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亡國後成高僧 與元王妃偷情生元順帝? | 陽光歷史

 

A-A+

宋恭帝亡國後成高僧 與元王妃偷情生元順帝?

2016年04月13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07 次

  妥歡貼睦兒既然能夠被立為皇帝,從另一個側面應該也能反映出當年他被斥為「非明宗子」的說法站不住腳,因為立他為帝的正是當年親身參與炮製此說法的嬸嬸。

  但是元順帝的身世究竟如何,從此也成了史書上的又一個謎團。戲劇性的是,所有與此有關的猜想說法,似乎都認為他的「疑似父親」是另一位帝王: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恭帝趙顯。

  宋恭帝趙顯和元明宗和世梀,看表面是兩個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人物,他們是怎麼在野史中分別成為元順帝的「生父」和「養父」的?那就真是說來話長了。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女人,她就是元順帝的生母罕祿魯氏邁來迪。

  罕祿魯,是一個部族的姓氏,也稱「哈剌魯」、「葛邏祿」。這個部族早在唐朝就已經見於史冊,屬突厥之後。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分了幾支,但總體來說,罕祿魯部族的勢力範圍仍在阿爾泰山以西、伊黎西北、巴爾喀什湖東南一帶,主要城市有三座,分別是海牙立、阿力麻裡、不剌。

  成吉思汗時期,罕祿魯部族分了兩個政權,一個在海牙立,一個在阿力麻裡。其中居住於海牙立(即今卡帕爾城附近)的罕祿魯首領稱阿兒思蘭汗,公元1211年,這位阿兒忽蘭汗晉見成吉思汗,受封為郡王,還留下了宗族近支做質子,從此與元王朝建立了深厚關係。做質子的罕祿魯貴族名叫「哈只」——這個名字並不尋常,是一個伊斯蘭教名,而且是只有到麥加朝覲過的虔誠教徒才有資格起的教名。由此我們知道,至少在那個時候開始,罕祿魯部落的上層貴族中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成為穆斯林了。而據《元史》記載,邁來迪就是阿兒思蘭汗的後裔。可見元順帝的母親是一個穆斯林女子,也就是野史中所稱的「回回女子」。

  回回美人罕祿魯氏邁來迪的詳細履歷已經難以尋覓,從正史的片言隻字中我們只知道,元明宗和世梀少年時被叔父貶放邊陲,途經罕祿魯部族所在地,遂納邁來迪為妃,帶著她一起踏上了遠去漠北的旅途。延祐七年四月丙寅,邁來迪就在「北方」為元明宗生下了兒子即元順帝妥歡貼睦爾。不幸的是,邁來迪「生順帝而崩」,也就是死於難產或產後的血崩及感染一類。總之,兒子的生意味著母親的死,邁來迪的人生就此畫上句號。

  算起來,邁來迪死的時候最多也不過就是二十歲上下,這個直到死都還沒來得及發育完全的女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竟會在死去若干年後當上「貞裕徽聖皇后」,更不會想到,一世身不由己的自己竟在野史中跟三個皇帝扯上了關係。

  這三個皇帝,當然就是宋恭帝、元明宗、元順帝。

  要弄清前因後果,一切就要從元王朝初興的時候說起。

  宋恭帝趙顯生於公元1271年,是南宋度宗皇帝的次子,父親死後,他於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登基為帝,時年僅三歲。僅僅過了兩年,南宋王朝的都城臨安就在德祐二年(公元1276)正月被蒙古大軍攻破,五歲的小皇帝和祖母謝氏、母親全氏都成了元王朝的俘虜,於當年五月被押至元大都(今北京),成了元王朝的「瀛國公」。

  忽必烈的長後察必還有些厚道,對南宋皇家頗有憐恤之意。察必對趙顯的母親全太后非常同情,見全氏不適應北方生活,還向忽必烈請求放全氏回江南生活。雖然這個不合適的要求被精於權力鬥爭的忽必烈拒絕了,恭帝母子倒也還是得到了察必的照應,一直平安地生活了下去。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隨著察必皇后去世,恭帝母子的處境逐漸艱難起來。公元1282年冬天,忽必烈對恭帝母子和南宋降人的猜忌之心越來越重,遂於當年十二月不容分說地把小皇帝母子連同降元的南宋官員統統遷往蒙古腹地的元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

  在茫茫草原上,恭帝漸漸長大,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他滿了十八歲。但他畢竟不是尋常弱冠少年,而是前朝皇帝。其它的南宋官員降人都先後在蒙古草原上成家定居生兒育女,已屆婚齡的恭帝卻沒有可能學別人的樣子。他知道忽必烈對長大成人的自己非常忌憚,便自請出家。忽必烈答應了恭帝的要求,賜他一筆財物,於當年十二月派人將他送往吐蕃薩迦寺(今西藏日喀則薩迦寺)。從這一項安排來看,忽必烈還是給予了宋恭帝相當高的待遇。因為薩迦寺乃是忽必烈的帝師、大寶法王八思巴駐錫並圓寂之地,寺主即八思巴後人,有統治吐蕃之權,可算是頭等皇家寺院。

  就在薩迦寺,宋恭帝剃度為僧,號本波講師,亦稱合尊法師,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出家後的宋恭帝潛心佛理,並將多部經書由漢譯藏,如《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等,廣為弘揚佛法。成為一代佛家大師,留名藏史。恭帝的母親全太后則未能隨兒子西去吐蕃,而是就在大都正智寺出家為尼。

  元朝時候完全不禁止僧人成家,合尊因此在藏地娶妻並生子趙普完,嗣後,趙普完也隨父一起出家為僧。十幾年後,已經成為高僧的恭帝再次奉詔離開吐蕃,帶著家人徒眾遷居甘州十字寺(即今張掖大佛寺)。和薩迦寺一樣,十字寺在元王朝時期也有非同凡響的地位。因為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誕生之地,據說元睿宗拖雷長後唆魯禾貼尼正是在這座寺廟裡生下忽必烈的。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四月,五十二歲的宋恭帝合尊死於河西。多數情況下,認為是合尊的聲望越來越大,元朝皇帝為了斬草除根就把他給毒死了,但與這種觀點相衝撞的是:宋恭帝合尊的兒子趙普完仍然活得好好地,還繼續平平安安地做他的喇嘛,繼續娶妻生子。

宋恭帝

  元順帝年間,元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農民起義宗教起義此伏彼起,多數都打著復興宋室的旗號。這種情形再三發生之後,終於引起了元朝統治者的擔憂。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五月,監察御史徹徹特穆爾上奏元順帝,說:「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徒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元順帝採納了徹徹特穆爾的主張,將趙完普及其親屬僕從由張掖遷往沙州(今敦煌)。

  對比北宋亡國之君徽宗欽宗父子的遭遇,趙顯與趙普完父子的運氣實在好了不止一點點。只是各種史料的散失,如今我們卻不知道,趙普完的後人又在何處?

  宋恭帝的生命,終止於元順帝三歲這年,這也使得野史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盤點一下,野史基本上都認為宋恭帝就是元順帝的生父,元明宗只不過是養父。但是這個過程,說法卻有好幾種。

  第一種,說忽必烈為永久收服宋室,在宋恭帝成年後將其招為駙馬,許配給他的公主正是邁來迪。(在這裡要解釋一下,元王朝的公主並不只限於皇帝的女兒,親王郡王的女兒孫女都一律被稱為「公主」。在這種公主氾濫成災的情形下,邁來迪作為阿兒斯蘭郡王裔孫,當然也就是公主。)邁來迪很快就為宋恭帝生下長子普完,又跟隨已經成為高僧的宋恭帝遷居甘州(張掖),在此地又生下一個孩子。就在孩子出生的這天晚上,後來的元明宗當時的周王和世梀正因出鎮朔漠途經此地,宿於宋恭帝駐賜寺廟附近,看見產房上空紅光沖天,知道出生的孩兒定然非同凡響,於是在徵得宋恭帝夫婦同意之後,將之收為己子,帶往漠北。

  這個傳說推敲起來幾乎就是完全靠不住。由於元仁宗不願履行傳位給侄兒的諾言,因此武宗長子和世梀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三月被封周王並調離京城,出鎮雲南。同年十月,武宗諸舊臣對小主人的遭遇非常不滿,謀劃著要抗旨外逃,說:「天下者,我武皇之天下也。出鎮之事,本非上意,由左右構斗致然。請以其故白行省,俾聞之朝廷,庶可杜塞離間;不然,事變叵測。」和世梀當時只有十六歲,拗不過眾人的意志,身不由己地被擁上馬,「數騎馳去」,晝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北金山(即阿爾泰山)。就在此地,和世梀得到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系王爺們的歸附擁戴,成為朔漠之主,一直在當地生活了十幾年,冬居扎顏,夏駐斡羅斡察山,足跡不履朔漠以外,直到元文宗「禪位」南歸為止。

  ——也就是說,和世梀由雲南遠去西北朔漠,起因是保命加抗旨,想來不會挑遠路走,又是由雲南奔往金山(阿爾泰山),在這種情形下,怎麼可能路過甘肅張掖?何況他奔往朔漠是1316年的事情,元順帝則生於1320年,足足差了四年。時間上也不對頭得很。更別說什麼天降紅光的事情有多靠不住了。

  第二種,見於明朝人的筆記。說是宋恭帝被招為駙馬後,忽必烈忌憚於他,他便自請為僧。後來宋恭帝帶同家人一起去朔北扎顏拜謁朔漠之主周王和世梀。周王少年風流,看中了這位瀛國公的王妃罕祿魯氏並納之為妾。沒過多久,邁來迪便生下了元順帝,算起日子來,正是宋恭帝的兒子。

  關於這種傳說,只要拿時間年齡來套一下,就知道離奇得過了頭。宋恭帝若是先娶妻再出家,那麼他的妻子就算是罕祿魯氏,也不可能是邁來迪,更不可能被周王看上。因為照此算來,當元順帝出生之時,宋恭帝的那位罕祿魯氏至少也得有四十開外的年紀了。而當時的周王和世梀年方二十歲,竟會戀上母親輩的女人,並且不惜得罪高僧郡王強搶,如此「忘年戀」實在靠不住之至。基本上當閒話看看就好,當不得真。

  第三種,倒是把罕祿魯氏的年齡給說圓了。照這種說法,宋恭帝未婚便出家,在成為薩迦寺高僧之後,宗室趙王前去聽經說法,見其雖有僕役卻是孤身,就給他牽了條紅線,送了一名回回女子做他的妻子。沒過多久,宋恭帝便奉詔帶著家小去了甘州。周王和世梀恰巧也出巡經過甘州,見回女頗有姿色,便據為己有,隨後生下元順帝。

  這個傳說也蹊蹺得很。遁居阿爾泰山,唯恐進入腹地便被追究違旨之過的周王怎麼可能大搖大擺地去甘肅「出巡」?宋恭帝到老才得娶少妻,則那個早已成年的長子趙普完是怎麼回事?何況在元皇族中,「趙王」是僅次於皇帝的位份,假若宋恭帝的妻妾真是趙王所贈,周王又怎麼會冒如此風險去搶親?

  第四種,說是罕祿魯氏邁來迪少女時曾經進藏,跟隨合尊大師(即宋恭帝)修習佛法,後來才被家族許配給周王為妃。她所生的孩兒名為周王之子,實際上是與合尊「師生戀」的產物。

  這說法聽起來好像還頭頭是道。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一個世代穆斯林女子,大老遠地孤身一人去薩迦寺幹什麼?!合尊大師是個喇嘛,又不是清真寺的阿匍!

  第五種說法,也是蔡東藩《元史演義》所採納的說法。說邁來迪是個妓女,宋恭帝做了元朝的瀛國公,好歹也是號人物,時常尋花問柳,邁來迪便成了宋恭帝的外室,生下了元順帝。宋恭帝死後,邁來迪一介娼婦無處歸依,就勾引上了周王,帶著兒子做了王爺的姬妾,宋恭帝的兒子也就成了周王的庶長子。

  這個這個……算了,連推翻它的理由都省了,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和世梀自十六歲以後,都遁居於金山即阿爾泰山一帶。而突厥後人罕祿魯氏部族居於阿爾泰山至伊犁一帶。因此,和世梀在1316年奔赴阿爾泰山察合台汗國時途經罕祿魯部族勢力範圍,遂與該部族結成姻親,納阿兒斯蘭汗裔孫、穆斯林公主罕祿魯氏邁來迪為妃。對於和世梀,此舉不但可得到對察合台汗國有相當影響力的罕祿魯部族支持,還可抱得美人歸。而對於罕祿魯部族,則與皇族嫡系結了親家,正是一項雙贏的政治聯姻。1320年邁來迪在「北方」朔漠產下元順帝妥歡貼睦爾,自己卻因產育而亡。應該才是最合乎情理的真實情況。即使宋恭帝所娶之妻確是回女,也應該是另一位「罕祿魯氏」,而不是邁來迪。

  至於元文宗夫婦聲稱妥歡貼睦爾並非明宗親子,其實也很好解釋。

  文宗夫婦聲明妥歡貼睦爾「非明宗子」時,憑的只是一個奶公的一面之辭。而且這聲明早不發晚不發,偏偏要等到邁來迪、明宗、明宗嫡妻八不沙都已經成了死人以後再來發,本身就很有問題。最有發言權、最清楚實際情況的人都不在了,那還不是由得文宗夫婦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嘛。

  妥歡貼睦爾「非明宗子」的聲明,是文宗夫婦宣佈的。但更有意思的是,改口堅稱妥歡貼睦爾乃「明宗之長子,禮當立之」的人,正是文宗嫡後卜答失裡——這個親手炮製了妥歡貼睦爾為養子之說的關鍵人物。或者正是因為她自己也知道養子之說站不住腳,才會不惜推翻自己當年的說辭接回妥歡貼睦爾。假若養子之說確有其事,過得了宗王舊臣們的關,卜答失裡就沒有必要迎立元順帝了。

  由此可見,妥歡貼睦爾「非明宗子」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只不過是文宗夫婦當初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大加炒作的無稽之談。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是明宗和世梀親生之子,應無疑義。野史演義,燦然生花,作為一種消遣和參考,倒也未為不可。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