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東遷之後,勢力一落千丈,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到了周平王的孫子周桓王繼位的時候,鄭國的鄭莊公不服,不去朝覲,於是周桓王帶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結果鄭國部隊力挫聯軍,周桓王戰敗,最慘的是他還被鄭國大將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懲治,反而被修理了一頓,老大的威信自然一落千丈。從此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諸侯不再把他當回...
春秋五霸楚莊王:一個莫名其妙就醒過來的昏君
城濮之戰後,楚國戰敗。不久,楚成王死翹翹也,他的兒子商臣繼位,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一邊勵精圖治,一邊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併了,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來。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幹,天不假年,他卻突然暴病加身,也死翹翹也。他的兒子旅即位,史稱:楚莊王。
莊王年幼,繼位?還不滿20歲,正是荷爾蒙發達的時候...
晉文公的稱霸原因:晉文公如何成為春秋五霸?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晉國成為霸主,是經歷了一番艱難曲折的歷程的,開始,他受到父親的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許多國家流浪,經歷了19年的磨難,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磨煉了他的性格。公元前636年,由於晉國發生內亂,沒有了國君,重耳結束了在外國流亡的生活,在秦國的護送下回到了晉國,當了國君,這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回國後,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
春秋五霸誰先稱霸?春秋五霸中哪位霸主最先稱霸
從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溺的五個諸侯叫...
驪姬之亂: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逃亡之路
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97,卒於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六七六年,晉武公的兒子姬詭諸繼承了君位,號稱晉獻公。晉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武公為他娶 妻賈姬。賈姬無子。後來他又娶過兩位夫人,一個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個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獻公的父親武公晚年時,又娶了個年輕夫人叫齊姜,是齊桓公的...
吃人肉用活人殉葬的春秋霸主:春秋五霸的另一面
春秋五霸有著不同的版本,可能是人們的理解不同、標準不同的原因吧!不過有一點兒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凡被稱為霸主的國君,他們在歷史上都有著赫赫威名,或者至少都有過一番轟轟烈烈的舉動。但是,歷史在記載了他們的「豐功偉績」光輝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他們身上那些不光彩的污垢。這讓我們在品讀史籍的時候,不能不對那些有名和不知名的史家肅然起敬,是他們真實地記載了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真實的歷...
善於裝傻的楚莊王:勵精圖治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伍參,伍氏,名參,楚國大夫,伍子胥的曾祖父。
當大夫伍參顫巍巍地走在通往大殿的石階時,這個國家的內政已經混亂太久,這個國家的君主已經昏聵太久。
大殿深處鐘鼓齊鳴,淫詞艷曲和嬉笑打鬧之聲把這個本該用來處理政務的國家中樞變作了歡樂場和溫柔鄉。伍參稍稍猶豫之後,整了整衣冠,毅然走進了大殿,接著一幅香艷的畫面出現在他眼前:儀表堂堂的當朝君主早就醉得不分東南西北,他左手抱...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這五個人。 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春秋首霸--齊桓公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丘(今...
春秋五霸的晉文公稱霸的關鍵性戰役是什麼之戰?
晉文公於周襄王二十年,即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初,率軍由棘津(河南滑縣西南)渡河,進攻附楚的曹、衛,企圖誘楚來援以解宋圍。正月占衛五鹿(河南清豐西北),二月進至斂盂(河南濮陽東南)與齊昭公會盟,都城楚丘(河南滑縣東北)的衛人逐其君降晉。三月攻佔曹都陶丘(山東定陶西北)。但楚軍不受調動,反而加緊圍攻商丘。宋向晉告急,晉文公用先軫建議,利用秦、齊「喜賄怒頑」的心理,運用外交謀略製造秦、...
一鳴驚人的楚國版:楚莊王勵精圖治早就春秋五霸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一定的作用。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學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