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竟曾經歷經千里尋夫:丈夫卻已另覓新歡 | 陽光歷史

 

A-A+

張愛玲竟曾經歷經千里尋夫:丈夫卻已另覓新歡

2016年10月01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103 次

  獨輪車俗稱「雞公車」、「土車子」。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佈。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特別在北方,幾乎與毛驢起同樣的作用。過去的獨輪車,車輪為木製,有大有小。小者車盤平;大者高於車盤,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由於車子只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面的寬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通過。又由於是單輪,車子走過,地面上留下的痕跡,是一條直線或曲線,所以又名「線車」。

  獨輪車極易傾覆,奇怪的是,中國古代人用它載重、載人,長途跋涉而平穩輕巧,中國獨輪車的最早描述在2世紀漢朝墓地壁畫及磚墓浮雕中發現。在四川成都一個年代為118年的墓中壁畫,發現繪有推著獨輪車的人。在四川沈府君闕發現年代約為150年的石浮雕,亦刻有推著獨輪車的人。「二十四孝」中便有孝子董永利用名為「鹿車」的獨輪車,載著父親到處走動的故事,表現這一故事的漢代畫像石尚有多處,其中最為著名者,乃山東武梁祠現存有紀年為公元147年的畫像石。

  這發明歷史至少2000年以上的獨輪車,沿用至今,在交通不便的山鄉農村,依然適用。近百年來乘坐過獨輪車的平民大眾不計其數,更有不少「名流」,因特殊原因走訪山鄉,也曾以此代步。如1920年代,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在中國西南各地考察時,很多地區沒有通車,他就背著攝影器材,坐在獨輪車上一一走訪。又如1930年代、1940年代,建築學家梁思成與營造學社一行深入全國調查古建築,也曾乘坐過獨輪車。到了1940年代,乘坐過獨輪車的「名流」中,張愛玲無疑是最著名的一位。

  1946年的2月中旬,張愛玲到溫州探望丈夫,在溫州停留了約20天。在《異鄉記》中,張愛玲白描了這段難挨的旅程。她寫道:「閔太太和我合坐一輛獨輪車,身上墊著各人自己的棉被,兩隻腳筆直地伸出去老遠,離地只有兩三寸,可是永遠碰不到那一望無際的蒼黃的大地。」與小說裡虛擬出來的旅伴「閔太太」同行,張愛玲可能稍微覺得會不那麼孤單。而一個「閔」字,其自怨自憫之意也溢出文外。她接著敘述在溫州鄉下坐獨輪車的那份特殊況味。她說:「那曠野裡地方那麼大,可是獨輪車必須彎彎扭扭順著一條蜿蜒的小道走,那條路也是它們自己磨出來的,僅僅是一道極微茫的白痕。車子一歪一歪用心地走它的路,把人腸子都嘔斷了,喉嚨管癢梭梭地彷彿有個蟲要順著喉管爬到口邊來了。」

  自抗戰勝利後,曾任汪偽政權《中華日報》主筆的胡蘭成正惶恐不知歸路,在1950年取道香港逃奔日本之前,他一直隱匿周遊於杭州、金華、諸暨、溫州等地。1946年2月,到溫州探訪他的張愛玲並不知曉,就在此兩個月前,1945年12月6日,胡已取道溫州,兩天後即在麗水尋得了一位真實的「閔太太」——范秀美。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與諷刺,與此刻張愛玲坐著獨輪車,顛簸難堪的「千里尋夫」對應著的,卻是負心漢在兩個月前於此地,另覓新歡。當然,從文學史意義上來講,張愛玲也「不虛此行」,她將獨輪車如此形象生動地付諸文字,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淒美的「獨輪車」記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