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發現十一萬年前早期現代人下頜骨化石 | 陽光歷史

 

A-A+

廣西崇左發現十一萬年前早期現代人下頜骨化石

2014年10月21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70 次

廣西崇左江州區木欖山智人洞發現一件智人下頜骨的前部斷塊和大量與之共生的動物化石,經古人類學家初步觀察,該化石為11萬年前早期現代人下頜骨化石,為探索現代人是從非洲而來還是有多個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

  1996年,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開始對廣西西南部喀斯特地區現生及古生的生物多樣性進行深入研究。2004年他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在廣西崇左生態公園泊岳山溶洞發現了巨猿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之後,北京大學廣西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生物基地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該地區聯合進行地質古生物調查,已發現60多處產化石洞穴,其中20處洞穴發現脊椎動物化石。


  研究人員對其中的5處洞穴(泊岳山巨猿洞、三合大洞、缺缺洞、木欖山智人洞及弄巴山洞)進行了試掘,採集到豐富多樣的高等靈長類化石,還有與之伴生的種類繁多的食蟲類、齧齒類、乳齒象、劍齒象、亞洲象、劍齒虎、大熊貓、貘、等具有明顯地質時代特徵的其他哺乳動物化石。


  在這些已發掘的洞穴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木欖山智人洞。廣西崇左江州區木欖山智人洞自2007年發現猩猩和亞洲象化石後進行了試掘,同年11月中旬發現了2顆人牙和若干哺乳動物化石。翌年5月,又發現一件智人下頜骨的前部斷塊和大量與之共生的動物化石。


  經古人類學家吳新智的初步觀察,該人類下頜骨已經具有處於形成過程中的解剖學上現代智人的形態特徵,初步觀察顯示下頜骨較為纖細,頦隆突略為發育。明顯發育的頦隆突和下頜體外表面凹陷是現代人類的典型特徵,這兩項特徵在崇左江州區木欖欄山古人類下頜骨的表現較弱,說明現代人的解剖結構在木欖山智人洞下頜骨已出現,但尚處於初始發育狀態。經測定計算,該古人類的年齡為距今11.1萬年前,說明該化石是一件罕見的古人類標本。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有關人類演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現代人類的起源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解剖學上現代的人類在大約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一批中國遺傳學家通過對中國和東亞地區現生人群的基因研究,提出東亞的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是在大約6萬年前從他處移入的,而包括北京猿人在內的早於此階段的古人類則在進化過程中走向絕滅。


  但是許多人類學家則根據人類化石的體質特徵認為各地的現代人類是由當地的早期人類演變而來。吳新智院士根據中國的化石材料提出現代中國人承襲了北京猿人等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早期人類的血脈,但已經混雜了少量的外來基因的觀點。


  大約10到5萬年前這一時間段的人類化石是解決關於現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說和多地區進化說的關鍵。因此世界各國都在試圖尋找該時段的古人類化石。近年,東亞地區已陸續發現了較多的可能處於這個時間段的智人或古文化地點, 如湖北鄖西黃龍洞、重慶奉節興隆洞、重慶巫山雷坪洞、迷宮洞、河南許昌靈井及越南北部Hang Hum 洞、Lang Trang洞、Duoi U』Oi 洞等古人類遺址,遺憾的是這些遺址所發現的材料中缺少具有明顯解剖學特徵的關鍵材料,在論證更新世晚期人類演化模式及現代人起源方面往往缺乏說服力。


  廣西崇左江州區木欖山智人洞早期現代人下頜骨的發現加之可靠的測年數據,無疑率先為多地區連續進化說提供了更加有說服力的證據,是現代人演化歷史上一個重要環節的見證者,在人類演化歷史研究上將佔有重要地位,作為見證東亞現代人起源的第一件化石的發現地,廣西崇左江州將成為人類演化歷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地點。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