已經改稱回鶻,結果被黠戛斯攻破,俘虜了回鶻的許多貴族,其中就有太和公主。太和公主被黠戛斯所得之後。黠戛斯自稱是李陵的後代,與唐朝同姓,見太和公主是李唐的公主,竟認做是自家人,不但沒有殺害,反而派達干10人護送太和公主回唐朝。然而,正當太和公主這一行人歸心似箭,急匆匆地向大唐國土的方向趕去時,後面卻又追上來一隊回鶻的鐵騎。原來在回鶻的殘餘勢力中有一股勢力,推舉烏介為可汗,他派輕騎兵追上了太和公主一行人,殺了黠戛斯所派的人,把公主扣為人質,然後向大唐要糧要城。

  太和公主自己也建了牙帳,命二位大相自由出入帳中,有了胡證等人的陪伴,太和公主倒也過得逍遙自在。當唐朝使臣要回去覆命時,太和公主悲痛萬分,哭得像淚人一樣。但是,沒有辦法,唐朝使臣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太和公主那稚弱的嬌軀留在風沙漫天的大漠之中。寶歷元年(825年),崇德可汗死了,他的弟弟曷薩特勒立,被唐朝冊封為毗伽昭禮可汗(825—832年),太和公主又作了昭禮可汗的可敦。大和六年(832年),昭禮可汗被他的部下所殺,他的侄子胡特勒立,是為彰信可汗(832—839年)。太和公主又作了彰信可汗的可敦。此時的回紇一片混亂,動盪不安。因鬧雪災,凍死牛羊馬匹無數,又被吐蕃和黠戛斯(今吉爾吉斯境內的部族)擊敗,內憂外患之下,回紇四分五裂,回紇的可汗也是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太和公主的丈夫也就隨之被換來換去。大和九年(835年)六月,太和公主向唐朝獻「馬射女子七人,沙陀小兒二人」。開成四年(839年),掘羅勿殺死彰信可汗,奉盍駁特勒為可汗(839—840年),太和公主最後又作了盍駁特勒可汗的可敦,可憐的太和公主這次的和親可謂是失敗的,她不但沒有安定好唐朝,就其回紇也是動盪不安。

  回紇這時已經改稱回鶻,結果被黠戛斯攻破,俘虜了回鶻的許多貴族,其中就有太和公主。太和公主被黠戛斯所得之後。黠戛斯自稱是李陵的後代,與唐朝同姓,見太和公主是李唐的公主,竟認做是自家人,不但沒有殺害,反而派達干10人護送太和公主回唐朝。然而,正當太和公主這一行人歸心似箭,急匆匆地向大唐國土的方向趕去時,後面卻又追上來一隊回鶻的鐵騎。原來在回鶻的殘餘勢力中有一股勢力,推舉烏介為可汗,他派輕騎兵追上了太和公主一行人,殺了黠戛斯所派的人,把公主扣為人質,然後向大唐要糧要城。

  唐武宗對太和公主的命運十分關心,他也知道回鶻的部眾飢寒交迫,烏介可汗只能挾持太和公主到塞上向唐求援。最後,唐武宗採納了李德裕的建議,「許借米三萬石」。會昌三年(843年),回鶻大掠雲、朔北邊,唐武宗「以公主之故,不欲急攻」。也就是說:唐朝一方面給回鶻一些糧食,以穩住回鶻,另一方面卻伺機出兵,奪回公主。會昌(843年)三年正月,機會終於來了,麟州剌史石雄會合了沙陀人朱邪赤心,還有一些黨項人,前去迎擊回鶻。在偵察敵情時,石雄發現敵營裡有個帳篷非常獨特,出入的人衣著也比較像漢人。於是派探子查問,結果證明,這正是太和公主的居處。石雄當下又派細作密報公主:「唐朝大軍就要迎公主回國,請公主不要驚慌,切勿亂跑亂動!」石雄派人挖地道,突襲烏介的營帳,一時回鶻人大敗,烏介可汗還沒來得及將他的要挾唐朝的資本太和公主帶走就率領騎兵倉皇而逃。石雄追到殺胡山,烏介可汗受傷,然後投奔其妹夫室韋首領去了(也是一次和親)。

  據說,在金陵的發掘中,掘得一顆頭骨,屬於女性,先生參與了鑒定,認為有西域人的特徵,DNA鑒定也是同樣結果。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看這段史料,原來在烏介投靠室韋後,並沒有獨立,在一次事變中,室韋將回鶻餘眾全部吞併了。但是,後來這股室韋勢力被女真又吃掉了,這就是女真中偶爾羼雜有西域血統的原因。

  回鶻就此滅亡。太和公主也平平安安地被迎回了大唐。唐武宗為此下達了一份詔書,對他們的軍事行動予以稱讚:回鶻比者自恃兵強,久為桀驁,凌虐諸部,結怨近鄰。黠戛斯潛師慧掃,穹居瓦解,種類盡膏於原野,區落遂至於荊榛。今可汗逃走失國,竊號自立,遠蹌沙漠,寄命邊陲。朕念

  其衰殘,尋加賑卹(su)。每陳章表,多詐諛之詞;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無傷禽哀鳴之意,有困獸猶斗之心。去歲潛入朔川,大掠牛馬,今春掩襲振武,逼近城池。可汗皆自率兵,首為寇盜,不恥破敗,莫顧姻親。河東節度使劉沔料敵伐謀,乘機制勝,發胡貉之騎以為前鋒,搴翎侯之旗伐彼在穴。短兵鏖於帳下,元惡扶於轂中。況乘匪六飛,眾才一旅,儲備已竭,計日可擒。太和公主居處不同,情義久絕。懷土多思,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綠衣》之歎。念其羈苦,常軫朕心。今已脫於豺狼,再見宮闕,上以攄宗廟之宿憤,次以慰太皇太后之深慈,永言歸寧,良用欣感。

  回鶻就此滅亡。太和公主也平平安安地被迎回了大唐。唐武宗為此下達了一份詔書,對他們的軍事行動予以稱讚:回鶻比者自恃兵強,久為桀驁,凌虐諸部,結怨近鄰。黠戛斯潛師慧掃,穹居瓦解,種類盡膏於原野,區落遂至於荊榛。今可汗逃走失國,竊號自立,遠蹌沙漠,寄命邊陲。朕念

  其衰殘,尋加賑卹(su)。每陳章表,多詐諛之詞;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無傷禽哀鳴之意,有困獸猶斗之心。去歲潛入朔川,大掠牛馬,今春掩襲振武,逼近城池。可汗皆自率兵,首為寇盜,不恥破敗,莫顧姻親。河東節度使劉沔料敵伐謀,乘機制勝,發胡貉之騎以為前鋒,搴翎侯之旗伐彼在穴。短兵鏖於帳下,元惡扶於轂中。況乘匪六飛,眾才一旅,儲備已竭,計日可擒。太和公主居處不同,情義久絕。懷土多思,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綠衣》之歎。念其羈苦,常軫朕心。今已脫於豺狼,再見宮闕,上以攄宗廟之宿憤,次以慰太皇太后之深慈,永言歸寧,良用欣感。

  石雄將太和公主送到太原後,受唐武宗派遣前往太原慰問公主的人不絕於路。此外,唐武宗還把黠戛斯奉獻的白貊皮、玉指環送給太和公主。十一月,天寒地凍,唐武宗派人給太和公主送去一些衣服,對她的生活關懷備至。太和公主歷盡艱辛回到了唐朝,可是她出塞和親的目是按照唐王朝的意願操縱回鶻,調整回鶻對唐的政策,保證唐朝邊境平安無事。但是,由於當時回鶻的嚴峻形勢以及太和公主本人的素質,這種目的並沒達到。唐武宗對此也極其不滿,令李德裕草擬一份詔書,責備太和公主:「先朝割愛降婚,義寧家國,謂回紇必能禦侮,安靜塞垣。今回鶻所為,甚不循理,每馬首南向,姑得不畏高祖、太宗之威靈!欲侵擾邊疆,豈不思太皇太后之慈愛!為其國母,足得指揮,若回鶻不能稟命,則是棄絕姻好。今日已後,不得以姑為詞!」

  太和公主接到詔書後悲喜交集,決定赴京請罪。按照慣例,公主回京時由邑司官承命答拜,有司則認為,邑司官的官位太低,不可充任,應當請太和公主左右的一人「戴鬢帛承拜柄襠,將命出入,以代邑司官」。三月二十五日,左右神策軍出動400人與太常儀仗一起從長樂驛迎接太和公主入城。宰相和文武百官都在章京寺門前「立班侯參」。太和公主乘輅車直奔太廟,然後來到光順門,脫掉盛裝,去掉簪珥,請求對自己和親沒有達到目的致使回紇負恩之罪給予處罰。唐武宗派人寬慰一番後,太和公主這才入官,並被改封為安定大長公主。

  然而,在迎太和公主時,太和公主的姐妹宣城公主等六人,看到皇帝以這樣大的排場迎接太和公主。宣城、真寧、義寧、臨真、真源等6位公主可能認為太和公主沒有完成和親任務,不該享受這種場面,這幾位公主卻起了嫉妒之心,她們商量好了,都賭氣不來。要說,這姐妹幾個實在不應該,太和公主遠嫁異域,九死一生才回到故土,朝廷給再大的榮譽也是應當的。因為嫉妒,姐妹之情竟然蕩然無存。太和公主沒有和她們一般見識,一笑了之。她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卻不居功自傲,雖然沒有完成好和親的任務,但是,一個弱女子能做到這樣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戰爭應該讓女人走開……

  當時唐武宗也很生氣,打算將這幾位公主的封邑全部沒收後轉賜於太和公主,結果有人勸了半天,只是罰了這幾個公主一些錢就罷了。知道了這些故事,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李頻寫的詩,應該有更深刻的理解。「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是啊,二十多年過去了,太和公主幼時曾經攀玩的花樹都在宮庭中變粗變老了,正所謂「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而宮中認識她的宮女也沒有幾個人了,回想這一切,當真是恍如隔世。重上宮中的鳳樓,風景依稀,仍似舊年。然而物是人非,青春不在,怎不讓她欷噓流涕,百感交集?太和公主回到唐朝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她畢竟在塞外飄泊二十多年後又回到了故鄉。經歷了這許多年的飄零離亂,能長眠在家鄉的黃土中,對她來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