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區西北20多公里處,有個村子,名叫康王墳村。安陽古跡頗多,袁林、殷墟,前幾年又火了曹操墓,即使是安陽本地人,也沒多少人知道這裡有明代藩王趙康王的墓葬。趙康王朱厚煜是第六代趙王,因為死後謚號為康,也稱趙康王;因為趙康王埋葬於此,這個村子也叫康王墳村。 趙康王的陵墓在村西頭,穿過幾條溝坎,在一片莊稼地,一座現代人建的小廟立在眼前,小廟很小,不過一間屋子,門頭上寫著「康王...
[多圖]侵華禍首近衛文縻自殺照
1945年,近衛文縻服毒自殺
近衛文縻 (又譯為:近衛文磨,Fumimaro Konoe) 發動侵華戰爭的首犯,前日本首相。1891年10月12日出生在門庭僅次於天皇家的日本豪族家庭。1917年從京都大學法學科畢業入內務省工作。1919年1月參加巴黎和會。1937年6月至1939年1月第一次擔任首相。同年7月7日,日軍發動蘆溝橋事變,點燃了全面侵華的戰火,日軍攻佔中國華北地區,...
漢代名將霍去病死亡真相:並非瘟疫是自殺?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大將軍、冠軍侯霍去病薨逝,時年23歲。關於他的死因,流傳較廣的說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隱三種,但是都經不住推敲。 首先,史書中從未見霍去病身體有何不適的記載,而且與霍去病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關於此事的記載也頗值得玩味。他在《史記》中只用了一個「卒」字來寫霍去病之死,卻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行盛大葬禮的全過程。以其寫史的態度,這只能...
[圖文]輔佐曹操二十年荀彧究竟為何自殺?
一、關於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譽為有「巍巍之勳」的荀彧離世。關於他的死,袁宏《後漢紀》卷三十、陳壽《三國誌》本傳稱其「以憂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則記為「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范曄《後漢書·荀彧傳》所載與《魏氏春秋》略同。儘管諸史對荀彧之死的記載不一,然而不論是認為他死於「憂」抑彧是認為他死於「藥」,均是將荀彧之死看作他...
[圖文]震動全國的蔣百里保定軍校自殺風波
蔣百里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思想家,一生致力於中國軍事的現代化,年僅30歲就佩戴少將軍銜,出任當時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的掌門人。然而半年後,由於壯志難酬,心灰意冷,舉槍自戕,在當時的政壇上掀起不小的風波。
留學日德備受青睞
蔣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10月1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蔣家是當地頭等大戶,既有大量的地產商舖,又有豐富的藏書,還有...
[圖文]抗倭能臣胡宗憲何以落到獄中自殺的結局
胡宗憲
他聰明好學,擅長詩文,流世著作十餘種:他二十七歲中進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謀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議,最終死於獄中。胡宗憲的一生令人欽佩,更令人歎息!
家世和起步
胡宗憲(1512-1565),南直隸徽州府績溪華陽鎮龍川村人。其曾叔祖曾中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胡宗憲出身縉紳世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時喜兵法謀略之書,對科舉功名不感興趣。後在家...
「九一三」後的林立衡:遭到激烈批判,一度自殺
林彪從北戴河倉皇出逃後,毛澤東認為尚在北京的黃、吳、李、邱是「老同志」,給他們一個主動交代的機會,因為這幾個人畢竟是老紅軍,對革命立過戰功。對其他一些跟隨林立果且關係緊密的人,採取行動便要早一些。 從9月13日至18日,中央專案組便拘押了空軍政治部常委一書記江騰蛟、空軍副參謀長王飛和胡萍、空軍作戰部部長魯珉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派副司令員肖永銀趕到上海,...
龐統之死:看透劉備後精心策劃了一場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能安天下呢? 謀士才志存在時間、空間和陰陽差 《三國演義》中有四位關係非同一般的謀士:程昱、徐庶、諸葛亮、龐統。他們不但與水鏡先生司馬徽都有過交往,還依次以才識相差「十倍」自謙。...
[圖片]清朝悍婦逼著丈夫吃鴉片煙自殺
愛國將領王錫朋
李仲軒的母親王若萳,是近代愛國將領王錫朋的重孫女。王錫朋五十五歲時,在鴉片戰爭中抗擊英軍陣亡,官至「從一品」。
1841年10月,浙江舟山抗英保衛戰持續了六個晝夜,中方官兵每日每人只有三碗稀粥。當炮管熱得紅透,不能再發炮彈時,王錫朋率將士以長矛砍刀與英軍對殺,共打退英軍九次進攻。
王錫朋右耳部受傷後仍堅持戰鬥,最終頭部中彈而死。在清朝的官方記錄中,他的屍體周...
震驚四川的朱德胞弟之死:果真是自殺嗎?
1958年八一建軍節剛過,在朱德元帥故里———儀隴縣,該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信訪辦公室幹部朱太階莫名其妙地在縣城西郊的西寺灣堰塘裡溺水身亡。旋即引起了公安部、四川省委、省公安廳和南充地委等各級領導的極大關注。
時年54歲的朱太階系朱德元帥的胞弟,儀隴縣馬鞍鄉人。上世紀初,朱德就走出川北大山,踏上了革命征程。然而,與朱德一塊兒長大的朱太階卻不求進步,與胞兄朱德判若兩人,並走上了不同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