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節度使搞垮了唐朝 他們自己就好過嗎? | 陽光歷史

 

A-A+

藩鎮節度使搞垮了唐朝 他們自己就好過嗎?

2017年02月04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302 次

  今年的話題電影《刺客聶隱娘》以旁白交待,魏博是唐朝最強的藩鎮。眾所周知,藩鎮割據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魏博鎮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藩鎮對抗朝廷的核心武裝是什麼樣的?藩鎮節度使與其軍隊的關係又如何?

  持續七年的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權威衰落,藩鎮坐大,尤以安史降將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鎮(時稱河北或河朔三鎮)實力最雄厚、最不受唐朝中樞控制。三鎮歷任藩帥(節度使)皆力求「以土地傳之子孫」,維持世襲地位。到唐滅亡為止,河朔三鎮先後57任節度使裡,只有4人是由唐朝中央政府任命。

  安祿山(703-757年)

  為防備和遏制河朔三鎮擴張與反叛,唐朝又在河南、山西、江蘇等地設置河東、昭義、宣武、忠武、武寧等藩鎮,節度使直接由唐廷派遣。加上東南財稅型藩鎮和西北西南的邊疆藩鎮,唐朝中後期藩鎮超過四十個,唐廷直接有效控制的疆土資源非常有限。

  在唐朝後期財力和軍力不足的情況下,以中原藩鎮制約河朔藩鎮不失為一個折中之舉,藩鎮力量平衡大體上維持了王朝的相對穩定,安史之亂那樣破壞極大的動亂沒有出現,但是短期、小規模的衝突動亂頻仍。

  魏博、成德和幽州(盧龍)不但節度使世襲,還自署官吏,自置戶籍,不向朝廷輸納貢賦,這些特權被稱為「河北舊事」,此三鎮獨立性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在於兵強馬壯。以最具代表性的魏博鎮為例,第一任節度使田承嗣至少帶甲十萬
,他又「選其驍健者萬人自衛,謂之牙兵」。牙兵相當於節度使的精銳親衛軍,是藩鎮割據的核心軍事力量,駐守於節度使所在的治州。不但河朔三鎮,當時大多數藩鎮都有數千人到萬人的牙兵部隊。

  牙兵驕縱跋扈,廢立擅殺藩帥

  為確保擁有一支忠誠的親衛軍,節度使往往以豐厚賞賜籠絡收買人心,牙兵的軍餉待遇遠高於普通的藩鎮軍隊。牙軍深知藩帥倚仗自己割據一方而不得不妥協姑息,漸漸演變為驕兵悍將,「其凶戾者,強買豪奪,逾犯法令,長吏不能禁。」正如河朔藩鎮節度使職位世襲,彼此之間聯姻結盟以對抗唐廷,藩鎮尤其是魏博鎮的牙軍,多是魏博本地人,也「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姻黨盤戶」,形成了盤根錯節、以豐厚軍餉賞賜為主要訴求的地方職業軍人利益集團。

  河朔三鎮

  田氏家族統治魏博時期(公元763-822年),雖然節度使繼承並不平穩,權力仍掌控在藩帥家族手裡。在魏博鎮後期,世襲繼承經常失敗,真正擁有廢立決定權的是上述形成利益集團的驕悍牙兵和野心勃勃的牙軍將校。

  任何藩帥如果威脅到牙兵利益,無論是削減賞賜軍餉,還是長期率兵於魏博之外作戰,或是企圖控制和削弱牙軍,都會遭到牙軍逐殺,之後一個能維護牙軍利益的將校被推舉為藩帥。唐廷很少能左右魏博內部的叛亂,只能事後確認牙軍擁立的藩帥並給予節度使官職。時人有云「長安天子,魏府牙軍」,可見牙軍勢力之強。

  829年,唐廷調任魏博節度使史憲誠為河中節度使,史憲誠欲將府庫中的錢糧全部帶走,激怒牙兵,軍亂爆發。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趁機殺掉史憲誠,並一舉擊敗朝廷派來的新任節度使,何進滔遂成為新任藩帥。何進滔之孫、繼承魏博節度使的何全皞暴虐成性,870年6月傳言他要削減軍隊糧食和衣物補貼,士兵嘩變,怒而殺之。從史憲誠開始,魏博鎮10任節度使中就有4人死於兵變。

  不僅魏博鎮如此,中原型藩鎮武寧鎮在832到862年這30年,共發生了3次牙兵武力驅逐節度使事件,由於動亂頻繁,唐朝中後期武寧鎮(前身為徐州)也屢遭廢除。據學者張國剛統計,763-874年間,涉及所有類型藩鎮的171起動亂中,與唐中央衝突的有22起,占13%,兵變(99起)和將校作亂(37起)合占80%。藩鎮動亂如此之頻密,令唐朝國力不振,民不聊生,同時更表明唐廷控制藩鎮的能力之弱,除了在短暫的元和中興時期。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藩鎮割據(806-820年)

  藩帥建立私兵以抗牙兵

  唐朝的政治軍事制度形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嵌套對立結構。為對付外部的遊牧部落侵襲,唐朝建立起北方藩鎮,安史之亂以後,為防備河北三鎮,又以中原藩鎮制約抗衡。在各藩鎮內部,為對抗朝廷維持割據,藩帥建立牙兵部隊,牙兵廢立驅逐藩帥迫使後者不得不組建私人兵力來克制牙兵。

  唐朝軍事格局的嵌套結構

  仍以魏博為例,886年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聚集五百亡命之徒以為心腹,稱之為「子將」,招致魏府牙兵不滿。經過一系列軍亂和衝突,極具野心的下級軍校羅弘信抓住機遇,與宣武節度使朱溫勾結,殺掉樂彥禎父子,最後登上了魏博節度使這個「火山口」。羅弘信之子羅紹威繼承節度使之位後,又經歷了牙將李公佺的叛亂,愈發懼怕牙兵,糾集數百奴客作為護衛兵。

  唐朝各藩鎮節度使也紛紛組建私人衛隊。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有養子千餘人,用於防備淮西著名的牙軍騾子軍(淮西一帶戰馬不足,騎兵乘騾)。唐憲宗時期的浙西節度使李錡,招募胡人異族和善於射箭之兵,組成「藩落」和「挽硬」(能拉硬弓,善射箭)親兵。其他藩鎮還有保護節度使後宅的親兵,稱為後樓軍或後院軍等。

  唐朝將士

  但是這些私兵親兵部隊就比原是藩帥近衛軍的牙兵可靠嗎?887年,擁有千餘後樓兵的鎮海節度使周寶,遭手下將領率軍攻襲,其麾下後樓兵也隨之反叛。但在日本學者堀敏一看來,牙兵是「官健」,是正規部隊,而節帥的私兵是家奴、亡命徒或流散於中國的異族人,沒有社會地位,多與藩帥結為義父子關係,一般只能無條件服從藩帥。在牙兵與藩帥對立時,私兵是值得後者信任的。上面提到的李錡被捕後,他的「挽硬」和「藩落」私兵以自殺相報,這是藩帥與私兵關係牢固可靠的明證。

  唐末五代牙兵的演變

  906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的私兵奴客數百人聯合朱溫的一千親兵突襲魏府牙兵,牙兵和其家族共8000人被殺,此外還有2萬-5萬駐紮各地的鎮外軍被滅。這次屠殺一舉除掉了魏博歷任節度使的心腹大患,但羅紹威也無力維持強藩的地位,只能歸附朱溫(後來的梁太祖),不過魏博的職業軍人和尚武傳統仍在。因豐厚財力、軍力和地理位置的特殊,魏博成為後梁稱霸中原的重要力量。

  912年,後梁名將、魏博(天雄)節度使楊師厚,成立八千人的銀槍效節軍,以為親兵。銀槍軍驕縱妄為,牙軍故態復萌。楊師厚死後,後梁欲將魏博鎮一分為二,導致銀槍軍叛亂。軍將張彥率叛軍拿下節度使賀德倫,歸降後梁死敵、晉王李存勖(後來的唐莊宗),魏博鎮也為晉王獲得。魏博易手後,晉梁爭霸局勢愈發有利於前者。

  五代將士

  銀槍軍驕縱但勇悍無敵,是五代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在後唐取代後梁過程中屢立殊功。
918年的胡柳陂之戰,李存勖親率銀槍軍「殺入梁軍陣中,斬擊十餘里」。戰役當晚,銀槍效節軍正面突襲梁軍,另一支騎兵從側面攻擊,梁軍大敗,死亡近3萬人。

  唐莊宗滅梁之後,依舊執行削弱魏博之政策。926年,魏博軍士皇甫暉等興兵作亂,後唐肱骨之臣李嗣源奉命討伐。不料,李嗣源為親軍、叛軍和各路兵馬所擁,而且李嗣源早就被莊宗猜忌監視,遂自立而反。927年,被銀槍軍推舉上位的李嗣源,反過來設計屠殺銀槍效節軍及其在營家屬,史載「永濟渠為之變赤」。魏博牙軍的叛亂歷史至此終結。

  唐末五代時期,唐朝的軍事級別體制已瓦解,作為「官健」的牙軍和軍閥的私兵親兵差別不大,各地節度使率親衛部隊叛變更層出不窮。牙軍追隨的軍閥如果成為皇帝,前者也往往成為中央禁軍。

  李存勖和節度使出身的石敬瑭稱帝后,都將當年的帳前親兵升格為中央禁軍,前者作為皇帝更直接控制禁軍。後周世宗柴榮整頓軍政,禁軍戰鬥力大大加強,但他並未能建立起根除武將(節度使)和禁軍(牙軍)叛亂廢立主帥的體系和制度。周世宗死後,禁軍統帥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中唐到五代兩百年間,中央衰落、地方割據武將專兵、軍閥亂戰。北宋開創者制定了強幹弱枝、崇文抑武、守內需外等基本國策,並建立起長期發揮作用的制度措施,成功避免了上述歷史重演。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