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曄為何被一個太監廢黜? 唐昭宗在位幾年 | 陽光歷史

 

A-A+

唐昭宗李曄為何被一個太監廢黜? 唐昭宗在位幾年

2016年05月20日 唐朝皇帝, 揭秘太監,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256 次

  唐昭宗李曄為何遭宦官廢黜?昭宗是懿宗第七子,僖宗的同母弟弟。鹹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二日生於長安宮中。6歲封壽王,最初名李傑,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僖宗崩於武德殿,他被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李敏。八日即位,又改名李曄。幾次改名,昭示著他政治身份的變化。

  昭宗即位這年22歲,按說也是成年天子了。不過,在僖宗彌留之際,朝廷群臣並沒有看好他,而是看中了吉王李保,理由是吉王在諸王當中最有賢名,年齡又長於壽王。當時支持昭宗的只有掌握軍權的宦官楊復恭等人。楊復恭之所以擁立壽王,仍然是宦官自行廢立的慣用舊例。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的理由有:一是昭宗和僖宗是同母所生,關係最為密切;再是他在僖宗多年避難逃亡過程中都隨侍左右,而且還能夠表現一些軍事才能,與楊復恭關係相處也算和諧,比較能為楊復恭等人接受。就這樣,昭宗在宦官的擁立下成為唐朝最後一個以皇太弟身份即位的皇帝。

  昭宗聽政以後,頗有重整河山、號令天下、恢復祖宗基業的雄心壯志。他認真讀書,注重儒術,尊禮大臣,企圖尋找治國平天下的道術。此刻的昭宗意氣風發,神氣雄俊,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讚譽他「有會昌之遺風」。昭宗要重振朝綱,壓制強藩,剛即位就招募十萬大軍,試圖實現以強兵威服天下的目標。然而,事情似乎並不像他設想的那樣簡單。多年來,各地強藩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與朝廷百官、內廷宦官的關係盤根錯節,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年輕氣盛的昭宗想要畢全功於一役,不僅難以成功,而且還引發了更大的政治危機。


  大順元年(890),昭宗在準備尚欠充分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下詔削奪太原李克用的官爵和賜予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結果,各地藩鎮為求自保,對此消極觀望,昭宗派往河東(今山西)地區的官軍幾乎全軍覆沒。楊復恭乘機將支持昭宗的宰相罷免,並聯合山南西道節度使要挾朝廷,這給待機而動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提供了口實,他以討逆為名聯合關中其他幾個藩鎮打敗了楊復恭。李茂貞公然指責昭宗「只看強弱,不計是非」,難以忍受李茂貞驕橫的昭宗,就想倣傚憲宗削藩而對他用兵。宰相杜讓能認為李茂貞就在京師附近,萬一有個閃失後果難以收拾,勸他謹慎從事,但昭宗不聽,結果三萬禁軍還沒有進入鳳翔就被打敗。李茂貞隨即兵逼朝廷,昭宗無可奈何,只好殺死了親信宦官和宰相杜讓能推卸責任,李茂貞才算罷休。從此,李茂貞佔據關中十五州,成為京畿地區最強大的藩鎮,他以朝廷元勳自居,干預朝政,遂有「問鼎之志」。

  乾寧三年(896)九月,佔據汴州(開封)的黃巢降將朱全忠、河南尹(治洛陽)張全義與關東諸侯紛紛上表,說關中地區有災,請車駕遷都洛陽,並說已經著手繕治洛陽宮室。這個時候,昭宗為了保障皇室安全,一度想任用宗室典掌軍隊,因阻力重重沒有實現,卻給宗室諸王帶來了滅頂之災。乾寧四年(897),華州節度使韓建要挾來華州行宮的昭宗將宗室睦王、濟王、韶王、通王、彭王、韓王、儀王、陳王等八人囚禁,他們所統領的殿後侍衛親軍兩萬餘人也被迫解散,昭宗還不得不在韓建的要求下,將德王裕冊為皇太子——這一決定為日後的政變埋下了隱患,並進封韓建為昌黎郡王,賜「資忠靖國功臣」。這年八月,韓建又因私怨,借口諸王典兵導致「輿駕不安」,勾結知樞密劉季述假傳皇帝命令發兵圍十六宅,白玉帶將通王、覃王已下十一王及其侍衛,無論老少統統殺死,而韓建僅以諸王「謀逆」告訴昭宗了事。當韓建發兵圍住諸王的住所以後,宗室諸王驚懼萬分,披髮逃命,沿著城垣大呼:「官家(宮中對皇帝的稱呼)救兒命。」有的還登屋上樹,以圖僥倖。景況之慘痛,使人歎息。即使這樣,昭宗仍以韓建為守太傅、中書令、興德尹,封穎川郡王,賜鐵券,並賞賜他御筆書寫的「忠貞」二字。

  光化元年(898)十一月,又發生了昭宗遭宦官廢黜、皇太子裕監國的宮廷政變。

  原來,昭宗經過這番折騰,往日的銳氣消失殆盡,終日飲酒麻痺自己,脾氣也變得喜怒無常,這引起了宦官的恐懼。十一月的一天,昭宗在禁苑中打獵,大醉而歸。當天夜間,手殺宦官、侍女數人。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藉機要挾宰相召百官署狀同意「廢昏立明」,隨即帶兵突入宮中。剛剛酒醒的昭宗突然見到門外的兵士,驚墜床下,還掙扎起來想逃跑,被劉季述、王仲先左右挾持著摁在座位上。鳥銜花玉珮

  昭宗皇后何氏馬上出來周旋:「軍容長官本是護衛官家的,你們不要嚇著他,有事請各位做主就是了。」劉季述立即拿出百官簽署的文狀說:「陛下厭倦了這個寶位,大家的意思是要太子監國,請陛下頤養於東宮。」昭宗還辯解:「我昨日與卿等歡飲,不覺過了點,何至於此呢!」皇后馬上阻止說:「聖人就依他們的意思吧!」說完,就在昭宗面前取出傳國寶璽交付劉季述,然後就和皇帝共乘一輦,帶著平日的侍從十餘人赴東宮。昭宗一入宮中即被囚禁,劉季述親自給院門上鎖,每日於窗中給他送飯食。這一天,宦官又迎皇太子監國,假傳昭宗之命自稱太上皇,並令皇太子登皇帝位。

  後來,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發兵打敗了劉季述,天復元年(901)正月昭宗「反正」,接受了群臣的朝賀。劉季述為亂棒擊死,棄屍於市。皇太子裕降為德王,改名祐。昭宗被幽禁時,崔胤曾告難於正在定州(今河北正定)行營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朱全忠,請他發兵問罪。此時,崔胤又派人到朱全忠軍中請他以兵迎駕。這正中朱全忠下懷,他立即前往長安,崔胤率文武百僚迎接。朱全忠隨後與鳳翔的李茂貞圍繞爭奪昭宗展開了激戰。朱全忠大軍圍困鳳翔一年多,鳳翔孤立無援,城中百姓多餓死,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宮自磨糧食以求生存。最終,鳳翔城破,昭宗成為朱全忠的戰利品。天復三年(903),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還京。他賜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並親解玉帶相賜。


  昭宗返回長安以後,朱全忠很快發兵將朝中宦官全部殺死,同時下令各地藩鎮將擔任監軍的宦官一律殺死。多年來宦官專權的局面因宦官肉體上被消滅而結束了,但是唐朝政治腐敗黑暗的局面並不能得到扭轉。朱全忠為了更有利於控制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他提出要皇帝遷都洛陽。為了杜絕唐朝故舊對長安的念想,朱全忠令長安居民按戶籍遷居,宮室和民居被毀,房屋被拆後的木材扔在渭河當中,順河而下,月餘不息。數百年古都經過這一浩劫,元氣大傷。長安城哭聲一片,關中百姓在道路之上大罵崔胤是「國賊」,斥責他引來朱朱全忠(溫)像溫傾覆社稷,連累眾生。

  罵歸罵,懾於朱全忠的淫威,昭宗不能不聽任擺佈,離開京師向關東而去。這次離開長安,就再也沒有能夠回來,長安故都,終於成為夢中的遙想了。

  天祐元年(904)四月,昭宗到達陝州(今河南三門峽)時,他近乎哀求地向朱全忠聲明,說中宮剛剛生育,月子裡出行不方便,要到十月再入洛陽宮。朱全忠認為他是有意拖延以待變,很是惱怒,惡狠狠地對手下牙將寇彥卿說:「你馬上到陝州,立即督促官家動身。」昭宗無奈,只好從陝州出發。此刻昭宗身邊已沒有了禁衛親軍,隨從他東遷者只有諸王、小宦官十幾人和打馬球的內園小兒共二百餘人。朱全忠仍然不放心,擔心這些人也會惹是生非,為防止節外生枝,下令將他們全部坑殺,將皇帝身邊的侍衛全部換成了他的部下。

  就這樣,遷都到洛陽的昭宗完全成為朱全忠手上的傀儡和招牌。朱全忠成為控制關東和關中大部分地區的最大的軍閥,他覬覦皇位已久,篡國之謀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連盟舉義,打出了「興復」的旗號來和朱全忠對抗。

  昭宗自離長安,終日與皇后、內人「沉飲自寬」,他一直擔憂發生不測。朱全忠也擔心昭宗再次成為自己對手的招牌,就對他下了殺手。事情發生在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昭宗被朱全忠派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弒殺於東都之椒殿。

  這天夜二鼓,蔣玄暉率龍武軍將史太等百人來到內門,聲稱有緊急軍務面奏皇上,內門打開,蔣玄暉每門留兵十人把守,一直衝到皇帝寢宮所在椒殿院。貞一夫人打開院門,對蔣玄暉說:「急奏不應帶兵來呀!」話音未落,被史太一刀砍死。蔣玄暉帶人急衝到殿下,大聲問:「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指蔣玄暉)莫傷官家,寧殺我輩。」昭宗此刻半醉半醒,聽到動靜不妙,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史太早已持劍進入椒殿,昭宗身著睡衣繞著殿內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一劍結果了性命。昭儀李漸榮想以身保護皇上,也一起被殺。何皇后苦苦哀求,蔣玄暉才放她一條活路。就這樣,年僅38歲的昭宗成為朱全忠圖謀篡國的刀下鬼。

  國破家亡,天不佑唐

  唐朝自昭宗遷都洛陽以後,實際上就名存實亡了。朱全忠當時忙於四處征討,一時無暇圖謀改朝換代,所以遲延了篡唐的步伐。結果,朱全忠實現謀篡的一幕是到了哀帝時。僅僅就從這點上來說,哀帝就實在是稱得上可悲可哀的皇帝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