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蛇人部落 以吹笛舞蛇為生
盤點全球蛇人部落!歷史上的「蛇人」不斷遷徙,當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從現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一直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都可以見到「蛇人」的足跡。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巴基斯坦政府在信德省南部專門劃出一塊保留地供「蛇人」部落居住,讓這個傳承了上千年的藝術形式得以延續。
「蛇人」群體被稱為部落,是因為這種表演藝術的從業者數百年來已發展出許多獨特的習俗和儀式。每當「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們便在他身上滴幾滴有毒的蛇液。「蛇人」們相信這會幫助他生來便具備辨別蛇性的能力,並增強嬰兒的免疫功能。
捕蛇是「蛇人」的看家本領,「蛇人」部落的男孩子長大成人的標誌,便是獨自進山捕捉到一條蛇。在「蛇人」眼中,不會捕蛇的小伙子沒有結婚的資
格,他們不但無法得到姑娘的芳心,永遠不能成家立業,而且還會被當做是辱沒門楣的「敗家子」。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蛇人」便四處覓蛇。為了表示尊重,在
捕捉之前他們要和蛇用「說話」的方式進行交流,並且保證它們會得到照顧和保護,一年之後會被放生。
「舞蛇」在南亞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時至今日來到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觀光的遊客,每天仍然可以看到渾身纏滿了蛇的流浪藝人。
他們身上的蛇能伴隨著笛子發出的樂聲翩翩起舞,為主人帶來收入。這些藝人就是南亞次大陸上一個古老而奇特的群體:「蛇人」。
「蛇人」攜帶著一種類似中國笛子的獨特樂器,先是用它吹出悠揚的樂曲,讓蛇變得安靜,再用特製的金屬圈套住蛇的脖子,引誘它將嘴張大,然後以極快的速度將藏在蛇牙後面的毒囊取出。
「蛇人」部落一般都是相互通婚,子承父業。女孩子在嫁人時,獲得的嫁妝通常是必不可少的「3大件」:一條強壯的眼鏡蛇、一瓶防止蛇咬的藥粉、一隻表演時作為配角的小狗。「蛇人」通常用袋子裝著蛇四處賣藝。
據說有一項絕技表演就是讓一條毒蛇通過鼻子進入口腔,然後再從嘴裡爬出來。不過要想掌握這項絕技必須從小開始訓練,需要艱苦而漫長的過程。「蛇
人」的另一個副業是賣蛇藥,凡是遭過蛇咬的人,將「蛇人」提供的藥粉放在棉布上蘸以蜂蜜或者牛奶,每月在傷口上敷兩次便可痊癒。
印度有吹木笛舞蛇人,劇毒眼鏡王蛇能隨著木笛的曲調翩翩起舞,這項傳統表演也是古老職業。印度教是崇尚蛇神的,印度教主神濕婆就有伴隨和保護他的蛇神。上圖中的舞蛇人以鮮艷的紅布包頭,是經典形象。
吹木笛舞蛇是印度的一項傳統民間技藝,曾經紅火一時,由於經常在大舞台表演,收入不菲,也成為印度的富裕階層,但後來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對此的異議,以及政府出台禁養某些蛇,限制了他們的表演生涯。
到底應不應該存在這項傳統技藝,那是人家印度政府與舞蛇藝人的事。不過目前看,吹木笛舞蛇在印度已經大勢已去,只剩下一些流落在民間的藝人靠在旅遊景點賣藝來維持生存。
除了吹笛舞蛇人之外,還有被稱作「海的新娘」的街頭藝人。他們靠歌舞賣藝流浪生活,屬於印度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對於「蛇人」來說,蛇就是生活的依靠,因此它們就如同自己的親人一般。但近年來一些「蛇人」為了賺錢,開始大肆做販賣蛇類的生意,例如一條眼鏡蛇能賣到400盧比(1美元約合43盧比),沒有毒性的普通草蛇則按其重量定價。
由於蛇渾身上下都是寶,蛇皮可以做鞋子和皮包,蛇膽可以入藥,因而吸引了眾多的皮貨商和醫藥商。不過,那些堅持古老習俗和傳統的「蛇人」堅決反
對這種「數典忘祖」的做法,他們認為「蛇人」可以用蛇來賺錢,但絕對不可以賣蛇或殺蛇,因為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蛇,「蛇人」部落也將徹底消失。
耍蛇是印度一項傳統娛樂表演,儘管由於野生動物保護法日益嚴格,這種表演已經屬於違法行為,一些世代耍蛇的家族依然在靠此謀生養家,甚至一名年僅2歲的男孩也繼承了這門手藝,敢於與眼鏡蛇共舞。
2歲耍蛇男孩蘇米特(Sumit)與65歲祖父布德赫·納斯(Budh
Nath)住在印度法裡達巴德(Faridabad)地區,這裡距離新德里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納斯目前正在訓練蘇米特祖傳的耍蛇技藝。在家人的鼓勵下,蘇
米特敢與眼鏡蛇玩耍,甚至將這種可怕的生物纏在自己的脖子上。
納斯稱,他的家族過去靠耍蛇過著體面的生活,男孩都能上得起學,女孩都能嫁人,然而如今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艱難。納斯說:「現在我們只私下裡在旅館中表演,而且只為熟人表演。你不知道警察何時會來逮捕我們,沒收我們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