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皇帝的末代皇妃李玉琴 為何從不提宮中生活
2001年4月24日9時15分,中國末代皇妃、73歲的李玉琴老人因病醫治無效,在家中去世。4月26日,李玉琴女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吉林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告別室舉行。
吉林省和長春市政協以及統戰部領導同志,長春市文化局、圖書館和偽滿皇宮博物院的同志,還有李玉琴女士的親友百餘人為之送行。
2013年清明節過後,在李玉琴老人的家中,記者見到了她的兒子黃先生。家中的客廳中央,懸掛著李玉琴和丈夫黃毓庚生日宴會時笑得很開心的照片。兩側是老人的書法,龍、虎兩字,送給兒孫。「這是我母親當年佈置的。」黃先生說。
家中的擺架上,擺著李玉琴在宮中穿旗袍的照片。「這是溥儀為母親拍的,溥儀當時的意思是入宮四個月,讓家裡人看看,在宮裡養胖了。」黃先生說。
母親去世後,黃先生一家仍然住在「祖屋」,為的是已經習慣的區域和母親的氣息。在黃先生的兒時記憶中,儘管孩童的玩笑話,說媽媽是「娘娘」,但是母親對於「末代皇妃」的稱號和曾經的經歷,隻字不提。
右二為李玉琴
「在我結婚之前,她沒有真正跟我說過,只是聽別人說。」直到媒體發達了,慢慢出了書以後,黃先生通過其他的途徑瞭解到母親的經歷。「我真正看我母親的書,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對於整個家族而言,因為母親與溥儀在宮中兩年半的生活,很長的時間裡,對家族而言是沉重的枷鎖。
「而母親直面這件事,約在上世紀80年代,各國的媒體都希望採訪母親。一開始需要做工作,她很牴觸這個。」黃先生說,慢慢地母親開始正常地講述那段時期的經歷。黃先生記得母親第一次接受採訪是在1980年,香港大導演李翰祥拍攝電影《火龍》時,來長春與母親對話。「那是母親第一次接受外界採訪,並接受稿酬。我放假回來,她還和我說起,稱『背了一輩子的黑鍋』。」
1943年,15歲的女中學生李玉琴被選「入宮」。「我母親家祖上山東萊州府,她在家中排行老六,」黃先生說,母親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
「1943年2月,我在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等學校唸書。有一天,日本人校長小林帶著女教師籐井到各班挑選學生,選好了集合在一起,在照相館每人照了一些四寸相片。」在李玉琴的口述回憶中這樣描寫當年被選入宮前的經歷。「母親一家是本分的老實人,根本不敢反抗命令,另外當時還是孩子的母親以為是換了一個地方,依然可以讀書。」黃先生說。
「我進宮一個多月後,溥儀挑了個良辰吉日,給我行冊封禮。溥儀說:『你是很有福氣的,就叫福貴人吧,以後遇到什麼不吉利的事情,用你的福就可克服了。』」
兩年半之後,李玉琴離開皇宮,並在1956年與溥儀離婚。1958年,李玉琴與黃毓庚喜結良緣,她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常把幸福掛在嘴邊。
在帶有自傳性質的《坎坷三十年》,李玉琴寫道:1961年,我寫了《我的宮中生活》,記述了我在偽滿皇宮中的生活經歷;但它遠不是我一生的全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隨著偽滿帝國的覆滅,溥儀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下來;我也結束了牢籠似的宮中生活……溥儀通過他寫的《我的前半生》敘述了這種奇跡在他的身上是怎麼發生的;我呢,由於種種原因,歷盡了多年的坎坷,才丟掉枷鎖走上光明坦途,如今正在以有生之年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