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為保家衛國,千千萬萬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慷慨赴難,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在華南,廣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闢華南敵後抗日戰場,這也是繼華北、華中之後的全國第三大敵後戰場。
70多年後,我們從曾慘遭日軍14個月大轟炸的廣州出發,來到韶關——廣東的抗戰中心,來到南澳島——廣東抗日第一仗遺址,來到平型關大捷遺址……
纍纍彈痕今猶在,血肉長城譜壯歌。
...
南京大屠殺為何近9萬中國守軍大多選擇任由宰割
當歷史悲憤地定格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陰霾的天空見證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為野蠻、最為殘暴、最為黑暗的一幕。攻入城內的日本侵略軍人性淪喪,殺戮姦淫,搶掠焚燒,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罄竹難書」語出《舊唐書·李密傳》,喻隋煬帝之罪「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而日軍在南京的暴戾恣睢、斑斑獸行,縱使罄四海之竹也不足以書其罪,傾九天之水仍難以洗其惡。 獸行之一:滅絕人性的殺戮。日軍不僅殘...
揭開中越邊境上的死亡哨所:兩國守軍無一能活
導讀:這個哨所距離邊境線約700米,是這一帶山脈的最高峰,海拔1500多米,現在隨著中越兩國關係的正常化,這裡已經成為了我們這一帶黨政機關、學校及各單位按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雖然硝煙已經遠去,但當年曾經在這個縣呆過的人們永遠也無法忘記1979年至1984年期間那異常慘烈、悲壯的戰鬥。之所以說這個哨所是死亡哨所,那是因為從1979年初至1984年底,凡是駐守在該哨所的中越兩國軍隊,沒有一個人能...
白江之戰:中國歷史上打得最痛快的一場抗日戰爭
導讀:說起中倭之間的戰爭,一般人均會想起中華民族死傷三千多萬人的抗日戰爭,令人切齒嗟歎、盡喪北洋水師的甲午海戰,十六世紀慘烈的抗倭援朝戰爭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測想順帶消滅漢人「新附軍」、最終功虧一簣的元朝征倭大戰。數次戰爭,說句實話,代價巨大,敗多勝少。特別是距離今日最近的抗倭戰爭,最後關頭,如果沒有美國最後兩顆原子彈,狂妄叫囂「一億玉碎」的倭人不知還要塗炭我中華多少生靈。...
二戰美軍如何禍害英國:英國竟出現100多萬私生子
導讀:根據《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另外一項統計,英國1939年至1945年出生的530萬嬰兒中,1/3是私生子,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美國大兵留下的。 美國和菲律賓最近為4名美軍士兵輪姦菲婦女一案鬧得不可開交。 美軍的性犯罪已成為令駐在國極為頭痛的問題,英國人對這一點更是深有體會。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最近公佈的解密檔案顯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三年,駐紮在英國的美軍官兵上演了一出荒唐的性...
一戰亞眠之戰:協約國對德意志帝國的最後一擊
兵集亞眠
亞眠是法國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橫亙在法國大陸上的鐵路幹線正好穿越亞眠。德國人佔領了亞眠之後,福煦一直寢食不安,因為這無疑等於在法國人的頸項上套了一根絞索。為此,1918年7月24日,他向協約國軍事委員會提出了旨在奪占亞眠的戰役計畫。該計畫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收復亞眠和巴黎一線的鐵路,擊退在索姆河一帶的德軍,從而擺脫防禦而轉入對德軍的全面進攻。福煦的方案得到了協...
遼沈戰役神秘的內蒙古騎兵師:阻擊廖耀湘兵團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在內蒙古東部地區活躍著一支以蒙古族為主,包括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漢各族士兵組成的內蒙古騎兵部隊。這支騎兵部隊於戰火中誕生,在戰鬥中成長,先後參加了解放軍同國民黨軍爭奪東北的一系列戰役、戰鬥。特別是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師長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師(師長白音布魯格、政委胡秉權),在遼沉戰役中與東北野戰軍主力緊密配合,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煉,為東...
漢奸王克敏:最早投敵竟成資本 與汪精衛互相傾軋
王克敏(1876~1945),字叔魯。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1876年5月4日生於廣東,祖籍浙江杭州,曾經中過舉人;1900年以清國留學生監督的名義到日本,並擔任清國駐日大使館的參贊。回國後也於外交部任職。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王克敏曾經於段祺瑞執政期間出任於1917年中國銀行總裁,並且在以後三度出任財政部長。後曾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並出任東北...
《狂怒》讓軍迷狂怒?從真實戰史考據影片情節
首先《狂怒》不是一個架空的故事,雖然筆者沒有找到原著劇本。但綜合影片的背景介紹、人物對話來判斷。「狂怒」號坦克車組隸屬於美陸軍第9集團軍第2裝甲師。相對於巴頓麾下威名赫赫的第3集團軍以及因為朝鮮戰爭而廣為國人所熟知的第8集團軍,第9集團軍在美國陸軍序列中堪稱「短命鬼」。它成立於1944年9月5日,隨著二戰終結而解算,可謂不足週歲。而其在戰場上所肩負的使命,長期以來也不過是擔任美軍進...
日本為「特攻隊遺物」申遺 是為取悅美國?
去年,日本曾為鹿兒島南九州市的「知覽特攻和平會館」約1.4萬份「特別攻擊隊」(簡稱「特攻隊)遺物,申請「世界記憶遺產」,但未獲成功。近日,南九州市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將繼續為館內遺物「申遺」。各國記者對此舉目的提出了強烈質疑,而日方則態度曖昧,一味搪塞,何故?今年5月初,我曾專程趕赴這一會館探察究竟。日方的態度,使我深感有必要結合所見、所聞、所感,對日本此舉的寓意進行扼要剖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