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 陽光歷史

 



解密關羽之死:無法正視對手孫權成為失敗主因

 解密關羽之死:無法正視對手孫權成為失敗主因
  關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孫權,到頭來卻恰恰死在孫權刀下。孫權不怕關羽,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他們只是敬重他,卻不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   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關羽當然算得上是蓋世英雄,但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尤其三國領軍人物曹操、劉備、孫權,可謂人傑中的人傑,但關羽敬劉備,禮曹操,卻獨看不起孫權。   身為吳主,能夠在十八路諸侯鏖戰之後僅存的三個碩果...



包拯為什麼又被叫「包龍圖」?包拯別號的由來

 包拯為什麼又被叫「包龍圖」?包拯別號的由來
  包拯,人們俗稱包公或包青天,這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包公又叫「包龍圖」,一般只有在小說和戲劇中見到。如明代小說《警世通言》,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一章,《鍘美案》劇中,有「包龍圖打坐開封府」唱詞。包公為什麼又叫包龍圖?說來有個故事。這故事與「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關,說的是北宋真宗皇帝趙恆的妃子李宸,產下第六皇子趙禎,即後來的宋仁宗皇帝。然劉妃心生妒忌,與太監郭槐合謀定計,用死...



乾隆年的拐賣兒童案:人販子在審理中被百姓打死

 乾隆年的拐賣兒童案:人販子在審理中被百姓打死
   近一段時期,關於怎樣懲處人販子的爭論非常熱烈,一派主張「無論主從,抓住就斃」,另外一派則堅持依法辦事,還有一派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能判處人販子死刑,進而主張徹底廢除死刑……存在爭議並允許存在爭議本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日趨進步的標誌,筆者無意在塵埃漸落之時,以個人視角評出個曲直勝負,只想提供幾則來自清代筆記中的史料,讓讀者瞭解一下那時的拐賣兒童案件以及人販子會受到怎樣的懲處...



以孝治國:漢代養老年過七十就能享受處級待遇

 以孝治國:漢代養老年過七十就能享受處級待遇
  國人一直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有關家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很多,甚至一些名門望族的家訓成了傳家法寶,像嚴氏和曾氏就是比較著名的。但對老人的贍養似乎遜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機制,也缺乏系統的理論。特別是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過億半,養老越來越成為社會的大問題。縱觀古今,各朝各代贍養老人的做法差異很大,最好的要算漢代了。   西漢初期,國家剛剛恢復安定,皇帝就頒布了...



飛鴿傳信獲勝的古代戰役何時發生?為何用鴿子

 飛鴿傳信獲勝的古代戰役何時發生?為何用鴿子
  鴿子,雖然是藍天白雲下和平的象徵,但在中外歷史上,卻經常用於軍事之中,而考古學家發現的第一幅鴿子圖像,來自於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由於鴿子具有較強的飛翔力和歸巢能力等特性,人們又培養出不同品種不同用途的信鴿,用於通信、聯絡和偵查,人類很早就已經意識到鴿子在軍事上的意義,早在2000年前的古羅馬時代就有了記載,愷撒大帝在征服高盧的戰爭中就多次使用鴿子傳遞軍情。無獨有偶,...



昭宣中興的歷史評價:西漢進入了最後一個黃金期

 昭宣中興的歷史評價:西漢進入了最後一個黃金期
  在漢昭帝、漢宣帝治理下,大漢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的景象,甚至還有史家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史書對漢宣帝大加讚賞,曰:「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他與前任漢昭帝劉弗陵一道,又被稱為「昭宣中興」。(史...



明朝「奪門之變」的台前幕後:誰主導了這場復辟

 明朝「奪門之變」的台前幕後:誰主導了這場復辟
  事件始末:中國明代將領石亨、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擁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又名南宮復辟。以石亨等攻破南宮門,奉英宗升奉天殿復辟,故名。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俘。九月,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等擁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釋歸,為景帝幽禁於南宮。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臨朝,石亨見帝疾甚,即與...



「拍馬屁」的歷史淵源:願意並非是指阿諛奉承

 「拍馬屁」的歷史淵源:願意並非是指阿諛奉承
  沒人敢說自己沒拍過馬屁,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或是否真正拍到屁股上,而讓其受用不已。況且除了「拍馬」,還有「溜須」墊著地兒。   向來「拍馬屁」於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為目的。如果您以為「拍馬屁」是中國人的專利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據說英國個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專門傳授拍馬秘訣,經典一句是「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不知是經驗之談,還是感悟所在。而咱中國也有、「馬屁拍在馬腿上」的...



唐代時尚:貴族愛仿照突厥習俗搭氈帳招待客人

 唐代時尚:貴族愛仿照突厥習俗搭氈帳招待客人
   不僅僅是葡萄酒,唐朝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響。其中服飾和飲食這兩方面所受的影響最為明顯。   首先是服飾上。唐朝人特別崇尚突厥和東伊朗人的服飾風格。男女出行愛好穿胡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如此。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就是一位效仿突厥人服飾的急先鋒,他一生最大的願望竟然是去草原上生活,作一名真正的突厥人。在唐中宗之時,貴族婦人和宮女之中...



古代也有袖珍書:名為巾箱本 宋代有考生用其作弊

 古代也有袖珍書:名為巾箱本 宋代有考生用其作弊
  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一種口袋書,在公交車或捷運上,都能見到有人從口袋裡掏出開本極小的書認真翻看。其實口袋書並不是現代人獨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類似的袖珍書,名為「巾箱本」。「巾箱」為古人用以裝頭巾、手帕之類物品而隨身攜帶的小篋,這種袖珍本書型很小,可以裝在巾箱之中,故此得名。   「巾箱本」由來已久,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後序中稱「家遭火,書籍都盡。惟有抄本二卷在巾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