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將相 | 陽光歷史

 



52歲就英年早逝:唐太宗晚年腐敗程度有多不堪!

 52歲就英年早逝:唐太宗晚年腐敗程度有多不堪!
  縱觀浩浩盛世,一代明君,在52歲時就英年早逝,是天命還是人為?兩征高麗,修造宮殿,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能不能說他晚年變成了昏君?傳說中的輝煌聖殿或許早已蛛網盤結、荒草沒膝,讓我們穿越時光的迷障,展開貞觀畫卷,用智慧的心靈做出一個合理的評判。  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們的根基逐步穩固、事業蓬勃發展,處於欣欣向榮的上升時期,便開始驕傲自滿、追求起聲色犬馬和個人...



扶不起的阿斗?「昏君」劉禪為什麼能在位41年

 扶不起的阿斗?「昏君」劉禪為什麼能在位41年
  導讀:從我們現今掌握的資料來看,劉後主並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君主。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  三國時蜀漢為何不置史官  歷代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中,向者不乏有「蜀漢不置史官」之說,論者蓋源於陳壽的《三國誌.蜀後主評傳》中的一段評語:「…又國不置史,...



南越王趙佗:歷史上第一個敢在越南稱帝的中國人

 南越王趙佗:歷史上第一個敢在越南稱帝的中國人
越南,與中國山水相連,雞犬相聞,它世代受漢文化的浸潤,歷史上,曾長期受中國朝廷的轄屬或保護。第一個在越南稱帝的中國人遠在秦漢時代,此人堪稱世界範圍內最長壽的帝王--他就是趙佗。 平定嶺南 毛澤東曾經說過,趙佗是「南下幹部第一人」,他是開發嶺南的第一人。趙佗在公元前204年創立了「東西萬餘裡」的南越國,以後「趙佗歸漢」,嶺南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 趙佗19歲獲賜護駕御劍隨秦始皇出...



楚霸王項羽並非英雄竟是民心盡失的嗜血屠夫?

 楚霸王項羽並非英雄竟是民心盡失的嗜血屠夫?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歌頌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英雄氣概的絕句,使她和項羽一起萬古流芳。項羽是否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呢?他到底是怎樣的人呢?現解讀如下。不肯過江東——是江東後路已被劉邦切斷。項羽從內心來講是想回到他的江東去的,當時項羽已經到了江邊,還有亭長駕船渡他,他有機會「過江東」的。可是人們不禁要問,項羽怎麼突然間又改主意了呢...



秦昭襄王嬴稷的功績:被歷史忽視的戰國一代雄主

 秦昭襄王嬴稷的功績:被歷史忽視的戰國一代雄主
  一直以來,秦昭襄王都沒有被史學家推到前台,但如果沒有秦昭襄王,秦朝統一至少推後幾十年,這是他在位的時候秦國成為最具實力統一的國家,但他在歷史上卻不怎麼出名....我們應該還原這一代雄主真實的面貌... 秦昭王嬴稷,這個人歷史上對其正面評價甚少,知名度也很低。原因是:戰國策記載其母宣太后,其舅魏冉專政幾十年,秦昭王形同傀儡;逼殺秦國功臣白起,丞相范雎;完璧歸趙的典故也刻意醜化了秦昭王...



慈禧太后的葬禮:靈柩頂大金球紙兵紙將如真人

 慈禧太后的葬禮:靈柩頂大金球紙兵紙將如真人
  1908年11月,京城的人們議論紛紛,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都駕崩了,而且瀕死時遵循了幾千年前的禮儀,即在滿朝文武百官的注視下孤獨地死去。1853年,慈禧被咸豐皇帝選作懿妃,後又為咸豐帝生下一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深得咸豐帝寵愛。當她的外甥光緒繼同治成為皇帝時,慈禧垂簾聽政,成為舉世矚目的東方女皇,在她的統治下,大清帝國走到了盡頭。慈禧太后死於一個現代科學文明已經光臨中國的年代,但她...



詩人杜甫早皇城值夜班:老是聽到宮門打開的聲音

 詩人杜甫早皇城值夜班:老是聽到宮門打開的聲音
  杜甫老師常被後人稱為「杜拾遺」,拾遺,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拿得出手的職位之一,這職位雖然不高,《唐六典》記載,左拾遺,從八品上,按照八品的級別對待,但職能不容忽視,皇帝有什麼想不到的事情,遺忘的事情,拾遺官可以把這些事情直接向皇帝提起來,要麼寫一封奏章,呈上去,要麼建議文武大臣在朝堂上公開辯論。   杜老師的這個職位來之不易。可以說是用生命換來的。想當年杜老師在長安北漂十年...



傳奇和尚姚廣孝:朱棣登上帝位背後最關鍵的人

 傳奇和尚姚廣孝:朱棣登上帝位背後最關鍵的人
     1402年6月,歷經三年多的「靖難」戰爭,燕王朱棣終於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南京,不久朱棣正式即位稱帝,是為明成祖。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朱棣自然要對這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將士們的進行封賞。9月朱棣論功行賞,以「奉天靖難」的名義,封兩公、十三侯、十一伯,賜予鐵券,但朱棣認定的靖難第一功臣,卻不再其中,因為他拒絕了朱棣的封賞,他就是歷史上頗為傳奇的僧人姚廣孝...



歷史解密:李鴻章為保政治地位甘做「兩面派」

 歷史解密:李鴻章為保政治地位甘做「兩面派」
  清末的官場形式十分複雜,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互相交織在一起。怎樣在政治激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李鴻章來說,是成敗存亡的關鍵。   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因為喪權誤國,遭到滿朝文武和全國百姓的唾棄,威望一落千丈。就連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對其疏遠。為了起死回生,李鴻章以自己豐富的官場政治經驗,採取了「韜晦」策略。李鴻章的「韜晦」之計的更深一層含義是,在各種政治勢力中,四處逢迎,八方...



李自成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逼反吳三桂非主要原因

 李自成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逼反吳三桂非主要原因
  歷代以來,有極個別王朝是以草根逆襲,登上帝位,建立國家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很少,但畢竟有榜樣在前。本來,李自成也可以改朝換代,可惜,他八字已經有一撇了,最終還是落荒而逃,死在一個農民的鋤頭下。  李自成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為逼反了吳三桂。確實,那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李自成是一個「流寇」。這個詞語自然是有相當的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