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建軍80週年而舉辦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展出了了十大「開國元帥」的照片,其中包括以往在公開場合較難看到的林彪的照片。 中新社發 李巖 攝
1971年「9·13」事件後,關於林彪裝病不願出任志願軍統帥的說法盛傳一時,不少著述也是這樣寫的。比較早的,如《聶榮臻回憶錄》對此是這樣記述的:「毛澤東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去朝鮮指揮志願軍,可他害怕,托詞有病,硬是不肯去。」[1]《毛澤東傳》的記述是:「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辭。」[2]直至目前,一些著作和文章仍持這一說法,說林彪是「稱病不能帶兵出征。」 [3]那麼,事實如何呢?
(一)
毛澤東確實考慮過由林彪出任志願軍統帥的問題。據當時林彪的司機楚成瑞回憶,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概九十月份,林辦工作人員曾接到通知,準備入朝。「當時我們都換了新軍裝,但沒有什麼標誌,毛巾上、水壺上都沒有字。林彪家裡也準備,換了住處,還換了一些不宜出國的內勤。」[4]不過,毛澤東起初在考慮由誰統帥志願軍入朝作戰時,並非只考慮林彪一人。經中央軍委批准,由軍事科學院編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說,最初首先考慮的是粟裕或林彪,後來改為彭德懷。[5]有文章說,由誰掛帥這個問題是1950年10月2日下午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來的。會議開始後,毛澤東首先發言,說「先討論兩個迫切問題,一是出兵時間,二是由誰掛帥。」關於由誰掛帥,一開始有的同志考慮到粟裕,但此時他在青島養病,前幾天還托羅瑞卿帶信給毛澤東,信中談到病情很重。幾位常委認為林彪合適,林彪不僅「不大贊成出兵」,「而且稱病推辭」。最後,毛澤東經過反覆考慮,認為「還是彭老總最合適了」。這一建議,得到了常委們的一致贊同。[6]有的著述的記載與此稍有不同。按《林彪的這一生》的說法,考慮粟裕或林彪掛帥是這次會議之前的事,情節卻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一是它由毛澤東在這次會上回答高崗的問話中述及的,二是多一段故事,毛澤東透露,前段日子又找林彪談過,與他講了出兵的意義、有利條件和對付美帝國主義的對策,可林彪說他每晚失眠,身體虛弱多病,怕風、怕光、怕聲音。毛澤東說:「哎呀呀,他有這三怕,怎麼率兵打仗呢!」[7]寫得惟妙惟肖,如臨其境。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儘管這些記述有差異,但林彪和粟裕均不能掛帥出征是一致的,粟裕有病在身是事實,而林彪有病則空口無憑,這也是一致的。
從目前看到的一些史料判斷,林彪當時確實有病,而且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林彪就有病在身。據楚成瑞回憶,林彪長期失眠,解放戰爭後期發展到頭疼,而且「越來越厲害,一疼起來,頭直晃,只好用一條小毛巾捂著頭使勁揉」。1950年初,林彪住在漢口,為了恢復健康,先是在院子裡騎單車,後是外出打野鴨子,進行鍛煉,但效果都不明顯。由於病情加重,只好請示中央,離開前線到北京治療。楚成瑞清楚地記得,林彪一行離開漢口赴北京的那天是1950年3月13日。這時,林的「毛病主要是怕冷和消化不好,後來走路也感到困難了」。有一次從毛澤東那裡回來,下車只走了十幾米,他就沒勁了,只好由警衛員背到屋裡。[8]可見林彪當時病情不輕,更不是裝的。時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土改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局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也說,1950年初,在北京開會返回時,還與劉建勳繞道濟南,看望正在那裡養病的林彪,並向他做了匯報。[9]林彪時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一書則明確指出,林粟不是因為害怕不肯去,而是因為「林彪和粟裕均有病在身,不能掛帥出征」[10]。該書的說法應該是可信的。據介紹,「為了反映歷史的真實,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在幾十年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基礎上,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組成了精幹的編寫機構,大量收集和研究了有關國家的歷史檔案資料,廣泛吸取了國內外關於朝鮮戰爭的最新研究成果,走訪了許多親歷重要戰役戰鬥的當事人,經過4年多的悉心撰寫、嚴格評審、精心編校」[11]。
(二)
在許多涉及這段歷史的著作和文章中有兩個引人注意的現象,頗為有趣。一是對粟裕有病不能帶兵出征一事不提,只講林彪;二是突出林彪反對出兵。
《毛澤東傳》是這樣寫的:「10月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辭。毛澤東便決定派彭德懷掛帥出戰。」[12]事實上,毛澤東在1950年9月3日給高崗的電報中已經明確說:「林粟均有病,兩蕭此間有工作,暫時均不能來,幾個月後則有可能」[13]。早在當年7月初,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由周恩來主持召開會議,研究保衛國防、組建東北邊防軍的問題。會議曾做出決定,由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14]。這表明,第一,毛澤東不僅確實考慮過由林彪率兵入朝的問題,而且也確實考慮過粟裕;第二,至少在10月2日下午書記處會議之前一個月,毛澤東已經瞭解林彪和粟裕有病,幾個月內由他們中任一人率兵入朝的想法不能落實。關於毛澤東點將要粟裕擔負抗美援朝指揮重任的經過,《粟裕傳》有比較詳細的記述。大致經過是這樣的:7月初的中央軍委會議作出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的決定後,毛澤東派陳毅向粟裕傳達,明確要求粟裕擔負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這時,粟裕患有高血壓、腸胃病、美尼爾氏綜合症,面對中央的決定,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怕頂不下來誤了大事。因此,他向毛澤東提出,是不是可以考慮另外的同志。毛澤東仍堅持要粟裕去。粟裕即著手準備,不料病情日益加重,不得不向毛澤東請假治療。7月14日,經中央軍委、華東局批准,粟裕到青島療養。半個月後,病情仍無好轉,粟裕心急如焚。8月1日,他特地托到青島的羅瑞卿帶信給毛澤東,報告心情和病情。毛澤東於8月8日覆信,讓粟裕安心休養。1983年4月,粟裕在毛澤東的來信上親筆寫了說明,「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因我的病經久未癒,後來改由彭德懷去擔任了」[15]。朝鮮戰爭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7月初軍委即作出粟裕在東北邊防軍的任職決定,由此看來,林彪只是沒有上場的「替補」。
林彪這個當年沒有上場的「替補」,後來在一些涉及這段歷史的著作和文章中卻成了一個主要角色。有人援引不少資料對「毛澤東四下決心出兵參戰」的來龍去脈作了詳細介紹,其中3處提到林彪反對出兵可作一例。文章是這樣記述的:10月1日,毛澤東收到金日成的一份告急電報,連夜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到 10月 2日凌晨2時,首次做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決定。散會後毛澤東立即給高崗發電,要他即刻來京參加會議,同時擬派林彪任志願軍司令員,率軍入朝。但是,10月2日下午,中央書記處開會商討如何出兵時,又出現意見分歧,林彪極力反對出兵,他以美軍一個師擁有數百門炮,我軍一個師只有十幾門炮,且沒有制空權為理由,不但不贊成出兵入朝,還借口身體欠佳,不願當志願軍司令員。5日上午9時,毛澤東委託鄧小平去北京飯店接彭德懷來中南海談話。當談到志願軍司令員人選時,彭問毛:「林彪現在怎麼樣呀?」毛澤東手一揮說:「不談他,不談他,他這個人打起仗來,謹慎有餘,膽量不足。我起初確實提到他,他對東北熟悉,四野十三兵團又在那裡,可他懼怕打不贏,又借口身體欠佳,不願擔此重任。」10月6日周恩來向中央軍委傳達黨中央出兵朝鮮的決定,部署各項準備工作,林彪在會上又提出不贊成出兵,他認為:為了拯救朝鮮而把中國打爛不值得,因我裝備太差,與美軍作戰沒有勝利把握,美國可能用原子彈或大規模空軍襲擊中國大陸,因此最好不出兵,如果一定要去,就採取出而不戰的方針,屯兵於朝鮮,待機行事。周恩來批評了林彪,強調出兵援朝已定,現在是研究如何執行的問題。[16]中央決策層當時在出兵問題上意見不一,是事實,也很正常。據權威著作介紹,10月4日下午,在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並擺了理由。5日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仍有兩種意見[17]。這些該文都提及了,還指明「有的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但究竟誰主張不出兵,誰主張暫不出兵,最好不如何如何這句話是誰說的,都大而化之了。經中共中央一致通過並批准的中央專案組1973年7月10日《關於林彪反黨集團反革命罪行的審查報告》稱:「林彪夥同劉少奇反對毛主席抗美援朝的英明決定,並拒絕到朝鮮作戰」[18]。從這份文件看,劉少奇也反對過出兵。當然,根據經驗,像這樣的文件未必可信。而文件中沒有說明林彪拒絕到朝鮮作戰的理由,則給了人們很大的想像空間。
(三)
現在有一個問題,即如何看待聶榮臻的回憶?
聶榮臻的女兒聶力說,關於林彪的問題,是聶榮臻寫回憶錄時無法迴避的話題。因為「他和林彪前後共事達五六年之久,應該說是比較瞭解他的」。聶力坦言:「父親在寫回憶錄時,如何寫林彪,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林彪屬於歷史上必須否定的人物,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他也有長處,首先他有很多戰功,也是個有本事的人」,「每到關鍵時候,毛澤東就會想到林彪。」據聶力介紹,「面對複雜的林彪,面對複雜的歷史」,對於回憶錄的寫作,聶帥「定下的指導思想是:林彪的長處糅合在歷史進程中,分散開來寫,免得寫集中了,有『歌頌』他之嫌,他的短處、錯誤一小部分也是分開來寫,大部分集中來寫。這就有了成書後的一節:關於林彪的幾個問題」。儘管聶帥在如何寫林彪這個問題上花費了相當的心思,回憶錄出版後,仍有些讀者給他寫信,說聶帥沒有實事求是,林彪出事了,你就把林彪說成一無是處,林彪壞,是後來壞。聶力分析:「也許,林彪的幾個問題也糅合在歷史進程當中來寫就好了,集中起來寫,似乎給人一個印象:聶帥不實事求是,光說林彪的壞話。」[19]
那麼,排除記憶方面的因素,聶榮臻關於林彪問題的回憶是不是都實事求是了呢?聶力說:「那是八十年代初,政治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開放,能夠寫到這個份上,也有讀者說,已經比較實事求是了。」[20]聶力借讀者之口,也沒有把話說滿。就林彪托詞有病一事,聶帥在回憶錄中感歎道:「奇怪得很,過去我們在一起共事,還沒有看到他怕死到這個程度。」[21]可見,他的回憶不是隨意的。聶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參與了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輪換等工作。就此而言,他的回憶應該是比較權威可靠的。然而,究竟當時他所瞭解的情況就是如此,還是另有原因,如為了與某些說法統一口徑才這樣寫的,現在還難以推測。
其實,許多回憶並不可靠,特別是時間比較久遠的一些回憶。比如,林彪當時因病去了蘇聯療養,這沒見到什麼爭議,但他是什麼時候去的?說法就五花八門了。歸納起來,一種可稱為「之前說」,即是在1950年10月8日周恩來秘密訪蘇之前;一種可稱為「同行說」,即是與周恩來一同去的。楚成瑞回憶,林彪去蘇聯治病和療養是1950年9月,1951年10月回國[22]。據林伯渠的女兒林利回憶,林彪去蘇聯療養的時間比這還早。1951年5月初,林利作為翻譯陪王稼祥去見斯大林,當時她親聞斯大林對王稼祥談及林彪在蘇聯治病的情況,說「醫生反映,林彪似無必要繼續治療。」作為背景,林利在回憶錄中介紹:「約一年前,即1950年上半年,林彪偕妻子兒女來蘇聯治病。聽說,他在蘇治病期間根本不聽醫生的話,自己整天翻閱一本從國內帶去的醫書,自行其事地吃藥。蘇聯醫生大概覺得很為難,便向上面反映了。」[23]林利關於林彪赴蘇治病的時間只能作為一種說法,可信的程度不好說,因為她與其人其事畢竟沒有密切的關係。當年作為翻譯隨周恩來一起赴蘇的師哲的回憶應該更可信一些。據師哲回憶,1950年10月8日周恩來秘密訪蘇時,「因緊急而又機密的關係,總理只帶了我和機要秘書康一民同志。那時林彪正在莫斯科養病」。我們「到達莫斯科後,總理立即同林彪取得了聯繫。」[24]按這一回憶,周恩來一行共3人,林彪又不是一般人物,正常情況下他是不應該記錯的。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的洪學智在回憶錄中的一段記述也能印證「之前說」。據洪學智回憶,彭德懷當時向他們介紹的情況是,他是10月4日上午被北京突然派來的飛機接走的,下午4點多鐘到中南海,參加政治局正在進行的討論援助朝鮮出兵的會議。第二天,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並決定他去朝鮮。彭總轉述毛澤東對他講的話說,「主席講:『原來是想讓林彪去的,他對4野部隊熟悉,可是他說病了,去蘇聯治病去了,所以想讓你去。』」[25]如果這一記述特別是對毛澤東講話的記述基本準確,則在周恩來赴蘇之前林彪已經在那裡療養是沒有問題的。但據康一民回憶,隨同周恩來去蘇聯的「有林彪、葉群、作為翻譯的師哲同志和作為機要秘書的我」[26]。兩個當事人偏偏推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根據檔案材料記載,10月5日林彪在京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27]。這說明,楚成瑞、師哲等人的回憶並不準確。那麼,聶榮臻的回憶會不會也不準確呢?
(四)
再一個問題是,毛澤東當時對林彪的病是如何看待的?換言之,毛澤東是不是認為林彪在裝病?是不是如有的著述所說對其「失望、不滿和無可奈何」[28]?
恐怕不能這樣說。一來林彪從南方來到北京治療肯定是中央同意了的,且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毛澤東不可能不知道。到北京後,林彪基本不外出,「有時出去,就是去毛澤東那裡」[29],毛澤東能不知道他有病?二來此後毛澤東對林彪的信任未受絲毫影響。1951年底,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3次會議增補林彪等為中央軍委副主席;1959年,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打倒彭德懷後,讓林彪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到了「文革」,毛澤東又把他確立為「接班人」,而且寫入黨章。正如聶力所言,「這充分說明,林彪在毛澤東眼裡,是堪當大任的,他一度是毛澤東最信任的人。」[30]抗美援朝是當時黨和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認為林彪是裝病,那麼毛澤東在此後還會那麼信任他?
林彪因病或裝病不能帶兵出征這件事,在抗美援朝這幕威武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大劇中,不過是一段很短小的插曲,然而它包含的歷史和現實的元素卻十分豐富。通過對諸如此類小插曲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不同版本的解讀,人們可以看到故事本身和附著在這個故事上的本來不屬於這個故事的很多東西,如歷史真相的撲朔迷離,如學界風氣的浮躁不實,等等,可謂「窺一斑而見全豹」,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 (朱健)
註:
[1] [21]《聶榮臻回憶錄》下,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第736頁,第736頁。
[2][12][14][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頁,第114頁,第108-109頁,第118-119頁。
[3]何明、羅鋒編著:《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頁。
[4] [8] [22][29]蔣霞:《我給林彪治「怪病」——訪離休老戰士楚成瑞》,見陳明洋編:《當年事》,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頁,第102-103頁,第103頁,第102頁。
[5] [10]轉引自楊奎松:《評<抗美援朝戰爭史>》,《史學月刊》2001年第6期。
[6]羅元生:《抗美援朝:毛澤東點將彭德懷掛帥朝鮮的前前後後》,《黨史博采》2003年第2期。
[7][28]少華、遊胡著:《林彪的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306頁,第305頁。
[9]《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制變革重大決策記實》修訂版,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頁。
[11]麻光武:《<抗美援朝戰爭史>評說》,《解放軍報》2001年10月18日 第7版。
[13]轉引自薛奇:《高崗、林彪是否反對出兵抗美援朝?》,《軍事歷史》2000年第4期。
[15]《粟裕傳》編寫組:《粟裕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版,第853-856頁。
[16]馮都:《毛澤東與抗美援朝》,《黨史縱橫》2000年第10期。
[18]《「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1988年10月·北京,第18頁。
[19] [20] [30]聶力:《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見新浪網讀書頻道:「你的回憶錄我看了三遍。」(2)。
[23]林利:《往事瑣記》,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頁。
[24][26][27]轉引自熊華源:《抗美援朝戰爭前夕周恩來秘密訪蘇》,《黨的文獻》1994年第3期。
[25]洪學智:《抗美援朝戰爭回憶錄》,《中國集體經濟》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