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軼事:民國學者鄭振鐸抗戰時炒股虧16萬
鄭振鐸簡介: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我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並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2]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全委、主席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他編集出版了《中國文學研究》三冊。
1958年10月17日,因飛機突然失事遇難殉職,年僅50歲。
1942年6月,抗戰進入白熱化,這給中國帶來的不僅是動盪的政局,還有經濟的重創。由於物質匱乏,滿目瘡痍的中國物價逐日飛漲。如何賺錢維持生計,成了國人心中的頭等大事。
處於象牙塔中的文人們,也感知到了這種「生之艱」。著名作家鄭振鐸的妻子高君箴,有次買菜回家,發現忘了買丈夫最愛吃的蓮藕,待到轉回市場時,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那晚有朋友造訪,談及當時的形勢,鄭振鐸對朋友說:「太可怕了,今後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朋友對他說:「我聽說最近股票市場正在興起,有很多人買股票賺了錢。」
鄭振鐸聞言,詳細向朋友打聽了相關事宜,覺得這是一個生財之道。其時,因戰事的影響,好多報社稿費低,且經常因故停刊。依賴稿費過日子的鄭振鐸考慮來考慮去,最終痛下決心試一試。在徵求家人的意見時,他對妻子說:「我先購買一些股票,試試效果如何。」
初入股市的那幾天,鄭振鐸頻繁奔波於銀行與股市之間,原本就清瘦的他,不幾日,就開始憔悴起來。
有一天,鄭振鐸在路上碰到好友老捨,老捨見他這副模樣,關切地問他:「聽說你近來炒股,怎樣了?」
鄭振鐸聽後,幽幽一歎:「我每天都去市場,看到股票價格上上下下,心裡的變化如天氣一般忐忑不安。我這一生還從來沒有那麼在意過一件事情,為此甚至茶飯不思。所以,我決定,到此為止吧。」
老捨聽後,同情地看著鄭振鐸,說:「每天那麼疲於奔命,這樣的行為無非是為了利益,股市浮沉,人心隨之,太可怕了。」
第二天,鄭振鐸來到市場,股票又大跌,他咬咬牙,賣掉了手中最後一隻名叫「新光」的股票。算下來,單單這只股票,他就淨虧了16萬餘元。
回到家裡,本來虧得很慘的鄭振鐸卻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坐下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而後,拿起自己最喜歡的書本,又開始沉浸於文字的世界……
「書可蕩滌塵心,更有助於修養。」當晚,從殘酷的股市中折戟而歸的一代文學家,在日記裡寫下了這麼一句話。也許,這就是用慘重的代價,換來的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