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總頭目、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對八路軍的評價便是「作戰勇敢,內部團結,只是武器裝備太差」。上世紀90年代我在日本查過舊陸海軍檔案和戰史叢書,裡面有眾多「治安戰」的記載並感到對中共遊擊戰無奈的感歎。
中國將在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舉行閱兵式的消息,加熱了有關國共兩黨抗戰貢獻的討論。國內輿論場長期有一種聲音,竭力讚頌國民黨正面...
玄奘西行的歷史評價
玄奘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又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他不顧艱難困苦,萬里迢迢去天竺尋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進行翻譯和講說,同時撰寫《大唐西域記》,不僅深遠地影
響了東亞文化(包括中國文化、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東亞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基礎。
在中國譯經史上,玄奘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從東漢...
歷史奇聞:劉邦當皇帝後為何要讓親爹給自己磕頭?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劉邦的父親劉老爹獨享此項殊榮。雖如此,但這個太上皇的據說還是劉老爹給兒子磕頭稱臣後才換來的,劉邦當了皇帝後對自己的親爹並不友好,甚至還為到底該誰給誰磕頭糾結了好長一段時間。劉邦在他父親眼裡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劉小三,直到他斬蛇起義,劉老爹才拿剃鬚刀刮了刮眼睛,開始正眼瞧著兒子的革命事業。幸運的是,七年之後,革命徹底成功,劉邦搖身一變,喚作漢高祖了(這...
水滸傳摸著天杜遷怎麼死的?摸著天杜遷簡介
水滸傳摸著天杜遷怎麼死的?摸著天杜遷簡介: 杜遷是梁山泊的元老,第一個上梁山的好漢。因為身長猿臂,人稱「摸著天」。早先同王倫、宋萬、朱貴一齊佔山為王,本事平平,武藝一般。林沖火並王倫後,杜遷在晁蓋手下擔任頭目,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一名,排梁山第八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杜遷於亂軍之中被亂箭射於馬下,馬踏而亡。是最後一個戰死的梁山好漢。其創作原型為《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的摸著雲...
最新2015號殲20曝光 中國隱形戰機研發超俄羅斯
導讀:據國內多家知名軍事論壇的圖片顯示,最新一架編號為2015的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已經開始了地面測試,有望於近日進行首飛,這是繼今年9月份2013號殲-20露面後,殲-20項目的又一進展。由此推測,殲-20或已進入原型機快速批量生產階段,2015號殲-20的出現將進一步加快殲-20服役的腳步。 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戰鬥機於2011年1月首飛成功,相比於2010年1月首飛的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殲-20的生產和...
奸相李林甫的家庭成員有誰 李林甫的子女是誰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長平王李叔良曾孫。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
,早年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
印度婚姻習俗:女方父母借高利貸辦嫁妝?
「過門的媳婦如能帶來充足的財富,在婆家就會受到尊敬,神靈也會感到喜悅。(新娘的父親)應該不惜一切給自己出嫁的女兒提供飾品、衣物和食品」。印度教《摩奴法典》中寫道。
男性家長制和廣泛存在的男尊女卑觀念,讓印度女子長期遭受歧視、偏見、暴力和冷落。
印度90%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女子沒有財產繼承權,被認為是印度教家庭中的負擔,女子嫁到別人家,女方家庭就必須對男方家庭進行補償...
唐代唐高宗李治是誰的兒子?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皇帝,大家都認為李治是個無能、窩囊的皇帝,他的帝王之位被寵妃武則天取而代之。電視劇《夢迴唐朝》正在熱播中,劇中的唐高宗整天周旋於幾個女人之間,並且是見一個寵一個,是一個十分喜新厭舊的皇帝。治國之道跟他的父親相差甚遠?那麼唐高宗李治是誰的兒子?他的母親又是誰?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皇帝,祖父為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解密:元稹為何能一邊包養名媛一邊反腐倡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到這句詩人們就會想起唐朝大詩人元稹。然而,提起元稹,人們也就會想起薛濤。這位在大唐元和年間巴蜀社交場上最受歡迎的的頭牌名媛,曾令無數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就在薛濤風生水起、名動兩川的時候,奉命按察兩川的監察御史元稹來到了薛濤身邊,上演了一部一邊包養名妓、一邊反腐倡廉的風流大戲。
元稹為人剛直不阿,對當時官場腐敗深惡痛絕,曾高舉...
1944年日軍已軍心動搖:曾有駐青島日軍投誠
扎根嶗山打遊擊,打擊入侵青島的日軍,許多青保戰士壯烈犧牲,很多人都沒有留下名字,碧血澆灌沃土,長出生生不息的抗戰必勝信念。青保在嶗山的抗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在於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嶗山周邊各界群眾的支持,使得青保在最艱難的抗戰歲月中,絕處逢生。士氣高漲,對應的是日軍軍心動搖,厭戰心理蔓延。到了1944年,日本大勢已去,駐在青島市區的日軍,出現多起向嶗山青保投誠的案例...