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皇帝大婚深夜迎皇后入宮 大婚不忘顯示正統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皇帝大婚深夜迎皇后入宮 大婚不忘顯示正統

2015年06月28日 皇帝的女人們,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26 次


 


光緒皇后(右一)與慈禧在一起


 


    在皇帝大婚過程中還有一個環節叫「大征禮」。「大征禮」在民間叫「過彩禮」,就是男方家一定要給女方家送很多財物。這個風俗來源於原始社會,如果一個部落的女子被另外一個部落給娶過去之後,等於女方部落喪失了一個勞動力,那麼男方部落就要給女方部落一定的經濟補償。

    在皇帝大婚之中,「大征禮」,要給的東西非常多。這些東西分成兩類:一類在龍亭裡擺著,是給皇后的禮物,先暫存在娘家,等到皇后進嫁妝的時候還要抬回宮裡。給皇后的父母、兄弟的放到彩亭裡,叫做「賜物」,賜給皇后娘家的,可以留在皇后娘家了。皇帝也不傻,給皇后的東西,比給皇后父母的要多很多,比如給皇后黃金萬兩,給岳父母也就黃金五千兩。因為囿於一定的禮節,給彩禮時皇帝不能出場,要委派使節,這就是「大征正使」和「副使」。皇后的父親要跪著聽來使宣讀命令。

    大婚的婚前禮節完成後,皇帝還要顯示他的皇權,一定要在迎娶皇后之前搞個冊封典禮。把皇后從原來一個平民女子搖身變為母儀天下,這樣身份變了才能迎娶。那麼皇帝又要派使節去冊封皇后,迎娶皇后了。派使節之前,也像民間新郎要迎娶新娘一樣,他一定先跟自己的父母打個招呼。

    在皇宮裡,皇帝要向皇太后匯報,也還要有一些儀式的。光緒皇帝就是到慈寧宮給慈禧行禮,告訴她,我要派使節、冊封並且迎娶新娘了,之後光緒再到太和殿,再親自任命使節去冊立奉迎皇后。

    在「納采」和「大征」的時候,皇帝是不出現的。從冊立環節開始,皇帝就出現了。婚前禮時,那些使節出紫禁城是不可以走太和門、午門的,只能從側門出去到皇后家舉行納采和大征禮。

    現在已經進入最關鍵的禮儀程序了,皇帝已經在太和殿出場了。這些被任命的冊立奉迎使就要從太和門、午門出來,走最重要的通道去皇后娘家冊立。接皇后的喜轎叫「鳳輿」,此時在金水橋前隨時待發。

    從冊立奉迎到合巹這個禮儀程序裡,還有跨火盆、跨馬鞍和「坐帳」等,但都是比較小的習俗。

    冊立奉迎使來到皇后娘家,先是冊立皇后。他們帶著皇后的金印、金冊到了皇后的娘家。先把這些東西給皇后的父親,然後太監再到皇后所在西所,向皇后頒發金冊和金印。金印是很沉的,用503兩的金子做成,她接一下作為表示,儀式就算過去了。

    這些內容在慈禧看來是皇家私密,不能讓大家知道,所以整個《大婚圖》裡看不見皇后。

    皇后的印叫「皇后之寶」。上面是漢字的篆體和滿文的篆體。皇后接過「皇后之寶」和皇后金冊以後,等於這個冊立的儀式完成了。接著就把她往皇宮裡頭迎娶。

    現在人們結婚,沒聽說晚上去迎新娘的,但在傳統的習俗裡,是子夜時分迎娶新娘。大家知道「婚」以前是不帶「女」字旁的,就是黃昏的「昏」,實際上是說晚上,這個禮俗,在南方有些地方還流行。一直流傳到唐代的時候,大家覺得那麼黑的天,不太方便,就開始移風易俗,從早晨開始辦婚事,一直到明代都是這樣。但是清代作為滿族統治的王朝,他覺得有些禮節一定要復古,尊重中國最傳統的內容,以顯示自己政權的正統性。所以也是半夜的時候迎娶皇后。皇后坐上轎子那一刻,正好是半夜的子時。

    我們在故宮做展覽的時候,皇后的轎子背景弄得群星閃爍,就是讓大家知道,當時迎娶的時候不是艷陽高照。

    皇后在娘家上轎,此時正在半夜。和民間新娘一樣,她也要頭頂蓋頭。在傳統的婚禮裡頭,新娘一定要避「三煞」,什麼青牛、烏雞這些東西,所以不能直接露面。

    皇后穿的衣服是紅色的,這叫「龍鳳同合袍」,圖案中間是喜字,一邊是龍,另一邊是鳳。這個圖案只有在皇帝結婚的時候用。清代皇帝大婚,坤寧宮洞房裡的被褥、床帳、窗簾等,全都用這個圖案。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