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曾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因此,朱元璋對李善長也十分器重,洪武三年,晉陞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既然朱元璋對李善長如此的寵愛,卻為什麼偏偏要殺他呢? 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還是後來立的太孫朱允炆,都為人仁厚,性格偏軟,朱元璋當然...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張亮人物生平 投奔瓦崗
投奔瓦崗
張亮出身貧賤,年輕時以務農為業。隋朝末年,李密率領瓦崗軍在滎陽、開封一帶徵戰,張亮前去投奔,但是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瓦崗軍中有人密謀反叛,張亮向李密告密。李密認為張亮是忠誠之人,便任命他為驃騎將軍,隸屬於黎陽(今河南浚縣)徐世績麾下。
效力秦王
618年(武德元年),張亮隨徐世績投降唐朝,被任命為鄭州刺史。當時,鄭州被王世充奪取,張亮無法赴任,便逃到...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人物生平 參與兵變
早年經歷
長孫無忌少年喪父,與母親、妹妹被異母兄長孫安業趕出家門,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他生性聰慧,勤奮好學,博通文史,而且頗有計謀,與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關係甚好。高士廉見李世民才華出眾,便將甥女嫁給他,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成為郎舅。
隋朝末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關中,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長孫無忌在高祖渡河時便到長春宮謁見,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輔佐秦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魏徵人物生平 歸唐獻策
早年經歷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頲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
揭秘:唐憲宗是唐朝後期還能延續100多年大功臣
通觀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閃光點的,當是唐憲宗。在對付藩鎮割據的歷史問題上,他審時度勢,連連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在形式上將帝國重歸一統,被稱為「中興之主」。唐憲宗名李純,為唐順宗的長子。在六七歲時有一則近乎傳奇的故事:祖父唐德宗因他聰慧,很是寵愛,有次將他抱坐在膝上,逗著玩的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坐我懷中?」回答出乎唐德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是第三天子。...
明朝開國功臣湯和簡介 湯和怎麼死的湯和墓在哪
湯和(1326年-1395年),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字鼎臣,濠州鍾離人。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占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
唐太宗如何約束飛揚跋扈的功臣?李世民用人胸懷
原文: (太宗)謂敬德曰:「朕見漢高祖誅滅功臣,意常尤之,故欲與卿等共保富貴,令子孫不絕。然卿居官數犯法,乃知韓、鼓菹醢(zū hǎi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醬。),非高祖之罪也。國家綱紀,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得,勉自修飭,無貽後悔!」敬德由是始懼是而自戢。 出處: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背後的故事: 在人治社會,皇帝必須要千方百計地維護自身的威信。特別是在那些和自己...
西晉滅吳的主要功臣有哪些人?西晉滅吳的統帥
西晉的崛起與統一 晉朝皇族的源頭為河內司馬氏,在曹魏時代已世代為官。如司馬朗、司馬懿及司馬孚等兄弟總共八人,時人稱「八達」。其中司馬懿具有政治及軍事才略,在曹魏後期抵禦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了魏國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受遺共同輔政,但之後司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在司馬懿去世後,其子司馬師及司馬昭逐漸鞏固...
為何史家認為龐統看成劉備平定四川的第一功臣?
殺掉了楊懷、高沛之後,劉備順利攻佔了涪陵。涪陵是益州重鎮,且是前往荊州的關口。涪陵在手,荊州的援兵就可以持續進入益州,拿下益州,指日可待。劉備很高興,在涪陵大宴賓客。當時,一些劉璋的降臣也在宴會上,;劉備喝了點酒,高興的過了頭,忘了掩飾自己的心裡,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一聽,就知道不妙。作為一貫標榜仁德的劉備,怎麼能夠在攻佔他人國家之後,宣稱自己很開心呢。龐統說...
摧鋒陷陣 三救秦王 李世民最大的功臣是尉遲恭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被迫晉封李世民為太子。8月李淵禪位,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643年2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下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圖像,供奉於臨煙閣之中,以示尊崇。
按功勞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