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 陽光歷史

 



宋朝歷史上的科舉改革:王安石打破常規錄進士

 宋朝歷史上的科舉改革:王安石打破常規錄進士
  古代的科舉,是唐宋以來,為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規矩很多。比如,在當時考察舉子的時候,要經過三重考核。第一次是設立初考官,考生考完,工作人員會將卷子的名字全部封存起來。然後由初考官觀看考生的試卷確定等級。確定完了之後,將名單和全部試卷呈報給復考官,復考官第二次審核全部考卷,確定等級。第三次是復考官將全部試卷交給詳定官,最後確定等級。一般來說,詳定官自己不能夠評定等級,...



晚清教育改革:八旗子弟讀中學為何用美國教科書

 晚清教育改革:八旗子弟讀中學為何用美國教科書
  八旗子弟中學用的竟是美國教科書  清末的洋務派大員、湖廣總督張之洞曾和京師大學堂7監督張百熙聯合上書,敦促清廷建立新式教育體系。他們在奏折中建議,在各省省會建立大學堂以及配套的預科學堂和中小學堂,實際上張之洞和張百熙是想在省會城市建立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的預科學校、學院、大學。他們設想的整個教育體系以京師大學堂為核心。所有學校既教授西方藝術和科學,也教...



戊戌變法中改革者自身有哪些失誤?

 戊戌變法中改革者自身有哪些失誤?
  古今變法,都一定會觸及既得利益。因此一定會遭到依靠舊制度不合理之處尋租的既得利益者反對。如果改革者的策略不對,也有可能遭到不是依靠尋租、而是依靠公平競爭獲得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尋租和非尋租既得利益者的聯合反對,很有可能導致改革的失敗。歷史不可能重演,但是歷史的教訓必須記取。我國今天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有必要回顧一下當年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以為今鑒。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探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如何改革考試制度:招特長生

 探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如何改革考試制度:招特長生
  導讀:中國考試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革是在隋唐時期。因為此前的考試屬於「察舉制」時代的考試。而在此之後,中國才進入了真正考試的「科舉制」時代。隋文帝楊堅在建立隋朝後,於開皇年間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人才選拔方式,實行分科考試,設秀才科、明經科「分科舉人」。隋文帝死後,隋煬帝楊廣於即位次年(公元605年)即對「分科舉人」的考試制度進行改革,考試科目多達「十科舉人」。在推出分科考試的同...



劉晏——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信奉道家

 劉晏——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信奉道家
中文名:劉晏 別    名:字士安 國    籍:中國(唐朝) 出生地: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 出生日期:約公元716 逝世日期:780 職    業:經濟改革家 主要成就:做出一系列重要經濟改革   劉晏(715--780),是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人。幼年才華橫溢,號稱神童,名噪京師,明朝時列名《三字經》。   ...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為何廢除丞相?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為何廢除丞相?
  從傳說中先秦時代按照圖騰命名的龍官、鳥官;到秦漢時期強調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現,一時間丞相位高權重,連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議政;而隋唐時期「三省六部」的設立,讓「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六個部究竟掌管了國家的哪些方面,和我們今天常說的「外交部」「國防部」是一個概念嗎?再到宋朝的「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著文武二柄,實則已經被皇帝牢牢把控著;明朝洪...



短暫的張居正改革:為何在明朝改革會如此艱難?

 短暫的張居正改革:為何在明朝改革會如此艱難?
《明史》中有這樣一句話形容某個時期的國情:「中外乂安,海內殷阜」。乍看應是出現在王朝早期的太平恢弘的景象,而事實上,這是描述晚明萬曆年間的一句話。是的,在明末暮氣沉沉的最後生命裡,還有過這麼一段輝煌燦爛的「迴光返照」,讓行將就木的朱明王朝又奇跡般地矍鑠了一把。可惜的是僅僅是迴光返照,並沒有起死回生,這場發生在萬曆年間曇花一現的短暫繁榮,就稱為「萬曆中興」。萬曆年間大明得以這...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南北朝的亂象由此被扭轉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南北朝的亂象由此被扭轉
  隋朝剛一樹立,隋文帝就停止了大範圍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開皇律》,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曉得,再好的制度,也需求人來運轉。   楊堅用人政策先看宰相,位置重要,由三省長官共同組成。要看看三省長官是誰?「以相國司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京兆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高熲官最大,位置最高。李德林是單純的內史令,而虞...



胡服騎射:原來國家的改革可以從生活做起

 胡服騎射:原來國家的改革可以從生活做起
  戰國時期,趙國的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雖然他們和趙國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但常常到趙國進行一些小的掠奪。  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敏捷。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為步兵和兵車混合編製,加上官兵都身穿長袍,甲冑笨重,騎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戰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有一天,趙武靈王對邯鄲謀士樓緩說:「北...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開始以法律規範治國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開始以法律規範治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499年)親政後,推行漢化改革。他先整頓吏治,頒布俸祿制,立三長法,實行均田制;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漢化改革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中興」。 孝文帝太和年間的法制改革規定了北朝法制的發展方向,無不體現出隆禮儀、重教化、慎刑罰三環緊扣的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