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級英雄為何能玩轉全球銀幕 | 陽光歷史

 

A-A+

美國超級英雄為何能玩轉全球銀幕

2016年08月07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6 次

從《蝙蝠俠:黑暗騎士》到「正義聯盟」


蜘蛛人的「黑化」在電影第三集中已經顯山露水,雖然只淺嘗輒止,但也觸目驚心——如果超級英雄變壞,我們會怎麼樣?


有中國觀眾看完《變形金剛》之後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這樣寫:「30歲的人了,可是在電影院裡聽見擎天柱說『汽車人變形』的那一刻,我還是有點熱淚盈眶的衝動。」


這一刻我們意識到自己和那些認為《蜘蛛人2》「再好不過了」(《紐約郵報》語)的典型美國人沒有區別,任何事情只要沾上了童年記憶和成長印記總是格外美好,這個道理放之四海皆准,跟智商或鑒賞力無關。


美國漫畫之於美國民眾,就如《大鬧天宮》之於我們。


有一個容易為我們所忽略的事實就是,近幾年佔據我們視線焦點,橫掃我們院線票房的海外大片多數都改編自美國漫畫——從最近的《通緝令》(Wanted),到婦孺皆知的超級英雄:《超人》、《蜘蛛人》、《蝙蝠俠》、《鋼鐵俠》、《綠巨人》、《X戰警》,再到DVD小資們追捧的《罪惡之城》(SinCity)。


接下來,還會有更多。


小丑其實不死


首映三天,4366家影院同時全天候上映,狂收1.55億美元票房收入,一周之後這個數字推向了3.14億美元之巨,並伴隨著十多項美國影史記錄的被打破。《蝙蝠俠:黑暗騎士》(Batman:TheDarkKnight)成為北美電影史上僅次於《泰坦尼克號》的最賣座電影。


在中國國內,臨近賀歲檔卻有消息傳出,《蝙蝠俠:黑暗騎士》不引進內地影院。


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人能夠預測,如果希斯·萊傑還活著,他的絕世之作是否還能受到品味最刁鑽說話最刻薄的好萊塢觀眾和影評人眾口一詞的狂熱追捧。他的死亡像是宿命一般融入了這部號稱史上最黑暗瘋狂的超級英雄電影裡,讓人傷心又著迷。


在據稱希斯·萊傑生前所接受的最後一次採訪裡,他說:「我無法重複傑克·尼科爾森(在1989年蒂姆·伯頓導演的《蝙蝠俠》中飾演同一角色),但我可以跟他不一樣,所以我決定要演Joker(小丑)。」


現在這個只在冥界和二維空間裡存在著的角色開始了他新的逆襲,10月18日在洛杉磯舉行的「2008尖叫頒獎禮」把「奇幻類影視劇最佳男演員」和「最佳銀幕反派」兩個獎項頒給了希斯·萊傑。這被視為是希斯·萊傑通往2009年奧斯卡之路上的第一步,在他死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蝙蝠俠》漫畫原作中的小丑從來不死,只在消失之後又以陌生人的形象再度出現,為了當壞人而做壞事,極盡想像力之能事,癲狂,而快樂。


一切和懷舊有關


對於原著漫畫,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熟悉。事實上,正當世界各地的美漫迷們喬裝打扮成他們所熟悉的劇中英雄,帶著爆米花,攜著女友,在電影院裡享受紙上風雲人物夢幻成真的那一幕時,中國觀眾面對陌生的情節和主人公,正帶著好奇的眼,四處張望。


相對於好萊塢被公認的多元化和審美高度,美國漫畫在多數中國觀眾的概念裡依舊只停留在迪斯尼系列或加菲貓身上,再就是無窮無盡的肌肉男和大波妹,關鍵詞無非是「單調」和「邪不勝正」。


出於如此誤會,面對美國漫畫電影的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形成一些智商上的優越感: 「反正是不用動腦子的玩意。 」


這種狀況直到《變形金剛》出現才有所改變。如前所述。


1938年6月,超人系列漫畫開始進行連載,引發了第一輪超級英雄漫畫熱。無論後來者如何風起雲湧,作為全球化偶像,超人的地位不可撼動。他被創造出來的那個時期——1938年到1956年——被約定俗成地稱為「黃金時代」。


多達幾百種受到超人形象啟蒙的、擁有超能力的漫畫英雄被塑造出來,又被無情的市場規律去蕪存菁。這些可憐的炮灰角色甚至連臉面都沒混熟就被腰斬,而留存下來的佼佼者就穿越數十年的時空一路走來並締造傳奇,比如蝙蝠俠。


經過1950年代充滿麥卡錫味道的蕭條期,1960年代的美國漫畫產業伴隨著幾個經典的名字重振雄風:這其中就有新興的美國驚奇漫畫公司(Marvel,下稱驚奇漫畫)和神奇的漫畫大師斯坦·李(StanLee)。同時,非主流性的嬉皮漫畫、地下漫畫也在自己的角落桀驁地生存著。


長達幾十年的連載,幾代美國兒童在這些故事和人物的陪伴下不斷成長,並把自己的孩子帶進讀者群。而這些起初只體現簡單化世界觀的漫畫,則在歲月和不同主筆人的改變中漸漸豐富和鮮明,從臉譜化走向複雜化。


走下神壇的英雄


如果我們知道《罪惡之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原著作者弗蘭克·米勒在面對電影工業時候的自負,或多或少會改變對美國漫畫家的偏見。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對好萊塢的改編意圖避之唯恐不及,他曾說:「從一開始我就認為那是不可行的。不是因為電影形式不適合表現這些故事,而是因為就我的理解,電影工業勢必會扭曲我的作品。」直到《罪惡之城》電影版導演羅德裡格斯先自掏腰包拍攝了一段樣片後,弗蘭克·米勒才相信攝影機的力量。


最終,《罪惡之城》以其絕對尊重原著的畫面風格和分鏡運用,成為2005年最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大作。與此類似的,還有2007年的《300》。


《黑暗騎士》本來也是一個讓我們能夠真正領略美漫風情一二的好機會。


如今已經走向成熟的美國漫畫英雄故事,善惡的對峙不再兩級分明,到處充滿灰色地帶,甚至有挑戰傳統認知的意味;主角也從神壇上走下來,深入民間。越來越多英雄開始具有平民化的特點,甚至身有缺陷——比如失明、外形醜陋、身份曖昧。


在美漫裡,超級英雄們不僅要抵抗罪惡的衝擊、成人世界的壓力,也要面臨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同時還在不同的漫畫裡互相客串,延伸出更複雜又具有層次感的故事——他們彷彿我們身邊的人,在同樣的平行空間裡交錯。


代表人物就是被蜘蛛咬過一口的窮困小記者。算不上成功者的蜘蛛人不僅要應付難以經營的感情生活,還要在友情的夾縫中苟延殘喘,有了超能力並未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反而讓自己更疲於奔命。蜘蛛人的「黑化」在電影第三集中已經顯山露水,雖然只淺嘗輒止,但也觸目驚心——如果超級英雄變壞,我們會怎麼樣?


變壞的不止他一個。


在弗蘭克·米勒的筆下,蝙蝠俠作為陰鬱的暗黑英雄,不走尋常路地獲得了大眾,尤其是厭倦高大全形象的讀者們的喜愛。他在法律體制腐朽的哥頓城、令人憎惡的對手以及自己憤世嫉俗和孤傲冷酷的內心中周轉,處處體現著現代人強烈的信任危機和安全感喪失,包括冷眼展望「正義聯盟」中出現叛徒。


在這裡不能不提史上最強超級英雄聯盟——「正義聯盟」。在太平洋彼岸,超級英雄們在漫畫世界裡已組成了「正義聯盟」,然而英雄並不總是惺惺相惜。


蝙蝠俠隨身配備氪星石,目的是為了能夠隨時防範已臻化境的帶頭大哥——超人,而這武器恰恰是這位有點軟弱和輕信的老好人送給他的。而且他設計了一套詳細的謀害「正義聯盟」隊友的計畫,只是為了防止別人可能的變節。


鋼鐵俠終於成為所有超級英雄中最具爭議的一員。他不僅要在未來一手毀掉綠巨人的生活,引起綠巨人對諸路超級英雄的報復,並且將支持政府實行超能人實名註冊這種暫住證制度,與美國隊長(著名美漫英雄人物)等人站在了對立面上,直接導致了美國隊長這個愛國主義標誌的死亡。


蜘蛛人和超人的主人


再回到現實。


美國人在漫畫方面源遠流長。時至今日,美國仍然坐擁動漫產業鼻祖的地位,只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於很多人而言,提起動漫文化已經言必稱日本。這個現象的原因錯綜複雜,除了文化差異和商業因素,美漫在傳播途徑上也出現了嚴重問題,有漫畫愛好者曾經這麼說:「美國隊長不是死在內戰裡,是死在個人電腦前。」


而這一弱點的集中爆發,體現在1996年驚奇漫畫申請破產保護事件上。驚奇漫畫就是蜘蛛人的主人,與超人的主人DC漫畫公司一起佔有了美國漫畫七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在當下《蜘蛛人》系列電影只要出爐就必然斂金如土的時期,我們太難以想像擁有其版權的公司當初竟然需要申請破產。


紙媒與電視電影媒體在傳播載體、途徑、速度和廣度上的差異,經營狀況不善、漫畫銷量疲軟造成了驚奇漫畫的危機。


作為驚奇漫畫最大的競爭對手,DC漫畫由於隸屬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分支,從未因傳媒渠道的狹窄而受困,輕輕鬆鬆就在1978年製造出大銀幕的永恆經典《超人》。


而這正是驚奇漫畫缺乏的制勝元素——通過電影賦予靜止而局限的漫畫形象以更大的活動空間,吸引不愛看漫畫卻愛看電影的成年人,甚至可以電影作為突破口,吸引新生代的中小學生成為新讀者,同時把開始懷舊的中年人重新拉回麾下。


事實上,也正是引入了多媒體全方位的理念才讓驚奇漫畫得以渡過難關。1998年,美國卡通漫畫出版業跌至冰點,收入急劇下滑至3.7億美元。驚奇漫畫在絕境中宣佈改組,拆分為五大領域:電影、版權許可、玩具、漫畫出版以及互聯網。同年,他們與新線公司合作推出了電影《刀鋒戰士》,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2000年,與福克斯公司合作的《X戰警》在全美共取得了1.5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上世紀90年代一度陷入蕭條的美國漫畫出版業,在《X戰警》的帶動下開始復甦。


2002年,《蜘蛛人》誕生,上映3天票房就達到1.14億美元,美國漫畫電影開始引發全球性話題。《蜘蛛人》使美國漫畫業的收入大幅攀升。


驚奇漫畫共擁有4700多名漫畫人物,其中90%以上的知名角色都由斯坦·李創造。他的傑作就包括 《X戰警》、《蜘蛛人》、《綠巨人》等。2002年,斯坦·李年屆80高齡,面對屬於蜘蛛人的電影奇跡,他甚至「為老不尊」地懶得掩飾野心:「毫無疑問,我激動了好一陣子。《刀鋒戰士》是個成功的開頭,從那時起驚奇漫畫開始轉運。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不停地超越,《超膽俠》要超過《蜘蛛人》,《綠巨人》要超過《超膽俠》,然後是《鋼鐵俠》……一部接著一部!」


儘管老對手DC漫畫沒有顯示出像驚奇漫畫那樣銳意進取的上升勢頭,超人和蝙蝠俠仍舊是漫畫電影界舉足輕重的力量。


進入2005年以後,有關 「正義聯盟」也要銀幕化的呼聲不絕於耳,倘若成真,在群像刻畫中必然各自凸顯複雜個性的諸位豪傑,勢必在《黑暗騎士》之後再次迎來一個巔峰。


蝙蝠俠和超人或將同時出現。


很多人都記得電影《無敵浩克》(TheIncredibleHulk)的結尾,幽暗小酒吧中買醉的將軍身邊赫然出現「鋼鐵俠」斯塔克先生衣冠楚楚的身影——兩個月前我們剛欣賞過他鏖戰恐怖分子的身手。「我知道你需要我,」「鋼鐵俠」神秘地說。英雄們之間的愛恨糾葛,遠不止我們目前所見的一句話而已。明年,或者後年,我們該在電影院裡期待什麼?


超級英雄們不可戰勝。他們可以被打敗一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們仍舊蟄伏,屏息靜氣,並且等待時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