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楊念群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他認為「若比較科舉和新學教育,我還是覺得科舉三場考試兼顧的是道德人文與經世致用的均衡,其學問導向甚為妥帖,現代教育則一味追求實用,而沒有人文的根基做底盤,養出的人才自然難免步入偏頗之途」。) 科舉與新學的扭結處 晚清末年,改制無數,「科舉」被廢大概是讓遺老遺少們最為糟心的一件大事,那些殘留鄉間懵懂憨癡的老童生,從...
歷史上的高考:唐代科舉不僅看成績 還要有人推薦
古代科舉考試更像「高考+公考」
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現代人們的專屬。其實,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也是一種「高考」,只不過和學歷、官職相掛鉤的科舉考試更像是現在「高考+公考」的合體。
以科舉制度為主體的中國官吏選拔體系中,考試是最基礎的一環。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都是幸運兒,鬱鬱不得志或范進中舉式的悲劇人物也比比皆是。有寒窗苦讀的...
古代人科舉成功也有聚餐:相關費用執行「AA制」
曲江宴:官府賜宴新科進士大聯歡
古代科舉,殿試為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之後,便是傳臚大典,即唱名賜第。殿試發榜用黃紙,表裡二層,分大小金榜。小金榜進呈皇帝御覽後,存檔大內;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傳臚唱名後,由禮部尚書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門,至東長安門外張掛在宮牆壁,故考中進士者稱「金榜題名」。
唱名後,由朝廷派武士作為儀仗隊,將新科進士送入期集所。「期集」指新科進士舉行的各種聚...
科舉考試第三名為什麼叫叫探花?探花是什麼意思
「探花」一詞始創於唐朝。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制。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
清代科舉「替考露餡」:考生和槍手戴枷示眾一個月
古代科舉考試中也有考生作弊的案例。原江南貢院館長、中國科舉博物館顧問周道祥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有考生為了魚躍龍門挖空心思,如用兩根老鼠鬍鬚書寫夾帶紙張、還有光緒壬辰年石印的作弊奇書——《增廣四書備旨》,曾被世界金氏紀錄列為中國版面最小、文字最多的古版書籍。
考生入場,連餑餑都要切開檢查
中國科舉博物館顧問周道祥告訴記者,古代科舉考試也有賄...
揭明末怪才金聖歎:參加科舉考試時還搞惡作劇
金聖歎,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別號鯤鵬散士。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批評家。 金聖歎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其作文不拘一格,自稱:「以吾之才,入學如取芥耳。」 第一次參加考試時,試題為:「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金聖歎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此亦匏瓜之意形也...
古代科舉軼事:乾隆考察聲音防止「高考移民」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七月的一天,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已經67歲了,但一點也不糊塗,依然有精力在宮內接見浙江解餉官紹興府通判張廷泰。通判,只是一個正六品官,能得見天顏,可謂皇恩浩蕩了。
可麻煩就出在這皇恩浩蕩上。皇帝照例會問地方官的籍貫、出身、履歷等等以示親切關懷。張回答說他是順天府(今北京)人氏,可精明的乾隆帝聽出了紹興口音。
這在當時是大事。一則本地人在本地當...
榜下捉婿是什麼意思?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宋朝是我國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代,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科舉勝出者名利雙收待遇豐厚,致使人們把趕考走仕途作為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詞。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當時評價一個家族興盛的標誌是看其有幾人登科或幾個女子嫁給士子。這樣,金榜題名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擇婿的首選,但大宋官位畢竟有限,經不起天下人爭搶,只有佼佼者才...
科舉考試作弊:古代科舉考試如何處罰作弊考生?
導讀: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科舉考試完全稱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舉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順利踏上仕途娶嬌妻發大財,真可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面對如此誘惑,古人為順利地考取功名,可謂費盡心思,夾帶半個巴掌大的蠅頭書進入考場、賄賂官吏、買通負責搜身的士兵、種種方法不勝枚舉。 為防止考生偷偷攜帶數據進入考場,官方專門在每個考場安排一個負責搜身的兵勇。可這樣的安排依舊...
科舉制度的影響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利弊是?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提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以整頓吏制。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從宋代開始,科舉便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樣不但大為擴寬了政府選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