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周復:國軍在中原抗日前線的精神支柱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周復:國軍在中原抗日前線的精神支柱

2015年12月2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27 次

  周復,字旭人,乳名紅仔,1900年4月24日生於江西省臨川縣湖南沙湖周家村。父親周石麟,種田為生,為人忠厚。母親鄧氏,勤勞賢慧,生6男1女,因家貧,5個兒女相繼夭折,只剩下周復及小弟。周復8歲時,父親病故。12歲讀完4年私塾即經人介紹入縣城義豐糧行當學徒。15歲學徒期滿轉到豐太糧行幫伙。周復聰明能幹,頗得老闆器重,常往來於臨川與南昌、上海等城市之間,漸開眼界,樹立起從軍報國的思想。

  1924年,周復棄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期間,先後參加東征陳炯明和討伐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戰鬥,立下戰功,初露鋒芒。1927年,改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1931年創辦亞東新聞社,任社長。同年被選為南京市黨部常務監察委員。不久東渡日本,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讀書,繼轉明治大學清科深造。

  周復在軍校以文才和有政治眼光見長,受到同僚推崇,也引起蔣介石的注意。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周復罷讀返國。當時蔣介石已下野,為了東山再起,並擴張自己的政治勢力,蔣介石於2月間秘密召集黃埔心腹幹部籌備成立醞釀已久的「三民主義力行社」(即「蘭衣社」),周復作為蔣介石親信之一受到召見,在其官邸集會10餘次。3月1日「三民主義力行社」正式成立,蔣介石親任社長,周復任檢察會檢察,並負責全社中央幹事會工作,成為蔣介石心腹干將之一。由於工作得力,蔣介石甚為喜歡。1935年被委以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特派員重任,負責推動南京黨務工作,至抗戰爆發。

 

  七七事變爆發後,周復立即投入抗日禦侮鬥爭。頭兩年,他擔任國民政府軍第一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轉戰於中原抗日前線。1939年調任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國民政府認為魯蘇戰區遠處敵後,對敵偽的政治鬥爭應與軍事鬥爭並重。為配合這一需要,特調周復任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亦兼任戰區特別黨部執行委員會書記長、幹部訓練團教務委員和山東省政府委員等職。周復到任後,身體力行,迅速開展工作。戰時他親赴前線,指揮督戰。平時則組訓民眾,擴大宣傳。並創辦《陣中日報》,激勵士氣。工作中,他敢冒人不敢冒之險,處人不易處之境,因而深受官兵愛戴,成為戰區精神支柱。魯蘇戰區幾次遭日軍猛烈攻擊,始終屹立不動,這與周復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

  1941年11月,日軍華北方面軍糾集10萬餘人,由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統一指揮,分3路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再次大舉進攻,企圖消滅魯蘇戰區部隊和這一地區的八路軍。當時,日軍包圍區內,魯蘇戰區司令部直接指揮的部隊只有2個師,不過2萬餘人。堅持戰鬥10餘天後,司令部轉移到莒縣、日照山區。1942年8月,日軍於夜間秘密出動,突然包圍莒縣東15公里坪頭的魯蘇戰區司令部。總司令於學忠聞訊後,即和周復一起率部搶在日軍包圍前突擊脫險。8月20日,日軍又將戰區主力軍第一一三師防區唐王山、擂鼓山一帶包圍。激戰兩晝夜,魯東戰區部隊殲敵200餘人,突出重圍。周復再次化險為夷,率政治部遷至安丘西南鄉董家宅村有子山。

  1943年1月18日,新編第四師師長吳化文率全師及保安第一師叛國投敵。魯蘇戰區兵力驟減,戰局日趨嚴峻。2月17日,日軍2萬多人在吳化文的偽軍配合下,開始對安丘西南城頂山地區「掃蕩」,周復率領的政治部不巧疏散到城頂山。20日凌晨,城頂山被日軍包圍。吳化文偽軍熟悉地形,設下疑陣:在各山頭燃起火堆,虛懸旗幟,故作疑兵;在山溝要道,則佈置多層兵力,伺機伏擊。駐守城頂山上的國民黨軍第一一三師第六七八團在堅守一段時間後,與日軍短兵相接,戰鬥異常激烈,殺聲震天。第二天,第六七八團寡不敵眾,傷亡過半,師部只好下令分頭突圍。周復不顧個人安危,首先帶領數十名敢死隊員向山下衝殺,至城頂山東北崗半山腰張家溝村時,胸部不幸中彈。他強忍劇痛,繼續指揮突圍,直至犧牲。彈雨槍林之下,戰士們將周復遺體搶回,戰後安葬於附近的緒泉村。

  周復陣亡的消息傳到重慶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周復為陸軍上將。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周復為革命烈士。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