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打破美軍迷夢:死守上甘嶺殲敵1.9萬
1952年的抗美援朝戰場呈現了敵我雙方僵持不下的態勢,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我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以上甘嶺地區(金化以北的鐵三角一帶高地)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代號為"攤牌行動")。此次進攻是由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裡特精心策劃並一手實施的。
為爭奪兩個連的陣地,范弗裡特的「攤牌」輸得肝腸欲斷,「5天就可以達到目的」的豪言壯語成為戰爭史上的又一大笑柄。一年多前還是李奇微眼中美軍「救命恩人」的炮火優勢,在志願軍的智慧與頑強面前低下了頭。
激烈的戰爭過後,人們總會習慣性地回頭。是什麼原因使得炮火弱勢的志願軍勇往直前?美國人沒有算對的牌究竟是什麼?當初「攤牌」的時候,「聯合國軍」可曾算出他們會失敗?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評述志願軍坑道鬥爭
"血嶺"戰鬥和毗鄰的"傷心嶺"上的戰鬥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這些戰鬥需要我們消耗極大的體力,需要我們具有無限的耐心和勇氣。步兵象印第安人那樣作戰,他們在山坡上匍匐前進,吃力地拖帶著自己的步槍、彈藥以及迫擊炮彈。有時,他們還被迫抵近敵人進行爆破,迫使敵人鑽出地下工事。
敵人以東方人所特有的頑強精神奮力加固他們在山上的工事。有時他們深知依靠人力來挖掘從山下的反斜面一直通到正斜面的坑道,以便在遭到空襲和炮擊時能撤離正斜面陣地,躲進空襲火力或重型榴彈炮火力難以打擊的反斜面工事內。敵人構築的坑道有時長達3000英尺。這樣,他們既能迅速躲避轟炸,又能很快向前運動抗擊地面進攻。通常,前斜面的坑道出口都經過精心巧妙的偽裝,必須很仔細地觀察才能發現這些出口。
鐵三角一帶的高地。范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可在5天內實現目標。但第10軍從10月14日發起進攻,在共產黨猛烈抵抗下苦戰了好多個星期,使美國和南朝鮮付出了9000人的代價,共產黨死傷達1.9萬人之多。
在戰鬥於11月18日逐漸停下來時,聯合國軍的陣地只略略有點微小改善,而損失卻太大太大了。直接進攻敵軍主陣地,實現一點有限目標無異於枉費心機。為把共產黨從準備已久的主要防禦陣地引出來,第8騎兵團於10月15日在元山以南約25英里的東海岸進行了一次兩棲登陸佯攻。但共產黨不入圈套,結果這次佯攻遭到了很大失敗。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挽回面子的惡性賭博」
樂觀地准許了范弗裡特"攤牌"的克拉克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沮喪地說:"金化攻勢"是"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回面子的惡性賭博","我們死傷的人數在8000以上,大部分為大韓民國之官兵,得不償失……我認為這次作戰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