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計 圍魏救趙 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原典】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註釋】 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釋義】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
圍魏救趙戰法最初設計者是誰?並非孫臏另有其人
圍魏救趙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被列為三十六計之一,為後世推崇和廣泛採用。作為一種戰法,後世的「圍點打援」就有從此戰例中演化出來的意味。說起此戰,人們都會說起孫臏,是他設計並導演了此次戰役。但是,作為這次戰役的最初設計者,卻另有其人。 公元前353年,魏國魏惠王以龐涓為主將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派使者到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量說:「救趙好還...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誰? 圍魏救趙具體內容是?
導讀:孫子圍魏救趙的典故是誰?圍魏救趙的故事出自何處?「圍魏救趙」的著名戰役是由孫臏指揮的齊軍用計打敗龐涓帶領的魏軍。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
龐涓斃命的真正原因:龐涓並非死於圍魏救趙之計
龐涓是魏惠王時期的大將,名冠當時,勇猛無比,率領著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軍隊,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天下諸侯所膽寒。就是這樣一個人,遇到了受過臏刑的孫臏卻兩次敗北,並最終死於戰場上。龐涓第一次是敗在桂陵之戰,也就是孫臏用圍攻魏國都城大梁的計策,逼迫龐涓從趙國的邯鄲撤兵,在回來的路上,於桂陵和孫臏率領的齊國軍隊交戰,結果大敗,損失了兩萬多人。此戰被列入三十六計之一,稱之為圍...
圍魏救趙是誰提出的?圍魏救趙是怎麼實施的?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
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中的孫龐鬥智
圍魏救趙的典故:圍魏救趙,講述了一場戰國時期經典的戰役,最早出自於《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它也是...
圍魏救趙是誰的故事?圍魏救趙發生在什麼時期?
導讀:「圍魏救趙」這句成語指避實就虛、襲擊敵人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國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因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魏國也稱梁國,其國君魏惠王也稱梁惠王。那時侯,天下大亂,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諸侯紛爭,各國君主窮兵黷武,向外擴張土地。中原地區的兼併戰爭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剛六年的魏惠王為避強秦的威脅,同時又覺得大梁優越...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誰? 圍魏救趙具體內容是?
導讀:孫子圍魏救趙的典故是誰?圍魏救趙的故事出自何處?「圍魏救趙」的著名戰役是由孫臏指揮的齊軍用計打敗龐涓帶領的魏軍。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
圍魏救趙是誰的故事?圍魏救趙發生在什麼時期?
導讀:「圍魏救趙」這句成語指避實就虛、襲擊敵人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國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因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魏國也稱梁國,其國君魏惠王也稱梁惠王。那時侯,天下大亂,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諸侯紛爭,各國君主窮兵黷武,向外擴張土地。中原地區的兼併戰爭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剛六年的魏惠王為避強秦的威脅,同時又覺得大梁優越...
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中的孫龐鬥智
圍魏救趙的典故:圍魏救趙,講述了一場戰國時期經典的戰役,最早出自於《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它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