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劉璋才是三國歷史上最仁慈的君主? | 陽光歷史

 

A-A+

為何說劉璋才是三國歷史上最仁慈的君主?

2016年06月19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391 次

  讀過三國演義,一般人都認為劉備是最仁慈的君主,你看面對著暴躁的張飛、傲慢的關羽,劉備總是慢條斯理,顯示出那麼沉穩;當陶謙三讓徐州的時候,劉備顯得是如此的誠意,寧死也不願意接受重任,讓人感到劉備的確很仁愛;當曹操率兵攻打荊州的時候,老百姓自發的跟著,後來竟然有十萬之眾,當時劉備有句名言:夫成大事者,以人為本。如此看來,劉備似乎是最仁慈的君主。

  江湖以為,其實不然,若論最為仁慈,劉璋比起劉備尤甚;劉備作為亂世梟雄,其實並不是一個善茬,早年曾經怒打過督郵,腰斬過車胄,就是對同是漢室宗親的劉璋也沒有心軟,以幫助劉璋為名,其實進一步蠶食劉璋的土地,最後達到佔有益州的目的。相比之下,劉璋倒是顯得很厚道很仁慈。劉璋也不是軟柿子,早年也曾經怒發過沖關。劉璋即位後,張魯的母親和劉璋的老爸關係不一般,當年經常出入劉府。張路很狂妄,這讓劉璋心裡很鬱悶,即位以後,就把張魯的母親和弟弟給pass了,這讓張魯很惱怒,於是二人變成了仇敵。

  後來,謀士張松等人勸說劉璋投靠曹操,但當時曹操正好掃平了馬超等人,很驕傲,慢待了張松,於是張松私下裡給劉備拉上了關係。勸說劉璋迎接劉備,手下大將黃權勸劉璋不可放劉備入內,因為劉備世之梟雄,如果迎接,是自取滅亡。當時劉璋只知道劉備很仁義,就在建安十六年,率軍三萬人在江州一帶與劉備相見。並且送給劉備米二十萬斛,一千多個騎兵,戰車一千輛,還有很多的軍用物資等,可是劉備轉臉無情,三年後,劉備在成都一帶準備成熟,然後進攻,當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糧食還能吃上一年,軍民人等都要抵抗,劉璋流著淚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劉備盡取其財物及振武將軍印綬。

  劉璋雖然為人懦弱,少主見,但也有一顆仁慈之心。他任益州牧時,使蜀地富有,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爭,施行的是標準的仁政。怎麼能說是「無恩德加以百姓」呢?從開城投降這一點就可以足以看出他的仁慈之心。考察劉璋的言行,時時都可窺測到他以民為念的思想。撇開其它原因講,迎劉備入川是基於保境安民;當鄭度提出堅壁清野以抵禦劉備軍時,劉璋認為: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也」;可見,劉璋不納鄭度之策有不願勞民的緣故。相反那個劉備他是怎樣做的: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其實假如剝下劉備身上神聖而仁慈的光環,其實也不過是偽善的屠夫之流。和仁慈的劉璋相比,劉備黯然失色。

  劉璋儘管失去了益州,但是當時人對劉璋總是抱有無盡的同情心。孫權奪了荊州以後,把劉璋風做益州牧,駐紮在秭歸,劉璋死後,劉璋的兒子劉闡被任命為益州刺史、御史中丞。可惜劉備處心積慮,費盡心機,僅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帶領大軍攻打東吳,發誓要奪取荊州,當然讓很多的益州老百姓戰死疆場,比起劉璋,劉備實在不配稱作仁君。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