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就是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從設立時起就被確立為一種制度,有著嚴格的規範性操作。但我們在閱讀相關史書時,卻發現科舉考試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雷人的事。
榜眼不服氣肉搏成狀元
北宋初年,王嗣中參加科舉考試,以第二名的成績中了進士。但王嗣中卻很不服氣,認為排在第一名的進士趙昌言不如自己,於是就向有關部門投訴。當時,考試名次雖然排出來了,但還沒宣佈狀元是誰,所以王嗣...
落榜不是末日:盤點古代科舉落榜生的遭遇和發展
以光緒九年應會試考生1.6萬多人來看,只「賜陳冕等三百八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其錄取率約為1.9%,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98%的科舉考生都成落榜生。那麼,清代如此眾多的落榜生除了繼續攻讀再考外,還有哪些出路呢?
科舉考試,應試者如過江之鯽,然而中榜者寥寥。以光緒九年應會試考生1.6萬多人來看,只「賜陳冕等三百八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其錄取率約為1.9%,是真正的「千軍萬...
揭秘:誰是唐朝科舉考場上最有名氣的槍手?
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而設置的一種考試制度,自隋朝設立以來,至唐朝漸趨完善,特別是經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特殊貢獻以後,科舉考試儼然成為了天下才子的「試金石」,成為了成千上萬讀書人「鯉魚跳龍門」的希望和寄托所在,猶如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門的這一邊,人頭攢動,苦海無涯,門的那一邊,是一條通向成功並且用鮮花和織錦鋪就的幸福道路,一旦金榜題名,即可光宗耀祖,功成名就,頗...
科舉制度廢除時間 古代科舉考試廢除的過程?
導讀:光緒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詔書,宣佈自光緒三十二年開始廢除科舉。 科舉是中國封建皇朝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制度。始於漢代,隋唐時期形成制度。明清兩代考生首先參加童試,參加者無論年齡大小,一律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也就是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中凜生,由官家按月發給糧食;成績次好的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額限制。成績再次的是附生,就是...
科舉軼事:宋仁宗因為一個錯字讓准狀元王旭落榜
宋仁宗在位時,某年,京城大考已畢,按慣例,每年榜首要選三人,宋仁宗便問閱卷官今年所選何人。閱卷官慌忙把前三名的試卷呈上。仁宗打開第一卷,閱罷,大悅,說,此卷做得極好,只可惜有一個錯字。
閱卷官大恐,伏問所錯何字。仁宗說,是「唯」字,這個字本應從「口」旁的,怎麼從了「厶」旁?閱卷官聽罷,稟奏道,兩偏旁形似,可以通用。仁宗沒有理睬閱卷官,接著問考生的情況。閱卷官說,此考生乃西川成都人,姓趙,...
唐代科舉實行「行卷」制度:寫詩可得「附加分」
唐代的「高考」試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但不「彌封」,相反,考官們還會根據他們的推薦人遞上來的「行卷」,與「高考」試卷相對照,來檢驗考生的「綜合素質」,決定是不是錄取該考生。
所謂「行卷」,就是考生們在考試之前,把平時寫的一些最得意的詩賦文章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帶到京師,呈送給朝廷權貴或者社會名流,請求他們向主考官推薦的一種考試方式。據記載,它在唐朝的考生中...
歷史上最強的十七個學霸:在科舉中「連中三元」
戲曲中常常出現寒窗苦讀的主人公「連中三元」的佳話。其實,在古代的考生中,「連中三元」是非常罕見的。什麼是「連中三元」呢?許多人對此並不清楚或知之不詳。
這得從古代科舉考試制度說起。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
史上零記錄科舉:秦檜竟讓9月大孫子當狀元
零錄取率的考試 公元746年,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初到長安求官,當時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華和溫柔的富貴夢裡,已經懶得親自處理政事,把「外朝」交給李林甫,「內朝」交給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當時傑出的才子參加玄宗為選拔人才而設的「制舉」考試。當時擔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當朝宰相,但卻是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對於朝中百官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或者...
秦檜兒子秦熹科舉那些事兒:秦檜為兒孫謀狀元失敗
在中國歷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權,無論品德優劣,才學高下,僅憑其出身就能躋身仕途,坐致富貴。「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為歷朝歷代都有蔭封入仕的規定,左思所憤慨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象長期存在。隋唐以後,選官制度發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試來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誕生,終於給天下的寒門士子開啟了一扇讀書做官的大門,科舉制延續1300多...
解密古代科舉:當時的考生是否也要租「高考房」?
高考在即,聽說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休息好、別遲到,紛紛在考場周邊租賃
「高考房」。據說很普通的一間就得兩千多;豪華一點的,還有四五千的呢!我心中暗想:這不是給孩子加壓力嗎?花了爹媽幾千塊,考不好可怎麼辦?假如孩子再有「擇床」之病,通宵失眠,那才叫花錢找罪受呢!
古人好像沒我們這麼嬌貴。那時的科舉考試,級別比今天的高考高得多,以鄉試為例,考上了就是舉人,就有資格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