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學家揭穿「慰藉食物」假象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科學家揭穿「慰藉食物」假象

2014年12月15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97 次


 


資料圖片


 


    每個人心中也許都有一份自己喜愛的食物清單,比如祖母做的炸雞、家庭聚會餐桌上的炸魚、附近甜品店售賣的奶昔等,它們很可能是兒時記憶中帶來歡樂的食物。

    或許正因為這樣,人們常常認為在遭受失業、生意失敗、與戀人分手等艱難處境時,為讓自己好過一點,求助於這些食物不失為解決辦法。

    但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事實上,人在遭遇變故時並不會選擇「慰藉食物」。

    「慰藉食物」

    人們給喜歡的食物命名為「慰藉食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這些食物可以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放鬆神經。

    從袋裝薯片到炸魚,「慰藉食物」往往是些高熱量的零食或菜餚,也可能是帶有懷舊意味的家常菜和校餐食譜。

    但是,南卡羅來納大學市場營銷學副教授斯特西·伍茲在研究報告中稱:「人們失業或換新工作、搬到一個新城區或遭遇其他變動的情況下,會藉機嘗試新鮮事物」。

    英國《每日電訊報》19日援引伍茲的話報道:「當沒有變動發生,人們按日常軌道生活時,他們會更多享用『慰藉食物』。」

    尋求新意

    伍茲在一群志願者中開展一系列心理研究,目的是發現在發生變動和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實驗對像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儘管大多數實驗對像認為自己在處境艱難時會求助於「慰藉食物」,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志願者)在心情愉悅時更多地選擇了『慰藉食物』,」伍茲說,「並且還會選擇喜歡的老電影和熟悉的音樂。」

    她補充說:「與人們廣泛接受的『慰藉食物說』恰恰相反,當人們生活境況明顯變動時,人們會更多選擇新的、不熟悉的產品,而不是那些『老朋友』。」

    伍茲通過實驗還發現,參與者經歷越多改變,選擇熟悉事物的可能性越小,反而會更青睞其他新鮮、陌生的選擇。

    實用建議

    這項研究結果被稱為「慰藉食物謬論」。它並不指「慰藉食物」不能讓人愉悅,而是說人們在現實中並不會如想像的一樣「在遭遇變動時求助『慰藉食物』放鬆心情」。

    另外,研究還顯示,在處境動盪和發生變化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對新選擇表現出更多包容。變化的環境令人們心態也發生變化,會自發地更接受環境中的新選擇。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導致人們行為變化可能有兩個原因:一、變動經常會帶來新選擇,人們會更重視它們;二、變動常常會使人們失去做出習慣性決策的指引。

    伍茲認為研究結果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積極建議。例如,如果有人正在尋求合適時機來變更飲食、開始健身計畫或其他重大生活方式改變,他們應該趁搬家、從事新工作或來到新環境開始改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