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將軍回憶上甘嶺: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
美國軍事院校在選擇中國軍隊課題時,把上甘嶺戰役和雷鋒現象作為兩項重要內容:上甘嶺防線,為什麼突不破?雷鋒是一名士兵,為什麼能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們認為,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真正瞭解中國軍隊。
8年前的4月8日,為瞭解上甘嶺戰役在美國人心中的困惑,在北京宣武區的一座小院中,採訪了當年的太行一分區司令員、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軍長、前國防部部長秦基偉上將。如今,秦基偉將軍已經安息在八寶山,但他把上甘嶺戰役的精神遺產,卻永遠留在了人間。
「我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出手就是當頭炮。」
1986年8月的一天,一架雲雀式直升機從平壤直飛上甘嶺。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在飛機上感慨萬分。他就是當年上甘嶺戰役的前線指揮員、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
秦基偉是隨當年的志願軍司令員楊得志率領的軍官休假團訪問朝鮮的。金日成問秦基偉:「想到什麼地方看看?」秦基偉說:「如果方便,我希望重登五聖山,重訪上甘嶺。」金日成很理解老將軍的心意,很快做了安排。坐在飛機上的秦基偉俯視上甘嶺,那一草一木、一山一峰,他是那樣的熟悉。
上甘嶺位於朝鮮五聖山的南面。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是597.9高地,左邊是537.7高地北山,這兩個山頭加起來只有3.7平方公里。戰前,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范佛裡特原計畫使用兩個營的兵力,用5天時間,傷亡200人拿下上甘嶺。然而,戰爭卻持續了43天,在這彈丸之地,雙方投入了10多萬大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投入兵力6萬餘人,志願軍投入兵力4.3萬餘人,由戰鬥規模發展成戰役規模。
炮火的密度,也創歷史空前。敵我雙方集中了438門大炮——「聯合國軍」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達300門,志願軍7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有138門;「聯合國軍」還動用了3000架次飛機和170輛坦克。
彈藥的消耗量也十分驚人。「聯合國軍」向上甘嶺兩個小小山頭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最多的一天高達30萬發炮彈,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炸彈。志願軍先後發射炮彈40萬發,在單位火力密度上也創造了自己作戰的最高紀錄。「聯合國軍」叫喊:「打炮像下雨,連小石頭也躲不過。」陣地表面工事被摧毀了,草木被打光了,山頭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上甘嶺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昏天黑地,硝煙繚繞。隨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鐵屑、彈殼。
同兩個密度相聯繫的是兵員的傷亡。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先後打退敵人900次的進攻。「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聯合國軍」傷亡率和日平均傷亡數,對美國人來說,確實是個可怕的數字。過去美國人認為他們在戰爭中最高傷亡率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璜島戰役,但也只有32.6%。血肉橫飛的場面,在上甘嶺戰役中司空見慣。
秦基偉感慨地說:「上甘嶺戰役是我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比較而言,將軍以前血戰河西走廊、太行抗日、逐鹿中原、淮海大戰等無數硬仗、惡仗、血仗,都不在話下。那麼,上甘嶺這個彈丸之地,雙方為何要做如此驚天動地的拚殺呢?
將軍道出了原由:五聖山是朝鮮東海岸到西海岸的連接點,控制著金化、鐵原和平康三角地帶,是朝鮮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志願軍佔有它,可俯瞰敵人縱深,直接威脅「聯合國軍」的金化防線,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倘若「聯合國軍」奪取了五聖山,就從中部突破了志願軍防線,危及北朝鮮整個戰線。而上甘嶺,正是五聖山的命脈。戰場外,板門店談判陷入了僵局,美方談判首席代表哈里遜叫喊:「讓槍炮來說話吧!」妄圖從戰場上獲取談判桌上的政治資本。美國國內,第34屆總統競選即將開始,杜魯門總統想從朝鮮戰場上為民主黨撈取競選資本。
軍事上的優勢、談判桌上的籌碼、總統競選的資本,都要從上甘嶺來獲取。因此,上甘嶺之戰勢在必然。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裡特通過美聯社駐漢城記者向全世界宣佈:「金化攻勢開始了(指上甘嶺攻勢)!」半個小時後,美第八集團軍第七師和配屬的韓二師的16個炮兵營的300門大炮、40架飛機和120輛坦克,向上甘嶺597.9和537.7發射炮彈30餘萬發,投炸彈500枚。我軍表面工事幾乎全部被毀。
當時秦基偉被炮聲驚醒,連忙披衣進入作戰室,瞭解到敵人的進攻重點在上甘嶺。他知道,上甘嶺的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分別由四十五師一三五團的一連、九連和八連的1個排把守。
一連、九連當時沒有山炮、野炮、榴炮。戰前,秦基偉把二線閒置的15門陳舊不堪的老式炮配備給了這兩個連隊。這些炮都是繳獲來的日本炮和太原兵工廠製造的老式炮,射程和精度都很差,但秦基偉覺得有總比沒有強。後來,這些老炮果然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威力。
炮擊和空襲後,美七師在坦克的掩護下,以4個營又4個連的兵力,分6路向537.7和597.9高地發起了瘋狂進攻。
我兩個連和八連一排拚死抵抗,先後擊退敵人從排到營的30餘次衝擊。597.9高地的一挺重機槍終日發彈萬餘發,斃傷敵近300名;2號陣地暗火力點的一支步槍發彈百發,斃傷敵30餘名。許多戰士將槍管打紅了,無水降溫,用尿代替。
山上的15門老炮也發揮了作用。在師山炮營營長王恩的指揮下,居高臨下打俯角,連瞄準鏡都不用了,直接瞄準敵火力點和散兵群,打得美國佬連滾帶爬。
美七師久攻不下,進攻兵力由兩個營增加到兩個團。面對15倍於己的敵人,我守衛連隊頑強抵抗,寧死不屈。11號陣地的八連一排三班和10號陣地的八班,都僅剩下1個人,仍連續打退敵人7次以上進攻。
最後,兩個高地的彈藥用盡,戰士們才退入坑道內,繼續開展坑道戰鬥。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失守。
夜間戰鬥中,四十五師一三五團指揮所不斷向軍部告急,要求增援兩個高地上的連隊。秦基偉認為,敵人攻勢正在火頭上,炮火密集,此時增援只能增大傷亡。他要求兩個高地上的連隊再頑強堅持,把敵人的銳氣挫掉後,再反擊。直到傍晚,秦基偉才答應一三五團的請求,向兩個高地派增援部隊。
敵人瘋狂地進攻了一天,剛要鬆口氣,一三五團的4個連在坑道守備部隊的配合下發起了反攻,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敵人終於招架不住,兩個高地失而復得。
這一天,四十五師一三五團殲敵1900餘人,擊毀坦克3輛、繳獲坦克1輛,自己也傷亡500餘人。
15日拂曉,美七師的2個團、韓軍2個團又2個營,發起連續不斷的波浪式進攻。面對10倍於己的敵人,我守衛部隊打退敵人30餘次反撲,抗擊到中午12時,因傷亡過大,被迫退入坑道。兩個高地表面陣地再次丟失。
陣地又一次丟失,四十五師的師、團領導沉不住氣了,要與敵人硬拚。秦基偉說:「急什麼?丟了,再想辦法拿回來嘛!」他思考:前兩天,我軍都是白天丟了陣地,夜間再奪回來。敵人掌握了這一規律,夜間防備嚴密,不斷發射照明彈,兩個高地照得和白天一樣,我軍的夜戰特長已難以發揮。於是,秦基偉決定改為白天進攻,並加強了火炮的攻勢。這一招果然很靈,兩個高地又奪了回來。
16日後,雙方都在增兵。「聯合國軍」將一八七空降團、韓軍1個團、哥倫比亞營、埃塞俄比亞營先後投入戰鬥;志願軍十五軍將四十五師一三三團、一三四團全部投入戰鬥。爭奪到20日,終因敵強我弱,彈藥供應不上,除597.9高地的0、4、5、6號陣地外,其餘表面陣地又被敵人佔領,我軍再次轉入坑道,堅持鬥爭。
7天來,「聯合國軍」投入17個步兵營(其中美軍9個營)、16個炮兵營、70輛坦克、100多架飛機,傷亡7065人。志願軍十五軍投入21個連隊,傷亡3000餘人,21個連隊全都傷亡過半。
將軍愛下象棋,因此,曾形象地用下象棋比喻說:「這7天,敵我雙方經過長時間準備,都憋足了勁,好比下象棋一樣,出手就是當頭炮。」
「打罷上甘嶺,給後勤記頭功。」/「抬著棺材上上甘嶺!」
10月21日上午,志願軍代理司令員鄧華打來電話,詢問秦基偉對這場戰役的發展有何考慮?
「這種拉鋸式的反覆爭奪,已進行7晝夜了,表面陣地失而復得,多次易手。為了給決定性的反擊爭取時間並創造條件,我們的意見是,暫時停止大規模的反擊,牽住他們的牛鼻子。同時調整部隊,研究戰術,抓緊時間準備進行決定性反擊。」
鄧華完全贊成秦基偉的意見。上甘嶺戰役開始了殘酷的坑道戰。
坑道戰比陣地戰更艱難。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對十五軍坑道採取築壘封鎖、石土堵塞、轟炸爆破、斷絕水源、施放毒劑和煙熏等毒辣手段,妄圖消滅坑道中的志願軍。
坑道戰是艱苦的。影片《上甘嶺》做了藝術的再現,真實情況也是如此。許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塊餅乾,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來解除難忍的乾渴,官兵們還樂觀地稱之為「光榮茶」。戰士們把餅乾放入嘴裡能把舌頭割破,人丹放在嘴裡竟化不了。由於醫療條件差,許多傷員犧牲在坑道中。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鎗守在坑道口……
秦基偉在戰鬥日記中寫道:「四十五師發揚英勇犧牲的戰鬥精神,一人捨命,十人難擋。許多連隊打光了,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仍然堅持,戰士們是多麼可愛,多麼可敬。」
「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這是上甘嶺戰役堅持坑道戰階段的立功標準。
不要以為這個功是好立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各個坑道,距五聖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遠也不過1000多米,但從五聖山運動到坑道要通過10道封鎖線。既使到了坑道口,要進去也很難,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犧牲。派去一個班,活著進坑道的僅有三分之一,為送一壺水,甚至要付出幾條生命。
十五軍後勤部部長尤繼賢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組織機關和部隊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將3萬發迫擊炮彈和大量食品、物資送入坑道。整個上甘嶺戰役運輸人員傷亡達1700餘人,佔我軍整個傷亡人數的14%。秦基偉深情地對尤繼賢說:「打罷上甘嶺,給後勤記頭功。」
秦基偉認為在坑道裡不能光被動挨打,他總結出群眾性的小出擊活動,及時在全軍推廣,打得敵人魂不附體。
一三四團四連在10多天的坑道鬥爭中,夜襲敵32次,斃傷敵70餘人,自己傷亡3人;五連四班在一個小坑道中開展打「活靶」活動,11晝夜,殲敵220人。一三五團四連組成了3人夜襲小組,以敵地堡為目標,殲敵470餘人;「鋼八連」堅守坑道14晝夜,出擊12次,殲敵1760多人。
從10月21日到29日,十五軍實施小型反擊158次,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殲敵4700餘人。美七師因傷亡過重無力再戰,只好把攻防任務交給韓二師。雖然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還在敵人手中,但十五軍卻利用敵人死守陣地的機會,殺傷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
上甘嶺戰役進入了白熱化,雙方都殺紅了眼。秦基偉發誓要「抬著棺材上上甘嶺!」「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發誓,不管處境多麼尷尬和困難,也要把「這場殘酷的、保全面子的攻擊」打下去!
雙方繼續在增兵。一時間,10萬大軍雲集上甘嶺,戰鬥規模迅速發展成戰役規模。
四十五師按照秦基偉的部署,利用坑道可攻可守的優勢,頑強抵抗,經過幾十次拚搏後,取得了很大戰果,但四十五師傷亡也達4000人。一三四團已無兵可調,團長劉占華親自帶領團部衛生員、司號員、通信員、宣傳幹事等守在陣地打衝鋒!
坑道裡擠滿了戰鬥員、傷員和烈士的遺體。硝煙、血腥混合在一起。糧沒了、水沒了、藥也沒了……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終於輪到我們反擊了。」
十五軍還能堅持下去嗎?志願軍總部在擔憂,三兵團也在擔憂。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打電話徵求秦基偉意見:「是繼續同敵人拼下去?還是適可而止?」
秦基偉很清楚,放棄兩個高地,雖然可以為十五軍保存實力,但志願軍中部防線很可能崩潰。
「我們能打下去,只希望兵團在人力和彈藥上給予支授。」秦基偉堅定地回答。
其實,仗打到這個地步,能不能堅持下去,秦基偉心裡也沒底。他在軍部道德洞召開了作戰會議,軍師指揮員都表示要打下去,不能撤,這才堅定了秦基偉的決心。
但作為成熟的指揮員,秦基偉不能感情用事,他要把堅持打下去的把握,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他經常教育部下:「打仗不能打糊塗仗,要瞭解敵情,瞭解敵人作戰特點。」為此,他提出要抓俘虜,掌握第一手情報。
很快,一名美軍俘虜被抓到了秦基偉面前。他親自審訊了美俘,詳細盤問了正面美軍的戰鬥序列、陣地縱深、官兵的情緒、哪種情況下傷亡大等情況。
通過審訊俘虜,再根據戰鬥情況分析,秦基偉心中有了數。他在戰鬥日記中寫道:「敵人兩個師已有半數以上死傷,按美軍(每個)師1.8萬人,偽軍(南朝鮮)1.2萬人,合計3萬人。現在能夠參與戰鬥的不到1萬人,敵人為爭奪我們兩個連的陣地,用了2萬人的死傷,而陣地仍然奪不去。我想,敵人是不願意這樣來拼消耗的,美軍不是缺鋼鐵而是缺少人力……」
雖然對方還在不惜代價的增加兵力、傾瀉炮彈,但秦基偉已看出,敵人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
秦基偉的分析是正確的。自10月14日開始「攤牌作戰」以來,美七師打了12天,傷亡過重撤下去,換上南朝鮮第二師,又打了11天,也是一敗再敗,再繼續進攻也無所作為。於是,美軍第九軍團長詹金斯少將決定從11月5日起,結束對597.9高地的進攻。
而在這之前的11月2日,美七師兩個營和一八七空降團,加上韓軍第九師兩個營,共6個步兵營,在70多輛坦克、300餘門大炮、幾百架飛機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發起了猛烈攻擊。據守這個高地的只有十五軍八十六團的八連和1個排。100多人面對敵人6個營的進攻,但他們並不膽怯,沉著應戰。關鍵時刻,秦基偉把一三五團一連和一三四團的部分兵力調來加強防守。這一天,敵人從拂曉打到黃昏,發起了23次衝鋒,發射炮彈20多萬發,但沒有絲毫進展。
秦基偉從敵人求勝的急躁情緒中,看到了對方在指揮上的失策。對方以6個營的兵力多路進攻,而且從晚上到白天不間斷地以密集隊形衝鋒,不做隱蔽,不惜暴露,這就犯了兵家所忌。
敵人指揮的失誤,正好為秦基偉提供了機會。他命令炮兵集中炮火前攔後打,進攻的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一排排地倒下。這一天,十五軍597.9高地的守衛部隊只傷亡70人,卻消滅敵人1500多人。尤其是九十一團八連,一個班創造了殲敵400餘名自己僅傷亡3人的驚人戰績。
之後幾天的戰鬥也打得十分殘酷,但十五軍總算咬牙堅持住了。假如詹金斯再支持進攻下去,十五軍也許就堅持不住了。秦基偉也承認這一點:「四十五師打得極為英勇頑強,負傷不下火線是普遍的;捨身殺敵,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很多。但該師傷亡也很大,已有17個連隊人數在25人以下,有的連隊基本沒有人了,其本身已無力把這個仗打下去。……」十五軍還有一個四十四師和二十九師的部分兵力沒有動,他們守衛在西方山一線,那裡地處平康要衝,無法挪動。但畢竟克拉克和詹金斯沒有堅持住,而秦基偉堅持住了。
勝與敗也許就差之分毫。而分毫之差,就能區分出指揮員的優劣。
上甘嶺戰役不僅是兵力、武器裝備的較量,也是意志、智慧、膽略的較量。在這後一點上,美國將軍敗在了中國將軍的手下;「聯合國軍」敗在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手下。
坑道堅守戰階段,十五軍殲滅敵人1.4萬,但也付出了5600人的代價。然而,這個付出是值得的,因為這個付出磨光了敵人的銳氣,為戰役大反攻奠定了基礎。
11月初,秦基偉已命令數千官兵秘密通過敵人封鎖區進入坑道,做好了大反擊的準備。
11月5日,志願軍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率三十一師和三十四師7個連,支援上甘嶺戰役,歸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指揮。
在這之前的10月30日,秦基偉為了給十二軍大反擊創造條件,組織十五軍四十五師5個連、二十九師兩個連在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實施了決定性的反擊,到31日夜,除一個班陣地外,597.9高地基本收復。
「主席領導得好。」秦基偉由衷地回答。
「美國佬好對付嗎?你在朝鮮呆了3年,有什麼經驗教訓呀?」主席吸了一口煙,繼續詢問。
「剛入朝時,對敵人規律摸不著,有點生疏,後來和敵人交了幾次鋒,就感到美國佬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並不可怕。美國佬有兩個長處:裝備好,有制空權;但有三條缺點:一怕夜戰,二怕近戰,三怕死。」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張牙舞爪到處要吃人的大老虎,也被你們戰勝了,可見它是一個紙老虎。」
「通過和美國佬作戰,再次證明主席關於『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是十分正確的。美國佬死要面子,老怕人說它是紙老虎。」秦基偉回答說。
「他們也是一個鐵老虎,鋼老虎。他們憑著鋼鐵多,憑裝備優勢,貌似強大,內裡空虛。鋼鐵多,氣不足。我們憑指戰員的智慧和勇敢,憑正義,憑一股氣,一鼓作氣打敗他們。戰爭規律,從來如此,劣勢裝備可以戰勝優勢裝備。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美的裝備比南美差,也是北美打敗南美嘛!」毛澤東從哲學的角度論證「紙老虎」和「鋼老虎」的關係。
毛澤東扳著手指繼續說:「自美國1776年獨立以來,打了8次大的戰爭,其中有3次發生在20世紀。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幾次戰爭中,都是自己佔便宜。朝鮮戰爭是美軍在世界上第一次打敗仗,吃了虧。」
在與主席的親切交談中,秦基偉已經不再拘束。他接著向主席介紹說:「我們開始沒想到敵人會在上甘嶺投入這麼多的兵力,敵人也沒想到投入這麼多的兵力也沒能拿下上甘嶺。范佛裡特開始計畫使用兩個營的兵力,用5天時間,傷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嶺。」
「牛好吹,戲難唱呦!麥克壓撒在仁川登陸時,不是吹要在聖誕節前飲馬鴨綠江,讓美國士兵回國嗎?南朝鮮李承晚他們也說『戰爭一旦爆發,便立即佔領平壤,在短時間內統一北方全鏡』;日本鬼子發動侵華戰爭,吹噓3個月可以滅亡中華民族,結果呢?蔣介石打內戰,陳誠也吹過牛,說什麼『在軍事上對付中共,3至5個月便能解決問題』,結果還是打輸了。」毛澤東一口氣把美國、南朝鮮、日本、蔣介石進行了類比。
最後,毛澤東得出結論:「戰爭是吹不得牛的。歷史並沒有按照他們的邏輯發展嘛!」他意猶未盡,接著說:「現在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能打得贏已解決了,能守得住也解決了。歷史上沒有攻不破的防線,上甘嶺防線沒有被攻破,這是奇跡。」
秦基偉還向毛澤東介紹了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的事跡。
正在這時,劉少奇和周恩來走了進來。
毛澤東指著秦基偉介紹說:「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在太行山當過司令,現在又是上甘嶺的英雄。」
劉少奇握住秦基偉的手說:「上甘嶺開創了一個世界紀錄!」
周恩來也握住秦基偉的手說:「你們打得很苦,很頑強,打得很出色。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中又一次重要戰役,是軍事史上的奇觀。」
秦基偉這位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紅軍的太行一分區司令員,因上甘嶺戰役在我軍戰史上一舉成名。
抗美援朝結束後,秦基偉歷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黨史博覽》
大反擊的任務是奪回537.7高地北山的陣地,同時鞏固好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秦基偉和李德生共同制定了反擊方案: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三團和九十一團一部鞏固597.9高地,以九十二團全部兵力恢復537.7高地北山;十五軍的二十九師八十六團、八十七團除以部分兵力配合三十一師防守597.9高地、反擊537.7高地北山外,其主力則部署於五聖山、忠賢山一帶陣地,並把原來配屬的7個炮兵群合併成4個,以加強炮火的使用。
11月11日15時45分,我軍的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傾瀉。秦基偉指示炮兵要巧妙地運用火炮的威力:15時45分炮火進行第一次急襲後,停歇5分鐘,再急襲5分鐘,然後假意發出步兵攻擊信號,但並不衝鋒,把敵人引誘到前沿工事後,才使用火箭炮覆蓋,幾十門榴彈炮也一起轟擊。這幾次急射,1萬多發炮彈鋪天蓋地落到敵人陣地,537.7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飛上了天,鐵絲網被炸斷,敵人的屍首四處飛揚。
接著,秦基偉命令十五軍二十九師八十七團向448東北無名高地佯攻;命令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三團攻擊上甘嶺以北無名高地,從兩側威脅537.7高地北山的敵人。最後,他命令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二團的兩個連,分兩路發起衝擊。經過35分鐘激戰,奪回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全殲了守敵。九十三團以一部兵力收復了597.9高地的最後一個班陣地。至此,上甘嶺的兩個高地全部被我軍收復。
「聯合國軍」被趕出上甘嶺兩個高地表面陣地的消息被美聯社透露後,漢城、東京、華盛頓軍界、政界大為震驚。「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狗急跳牆,組織「聯合國軍」瘋狂反撲。
敵人集中空前優勢的炮兵、飛機、坦克,配合步兵展開了「波狀進攻」:一個連上去,再上一個連,一個營上去,再上一個營,輪番衝鋒,晝夜不斷,但上甘嶺我軍陣地巋然不動。
11月16日,美聯社悲哀地宣佈:「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上甘嶺)是打敗了。」但克拉克不甘失敗,又組織了無數次的反撲,都以失敗而告終。我軍在大反擊階段共殺傷敵人2900餘人。
11月25日,「聯合國軍」已無力再發動進攻,其「金化攻勢」被我軍徹底粉碎。
11月26日,十五軍司令部發佈上甘嶺戰役戰績公報:「在43天的戰鬥中,我打退敵排以上進攻900餘次,與敵進行大規模爭奪戰29次,以11529人的傷亡代價,斃、傷、俘敵25498人,擊落擊傷敵機300架,擊毀敵坦克40輛,大口徑炮61門,使敵所謂『一年來最大的攻勢』,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反戰情緒沸騰了。杜魯門總統本想利用上甘嶺戰役撈取政治資本,卻事與願違,讓上甘嶺戰役敲響了他政治生涯的喪鐘。克拉克哀歎:鐵三角的猛烈戰爭,在競選總統高潮時變成了頭條新聞,它使韓戰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不得民心的戰爭。板門店談判桌上,美國人從叫喊「讓槍炮說話」又回到了「叫人說話」上。上甘嶺成了「聯合國軍」的「傷心嶺」。
消息傳到北京,全國人民沸騰了。12月16日,毛澤東發表論朝鮮戰爭局勢及其特點的講話,高度評價了上甘嶺戰役。12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慶祝上甘嶺前線我軍的偉大勝利》的社論,把慶祝上甘嶺勝利的活動推向了高潮。
「我忘不了上甘嶺的英雄們。」/「永生難忘的時刻……」
秦基偉從雲雀武裝直升機上走了下來,在一位朝鮮人民軍將軍的陪同下走向上甘嶺。當登上597.9高地時,他在「英雄黃繼光犧牲處」的石碑前,深深地鞠躬行禮。然後,又面對東邊的537.7高地北山行一鞠躬禮,向長眠在這裡的戰友們表示哀悼和敬意!
自從登上兩個高地,秦基偉就表情嚴肅,很少說話。他想起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和他的警衛員王六這些英雄們。
黃繼光犧牲在10月19日與敵人爭奪597.9高地的戰鬥中。當時前方出現了敵人最後一個火力點,敵人在碉堡內瘋狂地用機關鎗向外掃射,我大部隊受阻。就在此時,黃繼光忍住身上7處傷痛,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胸脯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發射孔,讓攻擊部隊衝上高地。戰後,秦基偉被黃繼光的英勇獻身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指示參謀長張蘊鈺執筆起草了向總部報告黃繼光事跡的電文,使這位「特級戰鬥英雄」的事跡傳遍了國內外。
邱少雲犧牲在攻擊391高地前的潛伏中。391高地前有3000米寬的開闊地,為了減少進攻前的傷亡,秦基偉命令三營組織500餘名戰士,在發起進攻的前一天夜間,潛伏到離敵前沿只有60米的草叢裡。當天夜裡平安無事。第二天上午,敵人走出陣地要到前沿進行搜尋,秦基偉命令炮兵將其打了回去。敵人出不了陣地,就改為火力搜尋,有4枚燃燒彈掉在了三營的潛伏地域,九連一排三班戰士邱少雲的棉衣被火燃著了。他本來可以就地一滾把身上的火壓滅,但為了反擊的勝利和戰友的安全,他以超人的毅力一動不動,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創舉,使三營在陣地上又成功堅持了19個半小時,傍晚5時順利發起攻擊,僅用4分鐘就突破了敵陣地。
秦基偉得知邱少雲的事跡後,感動地流了淚。他根據烈士生前的願望,建議追認邱少雲為共產黨員,並把他的事跡向上級報告。後來,邱少雲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特等功、「一級戰鬥英雄」。
一三五團七連排長孫占元犧牲在597.9高地2號陣地上。上甘嶺戰役中,他率領突擊排反擊597.9高地2號陣地,受到敵人4個集團火力點的阻擊,他的一條腿被敵人的炮彈炸斷,另一條腿炸成重傷,仍拖著殘腿堅持戰鬥。他用繳獲的兩挺機槍輪流掃射,打退敵人兩次衝鋒,斃傷敵80多人。最後,拉響手榴彈與衝上陣地的敵人同歸於盡。戰後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將軍的警衛員王六犧牲在597.9高地的1號陣地上。在上甘嶺戰役進入最緊張激烈之時,朝鮮人民軍第三軍團軍團長來到道德洞慰問,特意送給秦基偉一筐最好的蘋果。秦基偉讓警衛員王六留下一點兒,其餘全部送到作戰室去。以前,秦基偉飯後吃蘋果,都是王六給他削好,可自那天之後,王六要給他削蘋果,他總是擺擺手說:「放下吧!我自己削。」其實他根本沒有吃,都裝進了一個繡著紅五星的挎包。當王六上前線時,他把裝滿蘋果的挎包交給王六:「我沒有什麼東西慰問堅守坑道的同志們,你把這一包蘋果帶去吧!」王六就帶著軍長這份心意上了前沿陣地,後來犧牲在1號陣地上。
在上甘嶺戰役獻身的英雄中,還有將軍當年從太行山帶出的老兵:一三三團二營營長甄德超、一三四團二營營長岳光義、一三五團二營參謀長裴廣田……
回想起犧牲的戰友,將軍是悲痛的,同時將軍又是欣慰的。戰爭時期,朝鮮人民共和國以國家的名義授予包括彭德懷在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12名「共和國英雄」中,十五軍占3名: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部隊統一懸掛的6位英雄畫像,十五軍佔兩位:黃繼光和邱少雲。這是十五軍的光榮,也是秦基偉的驕傲。
秦基偉曾多次深情地說:「我永遠忘不了那些獻身上甘嶺的英雄們,他們的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當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他時,他很少談自己,講述的都是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等十五軍的英雄們。後來,毛澤東還親自接見了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
1953年6月16日上午,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接見了秦基偉。將軍說這是他永生難忘的時刻。
秦基偉跟隨毛澤東打了幾十年的仗,但面見毛澤東這還是第一次。這次毛澤東接見秦基偉是彭德懷推薦的,當然主要是因為秦基偉是上甘嶺戰役的指揮員。
毛澤東與秦基偉熱情地握手後,請他坐在自己的身旁。
「我們過去沒有見過面,你在太行當過司令?」毛澤東坐在沙發上親切地問。
秦基偉回答了主席的提問。
毛澤東順手從茶几上拿起一盒煙,抽出一支給秦基偉。
「主席,我不抽煙。」
「當軍長的不抽煙啊?」主席覺得很奇怪。其實秦基偉在上甘嶺戰役最關鍵的時刻,每天沒有兩包煙下不來。他初見主席有點拘束,是不好意思當著主席的面抽煙。
「你們在上甘嶺打得不錯呀!」毛澤東自己點上一支煙,微笑著對秦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