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蒙遼聯手打造中國首條高科技草原環保鐵路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蒙遼聯手打造中國首條高科技草原環保鐵路

2014年12月25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11 次


 

巴新鐵路最大隧道全面貫通

 

我國規劃線路最長的民營地方鐵路——巴新鐵路控制性工程阿貴廟隧道日前全線貫通,它標誌著連接內蒙古、遼寧兩省區的「能源運輸大動脈」一系列建設項目在內蒙古草原全線展開。


記者在巴新鐵路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沿線數百公里內各標段施工現場整潔有序,在施工引導員紅藍兩色小旗的指揮下,運送土方的大型車輛按照旗語指揮各行其道,負責路基護坡、草皮移植的工人將原生植被整體搬移、集中培植澆灌……


據瞭解,巴新鐵路起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西烏珠穆沁旗所在地的巴彥烏拉鎮,途經內蒙古自治區的西烏珠穆沁旗、林西縣、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敖漢旗、奈曼旗、庫倫旗,終至國鐵新義線的阜新市新邱車站,線路全長486.8公里。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427.6公里路段穿越廣袤的草原、沙地,鐵路沿線均處於高寒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稀疏。


為把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巴新鐵路施工管理部門加強環境影響管理,避免機具大範圍開挖、擾動原地形、地貌,取棄土場合理規劃、分段集中設置,在規劃建設節約用地方面盡可能利用荒地,合理調配土石方,結合地方用地規劃選擇取棄土場,施工結束後及時平整土地,加強工程治沙和植物防護,以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地次生沙漠化,在植被、噪聲、水和固體廢棄物方面實施嚴格控制,保護沿線草原生態環境。


巴新鐵路項目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張景輝告訴記者,巴新鐵路立項和環評規劃兩年前通過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環境保護部批准後,開工伊始就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從高科技攻關入手,加大技術投入,遏制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比如剛剛竣工的阿貴廟山隧道這樣的大型控制工程就是典型例子。


「如果按照傳統的鐵路施工方法,這條穿越沙基丘陵的隧道採用直接開挖,施工成本和技術難度雖然可以降低,但將會影響30多萬平方米的沙地植被不可復原。經過權衡利弊,技術人員應用許多新的隧道技術,克服水流沙、泥流沙、干流沙的鬆軟地質圍巖對工程的影響」,擔負阿貴廟山隧道建設的中鐵十二局總工程師孫澤雄介紹說。


阿貴廟山隧道位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全長2960米,投資7000多萬元。它穿越鬆軟的沙土地帶,氣候惡劣,地質情況極為複雜,六級圍巖達到680米,施工難度屬國內罕見。500多名施工技術人員經過16個月的奮戰,探索沙地隧道施工的新技術,有效解決了土質沙干、穩定性和承載力差的難題,為我國沙漠地區隧道施工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巴新鐵路設計技術標準為國鐵Ⅱ級,預留Ⅰ級條件;正線單線,預留雙線條件;牽引種類為內燃,預留電氣化條件;牽引數量4000噸,全線共設45個車站,初期開設25個車站。遠景運輸能力5000萬噸,客車2對,工程總投資74.2億元。工程建設期為3年,計畫2010年底左右全線開通運營。


內蒙古赤峰市鐵道辦主任王立山表示,巴新鐵路是蒙東能源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畫中八條重點鐵路之一,也是內蒙古、遼寧兩省聯手建設的第一條以能源運輸為主的草原環保鐵路。建成運營後,內蒙古赤峰市將和遼寧錦州港[5.27 1.35%]實現跨區戰略合作,促成內蒙古能源「通疆達海」的大通道,把蒙東能源基地與東北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緊密相連,對於沿線資源的綜合開發、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