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山紀念堂首次披露24個秘密景點
紀念堂每根圓柱的柱頭飾都刻著「¥」
廁所標牌還保留著當年稱呼的「女室」。
「樹上樹」生長在紀念堂內東三門。
1.柱頭飾「¥」
始建於1929年、完工於1931年的中山紀念堂,其主體建築上,每一根圓柱的柱頭飾都刻著「¥」的符號,與人民幣的貨幣符號「¥」完全一致。
至於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紀念堂管理處工作人員認為,這應該是一種巧合。這個符號其實就是一個「羊」字,中山紀念堂使用這個符號,應該是與羊城「五羊獻穗」的美麗傳說有關。意即「羊城的中山紀念堂」和「羊城人民對孫中山的永遠懷念之情」。人民幣的貨幣符號雖然也是「¥」,但它可能與古代沒有貨幣時「羊」曾是最早的實物交換等價物有關。因此,人民幣上的「¥」與紀念堂柱頂上的柱頭飾「¥」應該沒有多大關係。
2.避難古鼎
在紀念堂大堂正門兩側,分別擺放著兩個鼎,分別於1929年6月1日和1930年10月10日燒製,已有近80年的歷史。
據介紹,在「文革」時期,因為「破四舊」運動,兩個鼎上面的「民國」等字樣被人弄掉了。紀念堂當時的老館長,為了避免損壞了古鼎,帶領幾個壯勞力,在半夜三更將它們埋進了東邊的草地裡,當作綠化用的(大糞)肥料池保護起來。「文革」結束以後,再挖出來向遊客展示。
3.九級、五級台階
一般人很難注意到,沿著孫中山銅像往正門走,登上兩段台階,這兩段台階的級數分別是九級和五級。中國古代通常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常常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紀念堂管理處工作人員認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並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和1921年5月5日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所以,在這裡九級、五級台階暗合了孫中山先生在人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4.滴水石不穿
有句成語叫「滴水穿石」,但在紀念堂四周地面有近百年歷史的石板卻「滴水不穿石」。這是因為設計者巧妙地在簷口處設計了「天溝」,將屋面上的大部分雨水進行攔截後,再從暗藏的柱子裡排走,從而對石板幾乎無法造成影響。
5.紫銅天溝
紀念堂堂頂的屋面上,每個雨水面都有一條紫銅「天溝」。這「天溝」將屋面上的大部分雨水攔截後,從牆面上的排水溝裡排走了。可見當年設計師對紀念堂屋面的排水設計是非常科學的。
6.光芒四射的門洞
堂內的一、二樓有十六個門洞,這厚厚的門洞,在藝術上處理得非常得體,特別是紅麻石做的門框上的光芒浮雕,看上去給人一種光芒四射的感覺。
7.彩繪天面和地面走廊
紀念堂內還保留著當年彩繪天面,以雲朵彩圖為主,地面彩繪是「青天白日滿地紅」,與國民黨的黨旗、黨徽的圖案相近。
8.男室、女室標牌
大堂內一樓的男女廁所的標牌上還保留著當年的稱呼——男室和女室。通過這兩塊小小的牌子,可以瞭解過去對廁所的稱呼為男室、女室,而不是「茅坑」、廁所等。
9.中西合璧式建築
會堂式建築開創了中西建築巧妙結合的新起點,將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物與西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高47米、跨度71米的空間內不設一柱,主要靠隱藏在牆壁間的八根巨柱支撐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跨度達30米的大型鋼桁架,上面再支撐起主桁架,再承托起八角型的堂頂。
10.孫中山遺囑漢白玉石碑
紀念堂的舞台上有一處漢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孫中山浮雕頭像和總理遺囑的內容。據介紹,「曹全碑體」的總理遺囑碑刻是吳子復的手跡,由廣東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鐫刻。
11.彈痕纍纍的牆面
在紀念館東門外北側,有一面牆上佈滿了仿似銅銹的斑點。紀念堂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仿似銅銹的斑點系日軍所「賜」——侵華日軍在1938年6月7日扔下的炸彈將紀念堂的牆面炸得彈痕纍纍。據介紹,當時,在正門前右邊也被炸了一個大坑,西北角被炸裂了約40平方米。
12.日本鬼子殘留的彈片
紀念館東門外牆上佈滿了當年日本鬼子轟炸而殘留的彈片。因為殘留的彈片會生銹,為保護文物,就用一種黏合劑把它封閉起來了,免得古牆上銹跡斑斑。
13.受降簽字
1945年9月16日上午10時,日本23軍司令田中久一在中山紀念堂舞台上向國民黨第二方面軍張發奎司令簽署降書。當時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僅有數十人見證了這段歷史。1947年3月27日,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田中久一被五花大綁、遊街示眾後,在流花橋被槍決。
14.國家水準點石碑
在紀念堂東小門出口的草地裡有一個國家水準點石碑,這是國家監測地下水的一個水準點。
15.一平米鋪5個年代地磚
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歷史陳列館的二樓,有一個恐怕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絕世文物」:一平方米地面鋪有5個年代的地磚。據瞭解,雖然目前很難考證到底哪種磚出自哪個年代,但至少有兩種地磚是可以一眼看出是解放前的,因為其中有種圖案跟國民黨的黨旗相似,有種圖案與國民黨黨徽相似。
廣東省各界紀念
孫中山誕辰141週年
本報訊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張萍)昨日上午,中山紀念堂內氣氛莊嚴肅穆,廣東省各界人士在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先生銅像前,舉行了孫中山誕辰141週年紀念儀式。
儀式由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周天鴻主持。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梁國聚代表省、市政協,廣東省政府秘書長徐尚武代表省、市人民政府,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何文洪代表省、市委統戰部,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副主委趙政代表省、市民革,分別向孫中山先生銅像敬獻了花籃。
「永恆的紀念」圖片展揭幕
又訊 (記者全傑、楊進 通訊員盧紹琨、戴偉軍、謝海燕)昨日,紀念孫中山誕辰141週年的「永恆的紀念」大型圖片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正門廣場揭幕。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錫齡、市有關部門和各界人士代表300多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文/記者黃蓉芳、楊進、全傑通訊員陳欣、李若梅、沈海岑、易鐵強、劉慧鵬圖/記者莊小龍
始建於1929年、完工於1931年的中山紀念堂的每根圓柱的柱頭飾刻的是「¥」符號,驚人地與人民幣的貨幣符號「¥」完全一致;在大堂的西側有棵樹的中部,樹幹、樹枝恰好長成孫中山的「山」字……
昨日,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1週年之際,廣州市中山紀念堂管理處經過細心挖掘,首次披露了中山紀念堂24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景點」。
人文景觀
1.木棉王的呼喚
木棉王有320多歲了。上千歲的古樟樹在很多地方都有,但這麼高壽的木棉樹在廣州卻並不多見,所以叫「木棉王」。有趣的是,「木棉王」的中間部分,枝節向兩側伸出,很像一位歷盡滄桑的老母親,伸開雙臂,向著遠方在呼喚:「歸來吧!孩子。」
2.樹抱樹的秘密
在中山紀念堂東北角,有棵奇特的樹,稱之為「樹抱樹」,也叫「一桿兩樹」。常見的「一桿兩樹」往往是嫁接的、或是寄生的,但這棵是天然的,既非嫁接,也非寄生。據瞭解,關於「樹抱樹」,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
在五十多年前,當初榕樹和蒲楑兩棵小樹挨得很近,有個年輕的綠化工人問老師傅:「拔掉哪一棵?」老師傅說:「別拔了,讓它們自然地長!」結果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目前的樹抱樹景觀。
3.「鋼管」直樹根
在東門附近,有一條十多米長的直樹根,好像一條鋼管直指上空。
4.樹上樹
樹上有樹,一般是由小鳥在樹幹上播下了種子,生根發芽後,又長出了小樹。而在紀念堂內東三門那棵樹冠冠幅最大的樹的「樹上樹」,好像是一棵獨立的樹。所以叫「樹上樹」。其樹根和大樹的枝條已經融為一體,分不清是樹還是根了。
5.雄偉壯觀的「山」字
中山紀念碑和兩旁的松樹非常巧合地組成了一個非常雄偉壯觀的「山」字,這「山」字也就是孫中山的「山」。
6.「遊龍休憩」
紀念堂華表旁長有一棵榕樹,其樹根拱出地面,又長、又高、又薄,取名「遊龍休憩」。
7.「山」字樹
在紀念堂西側,長有一棵奇特的樹。在該樹的中部,樹幹、樹枝恰好長成一個「山」字。與孫中山的「山」也是一種巧合,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和鬼斧神工。
8.直角三角形樹幹
在陳列館的東面,有一棵「直角三角形樹幹」的樹,樹幹的上部分是圓形的、下部是「直角三角形」的,這是木棉樹。
9.「蟒蛇」下樹
在西門外北面,有一棵榕樹根,彎曲滑動,從上往下延伸,彷彿一條「蟒蛇」從樹上蜿蜒而下。形態生動,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