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盤點歷史上巔峰級的4次君臣鬥心之戰 | 陽光歷史

 

A-A+

發人深省!盤點歷史上巔峰級的4次君臣鬥心之戰

2017年04月16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98 次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名言,比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比如「天家無父子」,比如「狡兔死,走狗烹」,無不顯示著皇帝們的寡恩薄情。但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皇帝的高壓下雖歷經千險卻能夠排除萬難,給自己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這些君臣間的鬥心,其中情志交織,精微玄妙,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蕭何忍辱負重得善終

  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三人在創建漢室江山的過程中,立下了蓋世功勳。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們三人的命運大不相同,韓信被殺,張良退隱,只有蕭何與劉邦和平共處幾十年,算是始有終,終老天年。

  但過程卻遠不像結果那麼平靜,在蕭何與劉邦的相處中起碼歷經了三次刀光:

  最早的一次是劉邦去前線打仗,臨行將他的戰略大後方——關中地區完全交給了蕭何來管理,但又老是假惺惺地派人回關中對蕭何表示慰問。第一次,蕭何可能也沒在意,第二次就要懷疑,第三次就看穿了劉邦的心思。於是二人就你裝我也裝。蕭何表面上裝著什麼也沒有覺察,故意派了很多親戚和子弟去到劉邦的身邊工作。劉邦一看,人家蕭何把那麼多至愛親朋都派到前線來效力了,哪還會有什麼非分之想呢!

  於是蕭何順利過了這一關。

  後來在他和呂後一同誅殺了韓信後,又得到封賞,除了被加封五千戶,劉邦還給他配備五百名士卒的衛隊。蕭何心想自己的功勞也不見得有韓信大,現在韓信剛剛被殺,皇上卻給自己加封,這不是明擺著黃鼠狼給雞拜年,能安什麼好心呢?

  於是蕭何就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作賤自己。

  他開始自己敗壞自己的聲譽,貪污勒索,用極低的價格去豪奪民田民宅。於是那些受害的老百姓紛紛去向劉邦控訴。劉邦知道凡有野心之人,一定要做沽名釣譽、收買民心的事。而蕭何貪污勒索,腐敗墜落,這正說明他沒有野心。

  蕭何的名聲臭了。果然,劉邦開心一笑,相安無事。

  這是一步險棋,萬一劉邦以腐敗治罪怎麼辦?到那時只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但蕭何畢竟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算定了劉邦不會,於是有驚無險地化解了這一次危機。

  儘管如此,後來,劉邦仍然找了個借口將蕭何抓了起來,上了刑具,下了監獄。作為一個老江湖,蕭何趕緊在獄中積極寫檢查書和效忠信,劉邦終於確信蕭何這老小子已經服了他,於是在拍拍蕭何肩膀並作了一番表揚之後,還是放了蕭何一馬。

  如此鬥心鬥力,想必蕭何活著更累。

  徐茂功死裡逃生

  貞觀二十三年,已經病入膏肓的唐太宗突然下達了一道詔令:貶英國公李勣(音同「績」)為疊州都督。李勣,原名徐世勣,即民間大名鼎鼎的徐茂功,因立下赫赫戰功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單名勣。李勣平生為人謹慎,善於審時度勢,深得朝廷上下賞識,這樣的人竟然無緣無故被貶去窮山惡水的甘肅疊州任職,實在令人費解。

  太子李治也為李勣意外遭貶感到不公,趕忙跑去向父皇求情。唐太宗望著羽翼未豐的兒子,囑咐說:「李勣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你平日裡對他沒有什麼恩德,我擔心我死後你無法駕馭他呀!如今我有意貶他,他若口無怨言,遵旨照辦,那麼待你登基之後即可重用他,把他召回長安任宰相,他定會對你死心塌地;他若牢騷滿腹,推三阻四,就是懷有異心,必須早除後患。」

  李治大吃一驚,這才明白父皇所下詔令看似昏庸,實則是對李勣的生死考驗——人世間最重的打擊,是在風頭正勁時挨一悶棍,如果李勣甘願承受,證明他對朝廷忠心不二;人世間最大的獎賞,是在落難遭殃時遇一高梯,如果李勣有幸挨到李治登基,再被李治召回,必將對李治忠心耿耿。

  幸虧李勣熟讀經史,信奉「盈滿則虧」的處世哲學,把得失看得很淡。他接到被貶的詔令後,連家都沒回,便隻身一人騎馬趕赴疊州就職。沒過多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繼位,李勣最終得以重返長安並被提拔為宰相。

  他開始自己敗壞自己的聲譽,貪污勒索,用極低的價格去豪奪民田民宅。於是那些受害的老百姓紛紛去向劉邦控訴。劉邦知道凡有野心之人,一定要做沽名釣譽、收買民心的事。而蕭何貪污勒索,腐敗墜落,這正說明他沒有野心。

  蕭何的名聲臭了。果然,劉邦開心一笑,相安無事。

  這是一步險棋,萬一劉邦以腐敗治罪怎麼辦?到那時只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但蕭何畢竟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算定了劉邦不會,於是有驚無險地化解了這一次危機。

  儘管如此,後來,劉邦仍然找了個借口將蕭何抓了起來,上了刑具,下了監獄。作為一個老江湖,蕭何趕緊在獄中積極寫檢查書和效忠信,劉邦終於確信蕭何這老小子已經服了他,於是在拍拍蕭何肩膀並作了一番表揚之後,還是放了蕭何一馬。

  如此鬥心鬥力,想必蕭何活著更累。

  徐茂功死裡逃生

  貞觀二十三年,已經病入膏肓的唐太宗突然下達了一道詔令:貶英國公李勣(音同「績」)為疊州都督。李勣,原名徐世勣,即民間大名鼎鼎的徐茂功,因立下赫赫戰功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單名勣。李勣平生為人謹慎,善於審時度勢,深得朝廷上下賞識,這樣的人竟然無緣無故被貶去窮山惡水的甘肅疊州任職,實在令人費解。

  太子李治也為李勣意外遭貶感到不公,趕忙跑去向父皇求情。唐太宗望著羽翼未豐的兒子,囑咐說:「李勣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你平日裡對他沒有什麼恩德,我擔心我死後你無法駕馭他呀!如今我有意貶他,他若口無怨言,遵旨照辦,那麼待你登基之後即可重用他,把他召回長安任宰相,他定會對你死心塌地;他若牢騷滿腹,推三阻四,就是懷有異心,必須早除後患。」

  李治大吃一驚,這才明白父皇所下詔令看似昏庸,實則是對李勣的生死考驗——人世間最重的打擊,是在風頭正勁時挨一悶棍,如果李勣甘願承受,證明他對朝廷忠心不二;人世間最大的獎賞,是在落難遭殃時遇一高梯,如果李勣有幸挨到李治登基,再被李治召回,必將對李治忠心耿耿。

  幸虧李勣熟讀經史,信奉「盈滿則虧」的處世哲學,把得失看得很淡。他接到被貶的詔令後,連家都沒回,便隻身一人騎馬趕赴疊州就職。沒過多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繼位,李勣最終得以重返長安並被提拔為宰相。

  宋孝宗挺過美人關

  話說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金左副元帥宗維攻陷徐州,驅軍南下,扼守在淮陽的韓世忠軍一觸即潰,敗走鹽城,金兵長驅直進,一路殺到揚州附近的天長軍。一生善於逃跑的宋高宗這次跑得更狼狽,並因驚嚇過度而喪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獨子又在苗劉之變後死去。加上太宗系的後人,在靖康之變後基本被金國一網打盡,全都押往北方。

  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國的使臣回來後說,金太宗長得酷似宋太祖,傳說太祖要回來奪皇位。趙構此時也感到天命如此,於是就說,太祖大公無私,自己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其後人衰微,朕準備將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

  當時太祖的後人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就用心地挑來挑去,最後挑出一胖一瘦兩個小孩。其中那個瘦點的小孩就是趙慎(shen)。高宗開始並不喜歡趙慎,而是中意胖小孩。可偏偏突然來了一隻貓,趙慎沒動,胖孩子卻伸腳去踢貓。這件事,讓高宗對胖孩子好感頓消,讓兩個小孩都留了下來,胖小孩名叫趙琢,而瘦小孩,便是趙慎。

  趙慎被養在宮中將近20年,卻一直未被確定太子的名份。分析來看,大致原因有三:一是,高宗趙構還抱再生個兒子有幻想,後來無果才真正死了這條心;二是趙慎和當時的權相秦檜不和,遭到阻撓;三是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太后不喜歡趙慎,而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趙琢,宋高宗自然也是搖擺不定。

  韋太后死去,他思前想後,終於使出了最後一招,給兩位准繼承人每人送去十名絕世美女,而且都是處女。這招很是了得,趙慎和趙琢正值壯年,生龍活虎,很容易控制不好自己。過了一陣子後,宋高宗把二十個美人召回,認真檢查了一遍,發現給趙琢的那十個都不是處女,而給趙慎的那十個都是完壁。於是,宋高宗最終確立了趙慎的皇太子地位。

  1162年,高宗讓位於趙慎,是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長房。

  咸豐帝奕詝一招鮮

  在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準備立儲,卻舉棋不定起來。道光皇帝共有6兒子: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按理說,選擇範圍是很大的,有6個選擇對象呢!可事實並非如此。

  此時皇四子奕詝最大,但也只有十四歲;奕誴生性貪玩,不務正業被過繼了出去;奕訢這時十三歲;其他皇子又年齡太小。皇儲的位子其實也就是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之間的對決。

  老四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頗為恩愛,可惜去世早,奕詝便由奕訢的母親靜貴妃撫養,因此兩兄弟關係也比較好。道光認為奕詝長且賢,奕訢又聰明異常,實在是舉棋不定。

  正當道光躊躇不決時,一年一度的南苑校獵舉行了。諸皇子在父皇面前各顯才能。校獵結束後,皇子們紛紛出示各自的戰績。奕訢因一心要在道光面前顯示自己的勇猛和嫻熟的箭法,故「獲禽最多」。而奕詝在校獵場上竟兩手空空,一無所獲。道光未免奇怪,問其緣故,奕詝答曰:現在正當萬物復甦的開春時節,鳥獸繁衍滋生,我實在不忍傷害這些生靈,以致干擾天生萬物的生長發育的節律,奕詝的這番話,使以仁、孝傳統道德標準衡量一切是非的道光龍心大悅,稱讚道,「此真帝者之言!」這件事使道光心中的天平明顯地向奕詝傾斜了。

  上面的這段故事見諸《清史稿》中的《杜受田傳》。還有一個見諸野史中的關於奕詝得儲位的故事,究其實質來說,與正史記載十分相近。

  這則故事說:道光晚年衰病之時,一日將召二位皇子入見,準備藉此最後確定儲位。奕詝、奕訢各自問計於自己的師傅,究竟應如何答為宜。卓秉恬教授自己的學生說:你父皇如果有所垂詢,你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顯然,卓秉恬企圖憑借奕訢的才華,以其所長,攻奕詝所短,以此來超過奕詝。而杜受田則審時度勢,決定揚長避短。於是,他教自己的學生說:阿哥如果向你的父皇條陳時政,智識遠遠趕不上六爺。要取勝只有一個對策,當你的父皇在言及自己年老多病、可能將不久於帝位時,你什麼也不用說,只要一個勁地伏地流涕不止,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你對父皇的孺慕之誠。奕詝對老師所授對策佩服得五體投地,道光召見時,遂不折不扣地依計而行。後來的事實表明,杜受田之策大告成功。道光深為奕詝的「孺慕之誠」所感動,連聲稱讚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這兩則故事,內容情節不同,其精神實質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總之,經過幾次較量,打著仁孝旗號的皇四子奕詝,終於擊敗了確有出眾才華、而又急於表現自己才華的皇六子奕訢,成為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一個從傳統中走出來的皇帝,又以傳統的標準、傳統的方式,最後確定了皇位繼承人。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