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全球正面臨嚴峻的糧食危機
在中國的一家電子工廠,牆上放碗的架字空蕩蕩,裁員的信號已經發出,許多工人回到鄉下。雖然食品價格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而下跌,但專家們說,糧食危機遠未結 束。
中國佛山自來水廠的員工在為好運氣乾杯,這是一場3,000人參加的宴會,酒席上有13道菜。這盛宴可以見證廣東省新的財富地,這裡曾經以貧困而著稱。
埃塞俄比亞
對以為法裡族母親來說,這個難民營裡的高粱粥缺乏蛋白質和脂肪,她根本無法有足夠奶水來哺育她營養不良的兒子。為逃避戰爭和乾旱,成千上萬的法裡牧民已經從附近的厄立特裡亞逃到這裡。
我們總認為吃飯和呼吸、行走一樣是最自然最簡單的事。當我們大快朵頤的時候,我們忘了正在吃的是雙份全球一體化大餐。我們吃的牛肉來自於愛荷華州, 但那頭牛可是吃內布拉斯加州的玉米長大的。我們吃的葡萄產自洪都拉斯、橄欖油出自西西里島,所有的蘋果汁全部來自中國而不是華盛頓州。在現代社會,我們只要購買就可搞定一切食物。我們忽略其他,關注的只是物價上漲。而這樣做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是。去年飛漲的食品價格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從2005年到2008年夏天,小麥和玉米的價格翻了三倍,大米價格更是漲了五倍,這在20多個國家引發了食品騷亂,更有750多萬人因此而陷入貧困之中。但是這次價格暴漲並非因為以往短期糧食匱乏的原因,而是發生在全球糧食豐收之年。這是由於過去十年中,全球的糧食消耗速度超過了生速度產。而在連續多年下滑後,2007年的全世界糧食庫存只夠全人類維持61天,儲備量是有史以來的倒數第二。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總幹事喬吉姆•馮布勞恩表示:「農業生產率每年只有1%到2%的增長,遠遠跟不上人口增長和對糧食需求量的增加。」 高糧價是需求超過供給的首要信號,它告訴我們糧食已經無法周轉了。這種通貨膨脹對這個星球上最貧困的10億人來說是致命打擊,因為他們通常用收入的50% 至70%購買食物。 儘管糧價因經濟危機而有所下跌,但與歷史記錄相比價格仍舊較高。而且糧食低儲備、人口增長和產量增長持平等問題依舊存在。而像炎熱季節延長、水源缺乏等氣 候變化,更有可能使糧食減產,給這場危機雪上加霜。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現在,馮布勞恩和國際農業研究協商小組的同事們正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到本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專家說,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反覆耕種,爭取 2030年的糧食產量達到目前的2倍。 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綠色變革。 很早以前,阿拉伯和中國的學者已經注意到了人口和食物資源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每當糧食供應平穩,人口數也會最終穩定下來。但是一直到18世紀末,才由英 國學者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解開了這兩者之間確切的關聯機制。他指出人口的增長速度是成幾何指數,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話,人口數每25年會翻一倍;而 農業生產呈線性增漲,速度要緩慢得多。這是一個人類永遠無法逃脫的生物陷阱。 1798年,他在《人口原理》中提到:可以通過節育、禁慾、延遲婚姻等主動方式或戰亂、饑荒和疾病等被動手段加強對貧困人口的控制。他主張只救濟最貧窮的 人而不是所有貧困者,否則只會鼓勵更多貧困人口的出生。馬爾薩斯的這種言論受到諸多批評,他或許是歷史上遭詆毀最多的社會學家。
英國的工業革命和農業開荒使糧食數量的急劇增加,馬爾薩斯理論旋即被掃進垃圾堆。但是從1950年到今天,人類經歷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暴漲。不過由於糧食生產方式的改進,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能吃得上飯。
中國人喜歡吃豬肉,而且消費量很大。1993年至2005年,中國人均的豬肉消費量上漲了45%,人均年消費量約24至35公 斤。近年來,中國家畜飼養農場激增,餵豬飼料是高科技混合物玉米、大豆粉和能使豬快速增長的添加劑。隨著越來越多的糧食已改為牲畜飼料和生產汽車的生物燃料,全球每年的穀物消費量已從1960 年的8.15萬噸上升到2008年的21.6萬噸。有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單是用於生物燃料的糧食消費從每年的 2000萬噸增至5000萬噸。中國用於餵養生畜的飼料缺口大部分都通過進口美國或巴西的大豆來填補。
世界上有10億人的生活費不足一美元。在孟加拉國北部,Mahabbat Ali Sheikh 每天到Shaghata集市為家人購買大米。糧食危機使得7500萬人陷入貧困,這裡從來都沒有廉價食品。
在馬尼拉附近的村莊裡,一小口米飯和煮熟的牛肉是Marylyn Tolentino和一家7口的全部晚餐。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去年主要大米生產國的出口禁令使它遭受重創。去年,主要大米生產國推動米價上 漲超過了60%。Tolentinos全家屬於菲律賓大約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這意味著,他們用大約70%的家庭收入來購買食品。
孟加拉國北部蘭格普,在一個小工廠處理水稻過程中蒸汽上升。在2007年和2008年,在這一長期缺糧的國家,大米的穗花和其他食品的價格上漲,造成了650萬饑民,約佔全國人口數的65%。
有專家預測:未來20年,當中國人口達到15億的時候,他們還需要再多養2億頭豬才能滿足需求。到2050年,預計世界肉類消費量將增加一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糧食。
這已經不是人類第一次面對糧食危機。不過只是又一次的重蹈覆轍。
1943年,有多達400萬人死於孟加拉饑荒。在隨後的20年裡,印度不得不進口數百萬噸的糧食養活人民。 在二十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迎來了綠色變革。美國植物育種學家諾曼•博洛格和印度農業學家合作在旁遮普省種植了高產小麥品種「奇跡」。到了1970年,當地農民獲得了兩倍的豐收。新的小麥品種迅速傳遍亞洲。印度其他糧食短缺省份90%以上的小麥供應是依靠旁遮普省和以及它鄰近的哈里亞納省。但是博洛格的綠色變革並不是今天概念中的綠色環保。大量的合成肥料和殺蟲劑的使用破壞了當地的原生態壤土,出現了當地人因患癌症死的情況,甚至有農民無法忍受購買化肥和殺蟲劑的高成本債務而自殺的事件。
當然,也有土壤學家認為這是濫用技術、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過度灌溉造成的,而不是使用綠色技術本身造成的問題。許多農學家和農民認為,解決目前糧食危機的辦法就是進行第二次綠色變革。因為我們掌握了新基因技術。
可是問題是,綠色變革從哪裡開始呢?
馬拉維是非最貧窮國家之一。世界銀行資助該國最貧困的農民購買種子和化肥。結果接下來兩年,當地農民獲得豐收。事實上,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向貧窮飢餓地區投資農業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尋找新的綠色變革策略。遺傳突破,將使弄作物不再依賴於灌溉和化肥。有些人稱之為農業生態學或持續農業,其創新基本思想是:不能只注重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還要考慮到環境和社會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新的氣候研究表明,本世紀末,極端熱浪很可能成為席捲熱帶和亞熱帶。喜馬拉雅冰川很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最壞情況可能是,到2030年,南亞的糧食產量下降10到15%。而南部非洲的情況是更可怕。最糟的可能是,某個缺水和糧食匱乏地區的所有主要重要農作物產量會下降30%到47%。
現在,每一秒鐘就多出2.5張要養活的嘴巴。這使我們不得不回到馬爾薩斯理論。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人口研究血教授提姆•戴森認為:「馬爾薩斯的理論和亞當斯的《國家財富》第一卷的理論並沒有什麼不同。人們都認可,人必須依靠資源生活。但是社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資源的能力最終是有限的。 」 戴森教授說,馬爾薩斯認為「預防性控制」可能是規範人口更重要的方式。勞動力增後多,勢必會使工資降低,這又使人們推遲婚期。而推遲結婚又降低了生育率, 這同樣能很好的控制人口。現在已經證明,在工業革命前的300年間,正是這個基本機制規範了西歐的人口。
正如馬爾薩斯所言,從他的時代到今天,地球人口數翻了七倍。但是,飢餓、饑荒和營養不良仍糾纏著我們。 最終,人口和資源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那種認為我們可以永遠持續增長的想法是非常荒謬的。
Brian和Cindy Wiegand夫婦和他們的兒子Colt調查去年夏天密西西比河洪水毀損他們愛荷華耕地的情況。當時有幾百萬英畝的土地被淹沒,4萬居民流離失所,85個 州的99個縣列為災區,愛荷華農業經濟損害估計超過20億美元。洪水造成農作物的損失,使玉米價格超過800美元/蒲式耳,2005年價格的三倍。
自2000年以來,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法爾地區一再發生乾旱,甚至連駱駝夜死於乾渴和飢餓中的。兒童基金會最近的報告估計,2009年,在埃塞俄比亞將近有50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
巴西
在馬托格羅索州,農民縱火使森林燃起熊熊火焰。自2000年以來,那裡的熱帶雨林率轉化為耕地的速度與大豆的價格同步。去年,超過900萬英畝的森林被破壞或摧毀。把森林轉為耕地增加了糧食生產,但這樣做可能會嚴重毀壞環境。
廣州的麵條師傅齊年華在仔細分離掛面。這是河南省的一種主食,現在其價格已經因小麥價格的攀升而上漲。中國小麥生長地帶的乾旱可能使麵條的成本更高。
印度,綠色革命在深陷困境的Gurjiwan Singh身上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醫生說他的出生缺陷是農藥中毒的元嬰。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基金會的支持下,高產種子、密集灌溉、化肥和農藥 的使用讓Singh家園旁遮普邦成為印度的糧倉,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枯竭、中毒的含水土層。
愛荷華州奧克維爾附近的農民Keith Kuntz在收穫玉米,那是他們家種的第5代玉米。其中有些可能會最終會變成附近加氣站內的燃料。愛荷華州是美國生產玉米乙醇最多的州。去年,幾乎佔全國 玉米產量的30%被用來生產乙醇,去年,生物燃料成為為糧食危機辯論的焦點。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指出,正是生物燃料導致了2007年穀物價格增長百分之十 五;而美國農業部認為,生物燃料的需求只帶來3%的增長。
中國
廣州的肉攤上陳列著大卸八塊的豬肉,這是中國城市繁榮的標誌。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20多年前鮮有這種情景,雖然美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是中國的兩倍多,但豬肉更多的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中國現在養殖的豬佔了全世界的一半,必須進口更多的穀物來餵養它們。
菲律賓
在洛斯巴尼奧斯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內,熟練的手指能區分種子的好壞。20世紀60年代,這裡培育出的「奇跡稻」品種使在亞洲的產量增加了一倍。自90 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農業投資的下降,這裡出現了增長停滯。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總幹事Robert Zeigler說:「政府以為已經贏得了糧食安全的保障,所以就把錢投到了別處。」
美國
Jason Hinson是愛荷華州金斯頓附近第六代種植玉米的農民。他正用螺絲刀卸下還在運轉的收割機。聯邦政府下令,2008年美國30%的農作物用作了玉米乙醇 的生產,這使得去年美國的玉米價格超過了8美元/蒲式爾。只要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生物燃料將和食品爭奪土地和水。
孟加拉國
一名婦女在已經收割過的稻田里四下搜尋能養家餬口的餘糧。作為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費國,孟加拉國的人口每年需要更多的糧食。由於洪水的影響和2007年那次熱帶風暴對農作物的嚴重破壞,過去兩年中的米價幾乎翻了一倍。全國饑民的總數達3500萬人。
印度旁遮普省的工人正在把一捆沉重的水稻秸桿拖往農場作為動物飼料。這十年裡,高產的稻種、政府補貼額化肥和灌溉系統,使印度沒有發生過饑荒。
巴西
一艘要開往中國的船上裝載了推成小山的大豆。它們被運往中國製成大豆油和飼料。儘管中國已經設法滿足人口的糧食需求,但它的大豆進口幅度一直在猛增。
埃及
在吉薩大金字塔附近,飛漲的食品價格激怒了埃及人,怒火中燒的人們衝入一個專門銷售政府補貼麵包的售貨亭。在世界各地,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和供應不足重新引發了那個老的爭論:糧食供應到底能否跟得上人口數量的增加。
埃塞俄比亞,死於乾渴和飢餓的駱駝
巴西,為了擴大耕地面積而燒燬森林
印度,因農藥中毒導致出生缺陷的人
菲律賓,幾位婦女在收割水稻。菲律賓的水稻產量不足以滿足本國需要,大米仍需進口
孟加拉,一位婦女在搜尋殘留的糧食
在吉薩大金字塔附近,飛漲的食品價格激怒了埃及人,怒火中燒的人們衝入一個專門銷售政府補貼麵包的售貨亭。在世界各地,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和供應不足重新引發了那個老的爭論:糧食供應到底能否跟得上人口數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