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最早的梳妝盒:主人竟是男性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中國最早的梳妝盒:主人竟是男性

2016年06月24日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中國最早梳妝盒主人是男的(組圖)


虎座鳥架鼓




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實習生 鄒捷 通訊員 王小迎)明日,《劍舞楚天——湖北九連墩戰國墓文物展》將在廣東省博物館隆重開幕。精選的111件(套)九連墩戰國墓出土文物,從禮、樂、兵、文、生5個方面再現了「楚大夫的一生」。



據瞭解,該展覽是省博自全面實行免費開放來、從外省引進的第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展覽。精選的111件(套)文物來自湖北九連墩戰國墓。



九連墩1、2號戰國墓是一組戰國末年楚國大夫級貴族墓。1號墓以出土組合較為完整的青銅禮器為主,2號墓出土了大量的木質漆禮器組合,這兩座墓都有大型的車馬坑作陪葬。111件(套)文物,從禮、樂、兵、文、生5個方面再現楚大夫高雅的貴族氣質、浪漫的藝術情懷、驍勇的英雄氣概。



展品有多個之「最」:如目前楚國貴族墓中最大的銅鼎、全國首次發現的木質漆鑒、全國最早的一件梳妝盒等。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30日。


中國最早梳妝盒主人是男的(組圖)


穿在塑膠模特的身上也顯得威風凜凜


文物特寫



最早梳妝盒精巧便攜



展品中有一件「便攜式」梳妝盒,出土於九連墩1號墓出土,據說是我國最早的。記者看到,該梳妝盒由兩塊木板雕鑿鉸結而成,盒面以篾青鑲成外框,篾黃嵌出幾何紋圖案。盒內相應部位鑿空,分置著銅鏡、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銅鏡顏色斑駁,帶有綠色銅銹。這個梳裝盒之所以「便攜」,是因為它像現代女士的梳妝盒一樣可以合蓋,體積也比現在的大不了多少。同時,盒子的上下各裝一可伸縮的支撐,以便使用時承鏡。



除了功能齊全外,這只梳妝盒外部的圖案也很漂亮。讓人意外的是,這只精緻的梳妝盒,主人竟是男性。據省博工作人員介紹,「古時的美男子也很注意修飾外表,他們用刮刀修鬢角、刮鬍子,用胭脂修飾膚色,古人還會用『明眸皓齒』形容男子。」


中國最早梳妝盒主人是男的(組圖)


漆木敦,盛放煮熟的稻、梁等飯食的器具



楚墓最大鼎殘留牛骨



進入展館,一件近一米高的鼎十分吸引「眼球」。這件鑊鼎通高93.8厘米,口徑達81.2厘米、重121.74公斤,是目前楚墓發掘出來最大的鼎。鼎的外部均勻地環繞著一圈圈雕刻的花紋,花紋以方形、圓形交錯而成,雖然很多部分已經被磨損得「若有似無」,但還是可以看出它的雕功非常細緻。鑊鼎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宴飲等重大禮儀活動中煮牲肉的烹食器。據瞭解,這只鑊鼎出土時,鼎內還殘有牛骨。該墓墓主是戰國末年楚國大夫級貴族,所以這件鑊鼎也是「重量級」的。



戰國甲冑「重獲新生」



戰國時代諸侯割據,戰火紛紛,那時的戰甲是怎樣的?在博物館一角,記者看到5個平時用來展示時裝的模特兒,「身穿」戰國時期的甲冑,重現當時的戰爭場景。據介紹,甲冑是防禦性兵器,身上穿的叫甲,頭上戴的叫胄。這次展出的一組甲冑共5套,甲長97厘米,肩寬40厘米,下擺周長170厘米,用皮革製作。這些甲冑出土時多為殘片狀,經磨壓、髹漆等多道工序再以絲帶編綴而成,最終還原為全套可穿的甲冑。



漆木盛具「奇形怪狀」



「漆器是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器物,它富有想像力的造型與圖案反映了楚人的審美觀念與藝術品位。」省博工作人員介紹道。記者發現,光是漆木製的盛具,就有四五種不同的造型。



漆木方鑒通俗的說就是大盆,造型大體為長方形,顏色交融著紅、紫、黃,十分絢麗。據瞭解,古代在沒有普遍使用銅鏡以前,常在鑒內盛水用來照容貌。早期的鑒是陶質的,春秋時期開始鑄造銅鑒,九連墩2號墓裡出土的這種木質漆鑒是首次見到。



龍鳳蛇紋漆圓盒則是用來盛食物的,它在出土時裡面竟殘留一些果核。整個盒子由蓋、身、足三部分組成,分別用整木挖旋、雕刻、粘接後髹漆彩繪而成。圓盒的表面有浮雕龍、鳳、蛇紋,其中器蓋雕有八條交錯糾結的龍,器身至器足則雕有競相纏繞的八龍、八鳳、八蛇,生機盎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