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智襲白馬橋:炊事員做內應敵早餐中投毒
「1943年秋天,日軍在白馬橋東印山建立了據點,成為溧水抗日根據地的一顆釘子。新四軍就想通過智取的辦法,把它拔掉。」6月22日,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和3名小記者一起,在《溧水白馬鎮志》主編王大成的帶領下,尋訪新四軍智襲白馬橋敵據點的戰鬥遺跡。
日軍在白馬橋東印山頂
插上「釘子」
「因為地處溧水、句容、溧陽結合處,這裡在歷史上就是交通要塞。」王大成告訴小記者們,抗戰期間,白馬地區是新四軍通往江寧、句容地區的咽喉要道,也是主力部隊南北穿插轉移的必經之地和休整的迴旋地區。因此,白馬地區成為當時日偽軍與新四軍爭奪的戰略要地。
1943年秋天,日軍在新四軍抗日根據地腹地——白馬橋北面的東印山頂,增設了一處據點。該據點由兩道鐵絲網護圍,配備數挺機槍、擲彈筒等武器,由10多名日軍和20多名偽軍駐守。站在山頂的碉堡上眺望,周邊的動向盡收眼底,而且日偽軍還經常刺探新四軍情報、下鄉「掃蕩」。白馬橋敵據點的設立,就是在抗日根據地插了一顆釘子。
據點炊事員做內應
在日偽軍早餐中投毒
1944年8月,中共溧高縣委決定拔掉白馬橋敵據點。「據點內雖然日偽軍不多,但是火力比較強,而且建在山頂居高臨下,強攻有困難。」王大成說,中共溧高縣委最終決定採取裡應外合的方式智取。
白馬橋附近周家村村民葛興喜,是中共事先選派進據點當炊事員的。這次行動,由他做內應,用投毒的方法,配合新四軍行動。
新四軍在行動的前一天深夜,悄悄潛入據點附近,一部分戰士隱蔽在群眾家裡,另一部分戰士埋伏在離白馬橋不遠處的山上,還有幾名戰士帶著老虎鉗、手榴彈、炸藥包埋伏在據點鐵絲網外。8月的夜晚,天氣悶熱,蚊蟲多,新四軍戰士忍受著蚊蟲叮咬,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等待著據點炊事員的信號。
行動當天早晨6點,葛興喜趁廚房沒人的時候,將事先準備的砒霜倒進了菜鍋。7點,11名日偽軍進廚房吃早飯,不一會兒相繼中毒昏倒在地。葛興喜隨即曬出紅被面,向新四軍發出進攻信號。
據點遭襲幾天後
日軍悄悄撤離白馬地區
一見到紅被面,埋伏在據點鐵絲網旁外的3名戰士立即剪斷鐵絲網,進入敵人第一道防線。可這時,山頂碉堡裡機槍響了起來,封鎖了新四軍進攻的道路。
原來,11名日偽軍倒在廚房後,被後來進去吃飯的偽軍馬才星發現了。他立即跑上崗樓向站崗的日軍報告,還幫著日軍向新四軍戰士掃射。由於敵軍機槍封鎖,已進入第一道鐵絲網的3名新四軍戰士始終進不了第二道鐵絲網,被迫撤出了戰鬥。
炊事員投毒事件,震驚了溧水縣城日軍警備司令部。他們糾集了洪藍、中山庵、官塘等據點的日偽軍趕到白馬橋,妄圖圍殲新四軍,卻撲了個空。第二天,日軍來到葛興喜家,把他家草房統統燒燬了。
新四軍智襲白馬橋敵據點,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鬥志。日軍遭此打擊後,草木皆兵,惶惶不安。幾天後的一個深夜,白馬橋敵據點的日偽軍悄悄撤離了白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