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是誰?「奇女子」鉤弋夫人的死因之謎 | 陽光歷史

 

A-A+

鉤弋夫人是誰?「奇女子」鉤弋夫人的死因之謎

2015年11月27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92 次

  存心善,則風水有益。這句古話在今天看來有些迷信,但在公元前95年(或前96年)的某一天,西漢河間府確確實實發生了一起與風水有關的選美事件。其背後的存心是不是「善」,需因人而異。

  前99年,李陵敗於浚稽山而投降匈奴,太史公被腐,朝廷除李廣利之外無將可用,對匈奴的戰事隨即暫停,漢武帝有了大把的時間到全國各地走走看看了。皇帝出行,哪怕是遊山玩水或者當俘虜,都得叫「巡狩」,大家還記得宋徽宗父子不?被金兵欺負成那奶奶樣了,還叫「北狩」呢,跟誰說理去!

  蹊蹺的「望氣」選美

  話說漢武帝巡狩四方,忽一日到達河間府武垣城(今河北滄州),隨行的人中有個「氣象專家」(術士)停了下來,煞有介事的東瞧瞧西望望,然後滿臉喜色地對漢武帝說:陛下大喜,此地祥雲環繞,氣息非凡,必藏有奇異美貌女子,似天賜以待陛下也。漢武帝本來就旅途寂寞,聞說有美女,立刻急吼吼派人尋找,別看他已然是六十出頭的花甲老頭兒了,這方面的興趣大著呢。

  果然不出「氣象專家」所料,「趙河畔上有人家」,奇女子找著了,姓趙,約莫十六七歲,美貌如花,唯雙手握拳,不能展開。


  蹊蹺就蹊蹺在這兒。其一,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水好的地方,出美女或者可能,譬如成都、揚州等地美女如雲,皆因山清水秀之故,可你聽說過這些地方出奇女嗎?其二,「氣象專家」咋就那麼牛逼,說有就有啊?莫非是事先預備好的?其三,此女緊握雙拳,別人怎麼也掰不開,但漢武帝輕輕一掰就開了,手掌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真是天賜良緣?未必,多半是有人存心安排,借「望氣」造假,不能不佩服這些人的非語言行為的力量。

  其實也不難理解。《漢書》裡說,趙鉤弋的父親曾做過宦官,與許多官員認識,趙家有女初長成,大概不算啥秘密。當地官員為了巴結討好皇帝,跟皇帝身邊人互相勾結,做好各種奇妙預案,坐等皇帝到來,不是沒有可能。

  老夫聊發少年狂

  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了,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變老後,幸福是一種回憶,經歷就幸福(某咨詢師語錄)。對於小趙姑娘來說,含苞待放是資本,遇到皇帝算幸福,和漢武帝一起慢慢變老,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漢武帝已經老了;而對漢武帝,則絕對是一種幸福,經歷了這等奇女子,不枉此生。

  趙鉤弋「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此處需更正一下《史記-外戚世家》(褚少孫補注)的記載:「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我的天!人生七十古來稀,劉徹真能老當益壯若斯?按照漢武帝年表,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其時漢昭帝已經八歲了。由此推算,劉徹是在六十一或六十二歲時「幸」的趙鉤弋,這已經很不簡單了。

  老夫少妻卻也如膠似漆、恩恩愛愛。漢武帝自打有了小趙姑娘,什麼衛皇后、尹婕妤,統統忘在爪哇國了。巡狩結束回到朝廷,什麼事也不做,先晉陞趙鉤弋為婕妤,即趙婕妤,安置於甘泉宮。他自己呢,也乾脆直接搬到甘泉宮,對外宣稱是療養。朝臣們個個心知肚明,這哪裡是療養呀,分明是「佳人難再得,皇帝要上弓」。


  老夫聊發少年狂,被翻紅浪床作響,漢武帝很努力,小趙姑娘也配合,「解黃帝素女之術」,她小小年紀怎麼也懂這個?存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到了太始三年(前94年),小趙姑娘終於開花結果了,懷孕十四個月,生了個兒子,取名弗陵,號鉤弋子,即是後來的漢昭帝。

  兩幢慘案背後的懸疑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說話間到了前91年,小弗陵三歲了,而太子殿下劉據呢,三十八歲了,瞧這哥倆年齡的懸殊,在古代可做爺孫了。這一年的甘泉宮,春意融融,這一年的大漢朝,暗流洶湧。

  老而彌辣的漢武帝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某日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手拿劍要殺他。所謂能者無所不能,他老人家身邊不乏解夢之「能人」的,這一解不打緊,卻解出了一位叫朱世安的大俠。朱世安是真有其人的,說是大俠,不如說是江洋大盜,反正此人存在,漢武帝心中不得安,必除之而後快。

  巧合的是,此時宰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因挪用軍費罪被捕,父親為了救兒子,就懇求漢武帝把抓捕朱世安的任務讓自己來完成,條件是赦免公孫敬聲的罪。漢武帝居然同意了,讓宰相做刑警,這是一奇;公孫賀費了不少功夫,居然抓到朱世安了,廷尉和長安令都沒轍的事兒,宰相辦成了,這是二奇;朱世安在獄中反誣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並下巫蠱咒漢武帝,他一平頭百姓是如何知道這些秘密的?這是三奇。

  史料對這些撲朔迷離的懸疑之解釋是,寵臣江充與太子劉據有舊怨,私下裡教唆朱世安,藉機削弱太子勢力。因為公孫賀是太子的大姨夫,公孫父子在朝中很有影響力。

  這解釋顯然顧頭不顧腚了,我的理解是,該案件的總設計師恐怕非漢武帝莫屬。《漢書》有言一語道破玄機:「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原來如此,借此案殺了公孫父子,連親生女兒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等等都不放過,這些人都是些什麼人?清一色都是衛家人、太子黨。

  後一則案子更大更血腥,牽連而死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如果漢武帝的矛頭不是指向太子,他明知江充與太子有怨,明知朱世安的誣陷不靠譜,為何還要委任江充徹查此案,將事態不斷擴大?再是老糊塗,也不至於如此糊塗吧。結果怎麼樣?漢武帝得償所願,太子被逼起兵,反抗未果,與母親衛皇后雙雙自殺。

  回過頭來看,這其中趙鉤弋有沒有發揮啥作用呢?竊以為吹吹枕頭風是可能的。漢武帝既然有心於弗陵,「類我」,那麼作為母親的趙鉤弋由此生出些奢望也就合情合理,哪個母親不為自己孩子的前程著想呢?

  從野史《漢武故事》的記載看,她並非不關心時事之女人。野史是這樣說的:(鉤弋)告上曰;「妾相運正應為陛下生一男,年七歲,妾當死,今必死於此,不可得歸矣。願陛下自愛,宮中多巫蠱氣,必傷聖體,幸慎之。」這是她臨死前說的話,居然「宮中多巫蠱氣」,神了!若該記載屬實,一個能夠自願去死而成就兒子繼位的母親,其心思之深、決心之大,不可小覷。

  鉤弋夫人死因之謎

  一說子貴母死,出自《史記》(褚少孫補注)和《魏書》。說漢武帝在甘泉宮讓人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見大臣的圖,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於是左右大臣知曉武帝預立少子為太子。數日之後武帝斥責鉤弋,鉤弋褪下簪珥連連叩頭。武帝命人將其拉走送到掖庭獄(掖庭即後宮),被拖走的鉤弋回頭求饒,武帝說:「快走!你活不了了!」之後鉤弋死於雲陽宮。使者夜間抬棺將其下葬,並把她的住處封掉。《魏書》對此加以肯定,「史臣曰:鉤弋年稚子幼,漢武所以行權,魏世遂以為常制。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

  二說是「以憂死」,不是漢武帝殺的,出自《漢書》。班固說,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期間,鉤弋夫人隨侍在側,犯了過錯,武帝斥責鉤弋,後來鉤弋夫人憂死於雲陽宮,就地下葬。

  現在流行的說法,大致認可第一種,但我認為還存在第三種可能,那就是趙鉤弋並未死,而是被漢武帝雪藏了。理由有如下幾點。

  漢武帝封了雲陽宮幹嘛?「昭帝即位,追尊鉤弋婕妤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三千戶」。既然追封生母為皇太后,為何不將母親合葬於漢武帝的茂陵?卻大肆修築雲陽宮?而劉弗陵即位後,霍光「緣上雅意」追封李夫人為皇后,並將李夫人墓遷葬至茂陵。這「緣上雅意」又作何理解?

  把這些疑點綜合一下可知,雲陽宮裡住著大活人趙鉤弋呢,漢武帝並未下狠手,而漢昭帝之所以同意讓李夫人與父親合葬,實出於母親健在的欣喜,而這份欣喜不足為外人道也,以至於史料中查不到任何漢昭帝哀悼母親的言語。

  正史本身也存在蛛絲馬跡,如《史記》云:(趙鉤弋死後),其後帝(劉徹)閒居,問左右曰:「人言雲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後邪?」漢武帝重視外界輿論,或者正常,但對「立其子,何去其母」的回答,卻用了「然」和「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的話,語氣裡含有不屑和竊笑,理由堂而皇之,背後頗多貓膩。

  野史傳說更是認定趙鉤弋沒死。《漢武故事》云:「既殯,屍香聞十餘里,因葬雲陵,上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塚開視。空棺無屍,惟衣履存。上乃為起原靈台於甘泉」。這分明是個衣冠塚,漢武帝是在裝哀悼,「發塚開視」乃神化趙鉤弋而已,誰讓人家老夫少妻是絕配呢,不得不殺而能想轍不殺,足見感情之深!《太平御覽》也說:鉤弋夫人自盡身亡之後,「屍不臭,香聞十餘里,疑其非常人,及發塚開視,棺空無屍,惟雙履(鞋)存。」既說自盡身亡,而屍體卻又不知去向,不是一般的神。

  造神的結果是,老百姓相信了,鉤弋夫人或者真的是神仙下凡,河間府老家的百姓為她建了拳夫人娘娘廟,並供奉塑像,據說頗靈驗,有求必應,以至求拜者不斷。

  歷史的煙塵遮蔽了一代佳人的點點滴滴,卻遮蔽不了諸多的問號,遮蔽不了大漢朝繼續前行的步履。「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傷盛姬」。無論她是假死還是真死,鉤弋夫人,都是值得我們去傷情懷念的女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