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特殊的群體——太監。不過,這些深居宮廷的太監卻並非都是中國人。近日,一篇有關中國歷史上外籍太監的文章通過網絡廣為流傳,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和關注。
深宮之內,外籍太監究竟從何而來?他們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其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趙興元向記者講述了這些外籍太監的特殊身份以及隱藏在他們身後的歷史。
外籍太監多出於政治需要,在本國閹割後,被送到中國
文章講述的外籍太監名叫樸不花,高麗人。據《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全記錄》一書中記載,樸不花在7歲時被淨身送進了元朝的皇城內,從事皇宮內的雜務工作。在朝中的幾十年時間,他從一個普通小太監步步攀升,最終權傾朝野,參與國政。
在歷史上,中國的皇宮內出現外籍太監並不奇怪。曾經撰寫過《歷代太監出身考略》、《太監評價淺議》等論文的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趙興元告訴記者,中國古代和朝鮮的來往一直非常密切。從東晉開始,朝鮮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國王都要受中國的冊封;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國處於政治需要會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其中也包括索要閹人。
因此,像樸不花這樣的人,在本國接受閹割以後,被送到了中國。
古希臘等國也曾有過閹人;但中國歷史上沒有藍眼睛、高鼻子的太監
趙興元介紹說,這些進入中國皇宮的外籍太監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入宮了。因此,他們無論從語言還是生活習慣上都能很快地融入到中國人中,以至於一些歷史書籍在記錄他們的時候,甚至忽視了他們的外籍身份。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外籍太監中,始終沒有一位是藍眼睛、高鼻子。其實,太監並非只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趙興元說,根據史料記載,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國家也都曾出現過閹人;一些受中國影響的亞洲國家,比如朝鮮、印度,也都有太監出現過。
「但是,由於中國從明末開始才和歐洲有接觸,因此沒有出現過藍眼睛高鼻子的太監。」
外籍太監與其他太監地位相同;在當時的對外交流中發揮著一定作用
趙興元透露說,外籍太監在中國的地位和其他普通太監一樣;他們處於社會的最下層,是皇家的私人奴僕,常被人們稱為「災星」、「禍水」。能夠爬上高位、輔佐皇帝的太監,實在是極少數。
其實,外籍太監還發揮著一個特殊的作用。
朝鮮籍太監海壽是明洪武年間李朝太祖李成桂遣送入明廷服務的一員閹人。在知名歷史學者陳學霖所寫的《海壽———永樂朝一位朝鮮籍太監》中提到,海壽曾七次被遣回本國為使者,為成祖向朝鮮國王索取各種物資。而其影響尤為深遠的,是替中國的皇帝向朝鮮索要朝鮮處女,並在其中為成祖選擇妃子。
《明代安南籍太監史事考述———金英、興安》一文中,陳教授也提到,「北京城內之重要古剎寺院,雖系奉敕修建,實際上董其役者主要是太監」。可見,外籍太監在當時中國與番邦的交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對此,趙興元認為,即使是出於政治的考慮,像樸不花等這樣外籍太監在中國歷史上仍舊是極少出現。
明清時期,來中國的朝鮮使節非常之多;清朝時候,每年平均有3個朝鮮使團來中國朝貢,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這些使節由朝鮮的大臣組成。因此,如果當時中國皇帝向朝鮮提出什麼要求,也不需要朝鮮太監做過多的工作。而且根據當時規定,作為太監不能出宮,也不應該參與和政治相關的事情。」
為保證皇室純淨血統出現太監製度
北京有兩處地方曾專為太監閹割
在中國歷史上,早在商代時就已經有太監出現,經歷西週一直到東漢時期形成了完整的太監製度。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趙興元教授就中國歷史上的太監製度進行了介紹。首批閹人
趙興元教授分析認為,太監製度的產生和中國古代的刑法制度有關,比如割鼻子、臉上刺字、剃頭髮、閹割等等。被實施這些刑法的人,基本上都是當時的官吏;而這些人在被行刑以後,還是會留在宮裡工作。於是,當時宮裡出現了一些閹人。後來,王室出於要保持純淨血統的考慮要求宮內的男性必須都是閹人。
因此,可以說太監製度是保持王室血統純潔與我國刑法制度相結合而產生的。
中國的太監在明代最多,當時宮內的太監竟然達到8萬人。清朝有幾千太監,當時宮內有一個專門管理太監的地方叫十三衙門。太監們在宮中主要從事打掃,服侍皇妃起居等工作。而那些武士和護衛只有在貴族出宮的時候才能用上。
「完整」下葬
宮內的太監基本上都是家境非常貧窮的孩子,大多數在十幾歲就進了宮。這些孩子就在進宮前被送到了專門閹割太監的地方,在北京這樣的地方有兩個。
南北長街會計司一個叫「畢五」的人和在鼓樓前方磚胡同一個姓劉的人(人稱「小刀劉」),他們都是祖輩從事太監閹割的。太監的閹割是將整個生殖器割掉。在閹割的時候為了防止尿道長死,於是就在尿道上插一根麥管,等到傷口長好了以後再將麥管拿掉。進入宮裡,這些孩子要拜師傅、要教給他們禮節,怎麼伺候人。
太監從小在宮內生活一直到死。最後他們被埋葬到一個專門埋葬太監的地方;而他們曾經被割掉的生殖器也被用一個假的物品代替,和他們一起埋葬。最後的28名太監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出宮時,宮內的太監是中國最後的太監。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太監製度徹底消失了。
後來,這些老太監聚集在北長街會計司胡同。上個世紀50年代初,那裡還有28名太監,都是六七十歲以上。他們大都羅著腰,看上去很像老太太,沒有鬍子,說話的聲音也尖聲尖氣。
相關知識
太監與政治爭鬥
中國歷史上曾有太監參與朝政,甚至太監專權的現象發生。
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趙興元教授告訴記者,太監集團很容易得到鬥爭集團的信任。皇帝在同其他政治集團鬥爭的過程中,尤其是小皇帝,生在宮中、長在宮中,他最熟悉的人只有太監。因此,當他需要有一個打擊外戚的勢力時,太監集團便是最值得信任的。太監掌權的現象由此出現。
為了避免明朝太監專權的歷史重演,清朝皇帝曾下有一個禁令,「明朝太監,專擅威權,干預朝政,開廠輯事,枉殺無辜,出鎮典兵,流毒邊境,甚至謀為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頌德,以致國事日非,覆敗相尋,足為鑒誡,順治告誡他的後世子孫,要以明朝太監為鑒戒」。
所以,清朝規定太監最高不能過四品,不能交往外臣,不得干預朝政。
附錄:與皇后「青梅竹馬」的第一外籍太監
有關太監的一些稱謂、來由等等,我已在前面的博文中有所闡述。本文所要介紹的這位,差不多算得上史上最為特殊的太監。他是中國的第一個外國太監,更離奇的是,他竟會與皇后「青梅竹馬」。入宮後,
權傾一時,禍亂朝綱,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一個中國幅員最為遼闊的封建王朝的崩解。
樸不花,自小生活在高麗京城(今韓國漢城)。其父早亡,母親改嫁後,頗受歧視和虐待。奇洛爾是他的鄰居,對他十分同情,二人常在一起玩耍。奇洛爾天生麗質,而且聰慧乖巧。後來進宮後,樸不花即被閹割為太監,誰曾想,這個出身卑賤的太監,卻在以後的日子裡,於朝廷內外掀起驚天駭浪。
他們倆在元文宗至順三年一同被擄掠,並進貢到元都燕京。當時樸不花九歲、奇洛爾七歲。到元至正二年的時候,樸十九歲,遷升為「小黃門」。奇洛爾因其美貌與聰穎升至「第二皇后」。不久,奇洛爾將樸不花調到她的宮內,二人感情可謂「如膠似漆」。憑著和皇后的「火熱」關係,樸不花順風順水,很快升至榮祿大夫,兼職資政院,資政院相當於現今的財政部,乃天下第一肥差,樸不花乘機大肆收斂錢物,積銀無數。
至正十八年,出現史所罕見的大饑荒,皇后推薦樸不花給順帝,讓他到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去賑災。樸不花卻趁機大肆漁利,將災情視而不見。地方官員憤恨,於是上疏皇上奏明彈劾,然而,奏折到了京城就被奇洛爾給壓下,皇帝根本看不到,而且在她的蠱惑下,參與彈劾的官員卻被詔令免職。
奇洛爾被封皇后的次年,就生下太子。至正十八年,元順帝忽然對政務興趣全無,奇洛爾和樸不花勾結,很快把軍政大權全部攬於太子懷抱。並推舉奸佞小人搠思監做宰相,樸、搠二人內外勾結,狼狽為奸,禍亂朝政。當時民間起義此起彼伏,二人卻隱瞞不報,作威作福,一時間宮廷裡烏煙瘴氣,朝綱盡毀。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曾率先奏劾樸、搠二人,緊接著彈劾的奏折紛至沓來,然而,元順帝卻大為惱火,一氣之下將這些大臣統統廢黜,正直之士見此情形,來了個集體罷官。太子深知這樣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向順帝陳述利害,為了平息眾怒,命二人辭官。然而,二人仍然大權在握。資深御史老的沙見此情形身為惱怒,在朝堂上嚴厲斥責太子,太子心理窩火,回去後白這事告訴了他的母后。奇洛爾於是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很快老的沙被封為雍王,並被命回蒙古老家。
老的沙途徑大同,留在索羅帖木兒營中,樸不花趁機陷害,說二人謀反。順帝於是下詔免除索羅帖木兒的軍權。索本是皇族後裔,世祖時其祖上屢建奇功,其父死後,承襲爵位,總領河南等地的三軍,而且他本人驍勇善戰。詔書來到後,他知道又是樸、搠二人搬弄,拒不奉召。虞宗王也聯表指斥樸、搠。這下事情鬧大了,迫於內外壓力,皇帝下詔免除二人職務並發配出京。
然而,事實上二人並未出京城,次年,索羅帖木兒得知這一消息,大為震怒,於是發兵包圍京師,並揚言,不交出二人決不退兵,順帝看大事不妙,無奈將二人交給索羅帖木兒處置,樸、搠隨即身首異處。
樸不花死後不久,在至正二十七年,元帝國即轟然潰塌。
如同歷史上其它禍亂朝廷的太監一樣,樸不花雖然顯赫一時,但終落得悲慘下場,也終究逃不過歷史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