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憶王光美「項鏈事件」被妒忌遭批鬥
1967年4月9日,王光美被抓到清華大學,遭到造反派的批判、鬥爭和人身侮辱。一串乒乓球串成的醜陋不堪的項鏈掛在王光美脖子上,每個球上都打了叉子。
陳寅恪1964年有《甲辰天中節即事,和丁酉端午詩原韻》一詩:
爭傳飛燕倚新妝,看殺風流趙艷娘。
林邑馴犀勞遠使,崑崙貴客滿高堂。
青蛇白蟒當年戲,綠粽紅花此日忙。
節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殘命臥禪床。
天中節,亦即端午節。此詩所指,向來未有解釋。我以為系詠上一年劉少奇夫婦出訪東南亞事。
1963年4至5月間,國家主席劉少奇攜同夫人王光美、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先後訪問印度尼西亞、緬甸、高棉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等四國。王光美首度以國家領導人的夫人身份出訪,十分引人注目;尤其王光美穿旗袍、戴項鏈,與印尼總統蘇加諾共舞,更是大出風頭。其後這一出訪過程拍成彩色紀錄片,王光美的形象遂在民間轟動一時。有人回憶當時情形說:
……劉少奇攜王光美訪問印尼,北京領導人第一次帶夫人出訪啊,大伙那個希罕,許多女孩子把紀錄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王光美穿上旗袍身材絕佳,與蘇加諾翩翩一曲,還戴著出國前江青建議她不要戴的項鏈。「文化大革命」時,這被妒火中燒的江青鬧成著名的「項鏈事件」,王光美差點被斗死,只為她在舞場內「與資產階級(蘇加諾)眉來眼去」。(散宜生:《已是黃昏獨自愁》)
舒蕪回憶「文革」前參加文化部集訓班學習也說:
那裡每個禮拜六都放兩部電影片子,一個是正面的,一個是反面的。……正面的片子裡有一個是《劉主席訪問東南亞四國》,不久也就成了「大毒草」。那裡面王光美風光極了。她是共產黨國家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出訪的人,過去蘇聯都沒有先例。所以,江青特別嫉妒。甚至這件事與整個「文化大革命」的發動都很有關係。(許福蘆:《舒蕪口述自傳》,頁305)「文革」時有批判材料即稱:……在國內廣泛放映劉少奇訪問印度尼西亞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新聞紀錄片,樹立劉少奇的個人威信,為其篡黨篡政作輿論準備,並宣揚這個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大搞投降主義、大搞夫人外交的修正主義外交路線。(《電影戰線兩條路線鬥爭大事記(1948-1967)》)
所謂「項鏈事件」,發生在1967年清華大學學生批鬥王光美時,據說出於江青授意:
……江青在紅衛兵大會上說:「王光美不老實,她去印度尼西亞之前來看我。我當時正有病住在上海,她說她想戴項鏈,穿花衣服去訪問。……我告訴她是應該準備幾件衣服,還告訴她我主張穿黑顏色的。她是一個黨員,不應該戴項鏈。」她安排大家看王光美東南亞之行的電影片,這是她對王光美多次進行攻擊的材料。她向大家宣佈:「這部片子宣傳了資產階級宮廷般的生活。」
……經過一番對峙之後,三個女紅衛兵強迫第一夫人(劉少奇當時仍是國家主席)去穿一件絲質旗袍,一雙高跟鞋,戴上一頂英國貴族式的寬邊草帽kk這是她和蘇加諾「調情」時的那身打扮。……由江青導演的壓軸戲開場了,紅衛兵拿出了最主要的道具來對付王光美。一串乒乓球串成的稀奇古怪、醜陋不堪的項鏈掛在王光美脖子上,每個球上都打了叉子。這是一串江青進行報復的套索。為了留作紀念,江青還讓人拍下了當時的照片。(《劉少奇被迫害致死內幕》)
關於審問並強迫王光美穿旗袍戴項鏈的對話實錄,見當時的批判材料《三次審大扒手王光美》。
關於這一公案,王光美晚年回憶說:
這次訪問是少奇同志第一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身份出訪,好像也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非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國際上比較注目。1957年毛主席訪問蘇聯和1960年少奇同志訪問蘇聯,都不是以國家主席身份。……江青在上海也講到出國穿戴的事。她對我說:「你在國外戴什麼呀?衣服上不要戴別針,你看人家安娜·卡列尼娜,一身黑,不珠光寶氣,多高雅。」江青當時是勸我不要戴別針,沒說不要戴項鏈。「文化大革命」中批鬥我,不知怎麼的,造反派說江青要我別戴項鏈我不聽,成了一條罪狀。(黃崢:《王光美訪談錄》,頁295-299)
陳寅恪此詩,當為描述群眾觀看這出紀錄片之後的熱烈反應。
前兩句「爭傳飛燕倚新妝,看殺風流趙艷娘」,飛燕,趙飛燕,西漢成帝皇后;艷娘,古代小說多用作美艷風流女子的名字,此處趙艷娘仍指趙飛燕;看殺,形容被人爭看。
因為劉少奇當時任國家主席,名義上是國家元首,故陳詩借趙皇后比擬第一夫人王光美。——以後「文革」時有題為《充皇后飛揚跋扈丑靈魂暴露無遺》的批判材料(收入《王光美究竟是什麼貨色》),指責王光美「充皇后」、以「大國元首夫人」自居,恰與陳詩的比擬不約而同。在當時人人都只能穿革命服裝的環境中,王光美破格穿傳統旗袍亮相,顯得新奇多姿,自然引發群眾爭相觀賞和奔走相告,故陳寅恪順手套用李白詩「飛燕倚新妝」一句形容。
第三句「林邑馴犀勞遠使」,林邑,東南亞古國名,在今越南中南部,此處似統指中印半島的緬甸、高棉和越南三國;馴犀,馴養犀牛,唐代林邑曾向唐室貢獻犀牛;勞,慰勞。第四句「崑崙貴客滿高堂」,崑崙,古代泛指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各國,此處顯然指印尼。這兩句形容劉少奇夫婦在東南亞四國所受到的禮遇,也即江青所指責的「資產階級宮廷般的生活」。
第五句「青蛇白蟒當年戲」,青蛇白蟒,謂《白蛇傳》故事中的小青和白娘子;白娘子因為端午節飲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於是盜仙草救活許仙。此詩作於端午,故此句借白娘子故事扣緊端午這一日期。
又,因為陳詩所描述的是劉少奇夫婦出訪的紀錄片,而並非直接描述出訪,故此詩的寫作時間已距劉少奇出訪超過一年。此處「當年戲」云云,表面上指《白蛇傳》戲劇,可能亦兼指劉少奇夫婦訪問東南亞已非當前的新聞,只是過去的舊聞。
第六句「綠粽紅花此日忙」,綠粽,以綠色箬葉或葦葉所裹的粽子。紅花,可以指此時盛開的榴花,但亦有可能指當時以大紅花作為獎勵的活動。1954年5月中山大學舉行「敬老尊師」座談會,當時赴會的陳氏就曾戴著大紅花入場(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頁127);又,陳氏的友人吳宓1958年詩《六月六日夜尊師會紀感》有云:「慚受紅花摧敵賞,忍同鸚鵡效群辭。」(《吳宓詩集》,頁499)也享受到同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