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楊裕民:棄筆抗日的著名化學家病逝太行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楊裕民:棄筆抗日的著名化學家病逝太行

2016年09月29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87 次

  楊裕民生於1889年。1938年參加領導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任冀東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政治部主任。1939年奉朱德總司令電召,赴八路軍總部搞軍工。同年7月21日,在跟隨總部進行反日軍「掃蕩」途中病逝,時年50歲。

  「吾儕與敵決戰之期至矣,吾憤累年,誓當以死報國」。這是冀東著名愛國人士楊裕民誓與日軍決戰到底的豪言壯語,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戰死在疆場。

  楊裕民,原名彥倫,字燦如,又名楊十三,1889年出生於在河北省遷安縣楊團堡村一個書香門第家庭。1918年畢業於天津直隸省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任天津直隸省工業實驗所化學工業科技員。1920年赴美國留學。1923年回國,任天津直隸省工業實驗所化學工業科長。1928年受聘於河北工學院,任教授。1931年,首創「鹼法亞硫酸鹽葦漿造紙技術」。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7月30日,日軍攻佔天津,楊十三目睹居民顛沛流離的亡國慘狀,他四處奔走,號召大家為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而獻身。同年,加入華北人民抗日自衛會任委員。

  1938年3月,楊十三滿懷愛國激情,毅然投筆從戎,和子女楊效昭、楊效棠(永進)同到冀東,投入了黨所領導的起義暴動,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住在遵化縣地北頭村洪麟閣家,在李楚離的指導下,和洪麟閣秘密策劃起義事宜,親自到灤縣、樂亭、豐潤等縣參加秘密動員工作,並參加了中共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縣田家灣子召開的軍事會議。他和當時冀東黨的負責人李運昌、李楚離、胡錫奎及愛國人士洪麟閣、民團頭目高志遠等一起,研究暴動前的準備工作和暴動後的有關問題。後在灤縣多餘屯開會,成立冀東人民抗日聯軍,公推高志遠為司令,李運昌、洪麟閣為副司令,楊十三為洪麟閣部的第一路軍政治部主任。

  由於地北頭村漢奸劉秉忠向敵人告密,豐潤縣沙流河偽警民團突然包圍了洪麟閣的家,進行「圍剿」查抄。洪麟閣、楊十三指揮暴動隊員擊退偽警,然後將隊伍轉移到玉田縣的小狼山。1938年7月7日,豐潤、玉田的日偽軍千餘人將洪麟閣和楊十三領導的暴動隊包圍在小狼山。當時,洪、楊只帶百餘人,因預定7月16日起義,隊員們分散隱蔽在各縣、村,倉促中無法通知集中。時值暴雨,楊十三掩護洪麟閣帶少數警衛員突圍去玉田十里坨,找到李楚離、楊效昭和二總隊楊受青,帶隊應援小狼山。楊十三送走洪麟閣後,與敵人周旋戰鬥,堅持到深夜,轉移到魯家峪。敵人尾隨緊追,豐潤、玉田、遵化三縣日偽軍15OO餘人將楊十三圍困在魯家峪。第三天,洪麟閣帶二總隊趕到援救,才於深夜衝出重圍。楊十三認為已經暴露,於是決定提前於7月9日起義。

  當時抗聯部隊的戰士多是剛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的農民,不會打仗,更不大懂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提高抗聯戰士的政治素質和學習八路軍的遊擊戰術,楊十三積極抓緊對抗聯部隊的政治思想建設,選派抗聯幹部50餘人到四縱隊司令部受訓,使這支農民武裝隊伍的政治素質與戰鬥力不斷提高。

  9月底,楊十三主持在窩洛沽召開會議,傳達八路軍四縱隊在九間房召開的軍事聯席會議精神。參加會議的有李楚離、洪麟閣和楊受青等。楊十三說:「青紗帳已倒,會議決定抗聯部隊到平西整訓。」在抗聯部隊奉命西進到平西整訓途中,在薊縣馬伸橋附近的台頭村遭到敵重兵襲擊,洪麟閣壯烈犧牲。楊十三幸獲脫險,部隊繼續轉移迂迴向平西挺進。行至潮白河時,西進的路被敵人切斷了,第三路軍指揮部決定楊十三帶連以農、馬溪山等二十幾名幹部,從另一條秘密路線去平西。

  1939年春,受朱德總司令電召赴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從事軍事工作。同年夏,日軍分九路向八路軍總部大舉進攻,楊十三跟隨總部轉移。途中他的胃病老毛病再次復發,而且比歷次都嚴重,只好躺在擔架上跟隨警衛部隊在太行山的濁漳河一帶和敵人兜圈子。由於長時間的爬山涉水,風餐露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醫療,又時逢盛夏酷暑、陰雨連綿的季節,他的病情日益惡化。7月2日,因感冒而轉心臟麻痺病,處於昏迷狀態,在病中囈語,盡為讚揚抗日軍隊、痛罵日軍漢奸、反對磨擦之片斷詞句。朱德、彭德懷和左權等總部首長對他關懷備至,在敵情萬分緊張和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每日都要探望他的病情。總部首長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感動至極,也深深感到革命志願未竟,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正是祖國和人民需要他的時候,他卻輾轉於擔架病床之上,心急如焚。朱德瞭解到他在病重時還念念不忘回冀東的心情,就安慰他說:「不要回冀東去了,在哪兒都是抗戰。就留在總部吧!」讓他在總部搞工業。

  1939年7月21日,在反「掃蕩」的戰鬥中,楊裕民不幸病逝於山西省黎城縣上遙鎮。1950年10月2日,楊裕民烈士移葬於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