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挖出重達2噸「藏寶箱」杭州全城沸騰
裝著從西漢至明朝共10多個朝代、重達2噸的古錢幣這筆錢,少算算也值今天的一千萬 魏志陽/攝
大觀通寶徽宗親筆
人們常說,書法在運用上有三難:篆刻難,書匾難,制錢文難。此三難中方印、書匾還比較容易,而在圓錢上鑄字則要難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趙佶卻「因難見巧」,在錢幣的方寸之間把他自創的「瘦金書」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把書法藝術推上了峰巔。
龍鳳通寶最稀少珍貴
龍鳳通寶銅錢是北方紅巾軍組織首領韓林兒、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時所鑄,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是我國歷史上農民起義軍貨幣的精品。
因為韓林兒很快兵敗,此錢量少,因此珍貴。根據市價不同,在2000元到2萬元之間。
四銖半兩民間鑄錢
這個錢看起來很舊,包裹著擦不掉的土銹。
公元前175年開始鑄造,後來漢文帝劉恆繼位,允許自由鑄錢,規定重四銖,所以叫故「四銖半兩」。四銖半兩因較順應當時的國勢民情,在漢初幣制多變時鑄行。
周元通寶毀佛鑄錢
五代十國時的後周世宗柴榮當皇帝時,銅材緊缺,周世宗便下令毀銅佛鑄錢,但遭到佛教徒和滿朝大臣的反對。可周世宗柴榮才智過人,搬出了「捨身飼虎」的典故,他說:「佛祖說以身世為輕,以利和為急,使其真身尚在,敬利於世,猶欲割截,豈有所惜哉!」此番言論,說得反對者啞口無言,只好服從。
「是真品,品相挺好。不過價錢高、來路不正,我沒敢收。」老吳說,這幾天市場裡錢幣攤兒上來來往往多了一些生面孔,都號稱要出手「西溪古錢幣」。另一位攤主老劉說,這樣的錢幣他見過大約100枚,「恐怕是工人們在西溪工地裡撿拾到的零星錢幣吧。」
上個月在西溪附近挖出來的2噸古錢幣,是杭州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量最大、品種最多、跨越時間段最長的一次考古發現。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文一西路明代錢幣窖藏情況。
挖土機一爪子下去,再上來
黃土夾在銅綠色的錢幣中簌簌落下
2010年12月10日上午,文一西路雙龍村綠城西溪誠園工地裡,挖土機一爪子下去,再上來,爪子裡的黃土就跟著綠色褐色的錢幣一起下來。
「為什麼我說土跟著錢幣下來?因為錢幣太多啦!」工地工作人員老周告訴記者,當時錢幣越挖越多,工人們都傻眼了,「派出所的人馬上趕到,不讓動。中午考古專家們就來了,一直挖到天黑,幾十個麻袋,黑夜裡運了兩卡車走。」
工地自此熱鬧起來,有更多的考古專家、一撥撥的記者、收錢幣的小販,還有看稀奇的老外先後趕來。「當年杭州的城西鄉下,難道就像今日一樣,建設了許多別墅排屋、居住了很多富人嗎?」
不過從挖掘現場看,收藏錢幣的土坑並不十分考究。
裝錢幣的這只超級大皮箱
體積相當於14只航空行李箱
「12月10日中午11:45,我們接到派出所的電話。」考古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西溪對出土錢幣進行搶救性清理。
錢幣裝在一個皮箱裡,皮箱絲絲入扣地埋進長方形土坑,長約1.5米、寬0.7米、深0.6米,土坑並沒有磚砌裝修,埋得也並不深。不過裝錢幣的皮箱超大。按照飛機登機行李箱尺寸55*40*20(均為厘米)計算,這只皮箱的體積至少相當於14個這樣的行李箱那麼大。「皮箱已經支離破碎,我們從殘留的金屬搭襻(連接皮箱蓋子和箱體的零件)、編織物推測出材質,銅錢用合股棉線貫串,棉線都已經變成黑褐色,腐爛斷裂。」
經初步整理,該批銅錢涉及西漢、新莽、唐、五代十國(後周、前蜀、南唐)、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最早為西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鑄的四銖「半兩」,最晚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鑄的「洪武通寶」,前後長達1500多年。以宋代銅錢為最多。
2噸重的古錢幣,總計約五六百貫錢
擱在宋朝,這是一戶平民20年生活費
文一西路明代錢幣窖藏,總共挖出了兩噸左右的古錢幣,堆在庫房,像小山一樣高,大小輕重不等,至少有五六十萬枚。
幾十萬枚銅錢是個什麼概念?
《紅樓夢》第36回寫到王夫人和王熙鳳的一段談話。襲人是寶玉的首席大丫頭,因為她原來是伺候賈母的,所以月錢和金釧一樣,是一兩銀子;晴雯等七個大丫頭月錢是一吊。由於王夫人格外喜歡襲人,決定從自己每月二十兩月錢中拿出二兩銀子一弔錢來給襲人,等於一下子給襲人增加月錢兩倍半。
一兩銀子約相當於兩貫,1貫大約是1000枚銅錢。出土五六十萬枚銅錢,大約五六百貫錢,相當於300兩銀子,跟十萬兩白銀造房子的胡雪巖固然不能相比,但也一定不是普通人家。
《水滸傳》第26回武松給鄆哥五兩銀子,鄆哥心想足夠他父親用三五個月了,可見一兩銀子即2貫錢就夠平民生活個把月。五六百貫是宋朝平民20年的生活費,如果這些錢是一戶人家的全部資產,那麼這戶人家應算比較富裕的殷實人家。
至於今日的價值,古錢幣生意人老吳告訴記者:「幾十萬枚錢幣,現在價值1000萬元是少算算的。」
這批古錢幣引起關注,因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杭州市發現的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錢幣窖藏。且大部分錢幣保存情況較好,製作精緻、錢文清晰,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中國貨幣發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那麼這批古銅錢是何人所藏?收藏這麼多古錢幣的目的何在?其中最具價值的又是哪些呢?
「明代前期,由於銅料匱乏,因而允許前朝舊錢和當朝制錢相同行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恢復使用紙幣期間,錢鈔並行。後期多以私鑄錢為主。1394年,朝廷命所有銅錢不得使用,一律換鈔。」考古所專家說,不過,由於銅錢實價高於名價,民間「金融客」多將銅錢存放起來以備後用,這可能是該批銅錢的入藏原因。
至於入藏時間,推測在洪武廿七年(1394年)至明永樂九年(1411年,明成祖朱棣始鑄永樂通寶錢,又有六年和八年說)之間。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裡收藏的全部是銅錢,沒有鐵錢、金、銀,因此也許是某一位明朝銅錢愛好者的專門收藏。「明代是一個收藏盛行的朝代。」專家說。
另外還有許多猜測,比如富戶喜歡埋錢,好比今日存銀行;比如因為戰亂或禍事,匆忙藏匿金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