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典狂妄是無人不知的,他之所以狂,就在於他學識淵博,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傲嗎? 一個有名的段子曾說劉文典:當時,日軍轟炸昆明,學生和老師們都跑到防空洞,劉文典看見沈從文也跑了進來,就嘲笑他說:「學生們躲進來是為了保存下一代,我進來是為了保存國粹,該死的你,跑進來做什麼呢?」此人之狂妄,令人驚愕。 此外,他反對當局迫害學生,說大學不是衙門,說中國懂莊子的只有兩個半人,...
抗戰中唯一一位與日軍拼刺刀犧牲的軍長是誰?
抗日戰場上,曾有一名中國的軍長與日寇面對面拼刺刀,最後壯烈犧牲。他,就是王甲本。 王甲本,雲南富源人,生於1900年,其父王國棟曾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范石生同學,曾參加過1911年的雲南重九起義和討伐袁世凱等活動,在朱德手下任過滇南副鎮守使。1918年12月,王甲本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先隨顧品珍和范石生轉戰川滇粵桂,後入中央軍。 在28年的軍旅生涯中,王甲本足智多謀,...
趙一曼寧死不屈:被拔掉指甲鑿光牙 全身針刺
國難當頭,共產黨人挺起民族的脊樑 ——中國共產黨人以偉大犧牲品格砥柱中流的啟示 引子 回望70多年前,那國難當頭的歲月,許多歷史瞬間永遠不能忘卻—— 1931年秋,東三省黑土地上最黑暗的夜,有一支隊伍昂著頭顱向前衝,儘管這支隊伍不僅沒有精良裝備,而且飢寒交迫,但這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誓與敵人血戰到底。 這一幕豈止在東北:1934年夏,贛南。一支衣衫襤褸的隊伍殺出重圍,一路向北...
民國外交家王寵惠:中國第一張大學文憑獲得者
北洋大學堂於1895年建立,因為是應國家急需,興學救國刻不容緩,因此當年建立,當年招生。盛宣懷在建立北洋大學堂的請奏章程中就規定:「頭等學堂,本年擬先招已通大學堂第一年功夫者,精選三十名列作末班。」又規定設立二等學堂以解決頭等學堂生源問題,「二等學堂,本年即由天津、上海、香港等處先招已通小學堂第三年功夫者三十名,列作頭班;已通第二年功夫者三十名,列作二班;已通第一年功夫者三十...
張愛玲竟曾經歷經千里尋夫:丈夫卻已另覓新歡
獨輪車俗稱「雞公車」、「土車子」。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佈。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特別在北方,幾乎與毛驢起同樣的作用。過去的獨輪車,車輪為木製,有大有小。小者車盤平;大者高於車盤,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由於車子只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面...
孫中山的四次婚姻:孫中山四個老婆結局都怎樣
孫中山先生的妻子 在孫中山先生公開的傳記中,承認的夫人只有兩位,一位是盧慕貞、一位是宋慶齡。其實孫中山還有一位未過門的妻子陳粹芬,此外還有一位日本籍的秘密夫人。在孫中山家的族譜《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關於孫中山的妻子有這樣的文字描述:元配盧慕貞(1885年結婚,1915年離婚)享壽八十六歲,側室陳粹芬(1891年開始與孫中山同居,1912年秋離開孫中山)享壽八十九歲,妣宋慶齡(1915年22歲的宋...
袁世凱的原配于氏:被四名女官壓著當「皇后」
袁世凱的原配于氏,是河南沈丘人於鰲的女兒。於家在當地田宅廣闊,號稱是掛過「雙千頃牌」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土豪。袁世凱17歲正是壯小伙子的時候在老家河南把于氏娶進門。我想,當時袁世凱雖然不用像今天這樣想方設法「拚岳父」,但臉上應該還是很有光彩的。不過,大家都知道,于氏粗識文字,略通禮法,但過門後跟袁世凱的關係卻很一般。第二年春,于氏為老袁生下嫡長子袁克定後,就開始了「守活寡」...
抗戰英烈楊裕民:棄筆抗日的著名化學家病逝太行
楊裕民生於1889年。1938年參加領導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任冀東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政治部主任。1939年奉朱德總司令電召,赴八路軍總部搞軍工。同年7月21日,在跟隨總部進行反日軍「掃蕩」途中病逝,時年50歲。 「吾儕與敵決戰之期至矣,吾憤累年,誓當以死報國」。這是冀東著名愛國人士楊裕民誓與日軍決戰到底的豪言壯語,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戰死在疆場。 楊裕民,原名彥倫,字燦如,又名楊十...
揭蔣經國第一位戀人馮弗能:蔣經國和馮弗能的愛情
馮弗能是蔣經國在蘇聯中山大學的同學,是馮玉祥的女兒。1925年10月底,他們一同乘著登上泊碇在上海江灣的一艘貨輪駛向蘇聯。不久貨輪開動,沿著擁擠的黃浦江下行,經過西岸櫛次鱗比的歐式建築物,臭氣沖天的蘇州河,以及綿延數英里的骯髒工廠和船塢。 他們和其他人一起唱起《國民革命歌》和《國際歌》。不到一小時,船已開進混濁的長江口,最後開進了碧藍大海——東海。 九十名學生乘客之中還有位...
揭秘陳獨秀的後代:次女依靠醬油桶「漂」去香港
年近退休的陳長璞快言快語、為人直率,不過在談論家史時,她不無遺憾地說:「我們家的歷史是一部悲壯史。」 安慶江邊,陳家的老屋早被拆毀,老屋的遺址歸屬當地的自來水廠,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籃球場,原址上豎立著一塊碑,說明這是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家的舊址,並沒提到他們的父親陳獨秀。 陳長璞沉浸在回憶裡,面帶遺憾地說,當年老屋是安慶有名的陳家大洋房子,有五進三個天井,宅前宅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